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设置的优化分析
2017-12-05冯引
冯 引
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设置的优化分析
冯 引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承载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使命;为了解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状况和服务水平,采取了实地调研和对具体高校的实例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从中可以看出,目前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调整专业结构,重点打造特色专业等举措,将能有效地实现专业设置的优化与提升。
专业设置 应用型本科院校 专业结构 评估机制
服务地方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育大量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使命。科学合理的专业设置是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水平,体现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关系着高校的错位竞争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当前,很多高校存在着专业结构不合理、专业特色不鲜明等突出问题。如何找好自身发展的正确方位,采取切实手段优化专业设置,是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和专业设置的重要性
高等教育的发展是有综合、有专研、有应用的大系统。给予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准确的定位,在错位竞争中彰显办学特色,构建适合该类高校的专业结构,有助于解决地方应用型创新人才不足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丰富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地方性、应用性的特点,根据这两个特征,高校要在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培养方案、评价尺度、发展方向上与传统大学相区别。
服务地方,通过科技创新和教育教学为地方发展输送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历史使命和根基所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立足”地方,也就是学校扎根和发展的区域,一方面坚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履行为地方培养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职责;另一方面在为地方发展服务的同时不断提升高校自身的办学价值和发展空间。
强调应用性,“应用型”大学的发展原则和理念要统领一切、渗透一切。在科学研究领域,要围绕本区域主导的支柱性产业,开展有针对性的应用型研究,为企业和市场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企业输送工作于一线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黑龙江省目前有黑龙江科技大学、牡丹江医学院、哈尔滨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等二十余所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些高校紧紧围绕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为更好地适应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保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衔接,今后将继续推进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工作,全面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不断优化专业设置
建设优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文化建设是先导,师资队伍建设是根本,学科专业建设是关键。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院校同时要优化自身学科专业结构和培养方式,提升教学水平,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需求实现对接,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认真研究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设规律,选择适合的发展路径,科学定位、特色发展,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推进专业建设与专业改革。
该电影产业大数据可视化Hybrid App共划分为首页模块、电影模块、影院模块、数据模块、个人模块五大模块,系统功能结构模块如图2所示。
二、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来看,黑龙江省已有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动态调整能依据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但同时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
(一)专业结构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契合
有些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教育理念比较陈旧,对自身的发展缺乏准确、清晰的定位,在专业设置方面,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十二五”时期黑龙江省重点发展产业是新材料、生物制药、新能源装备、新型农机装备、交通运输装备、绿色食品、煤化石化、矿产经济、林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等。发展“十大重点产业”综合考虑了黑龙江省的资源优势、现有工业基础、国家政策以及产业自身发展方向而确定的,既发挥了黑龙江的资源优势、符合国家产业鼓励方向,也顺应了国际国内产业发展新趋势,也是今后黑龙江完成“十三五”发展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依托。因此,该省的发展急需这些领域的专业人才。但是从目前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来看,在新材料、矿产经济、林产品加工等产业的专业设置极少甚至有的产业至今仍然没有对应的专业设置。
(二)专业设置盲目求多求全,特色不鲜明
高校里的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是高校办学水平和能力的显著标志,是发挥高校育人功能,为社会发展输送合格人才的重要依托。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办学基础薄弱,缺乏传统优势专业,或者没有对社会需求做充分调研,对劳动力市场缺乏科学评测,没有错位发展意识。在总体规划上追求大而全,盲目求新、求热门,过于追求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化发展,无法找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设置一些与自身办学能力和优势不相匹配的专业。这种没有特色的趋同培养模式不仅使应用型本科院校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失去发展优势,也导致同一专业的不同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没有较强的竞争力。
(三)缺乏师资力量和必备的办学条件
为了追求快速发展,很多高校招生数量大幅提升,在专业设置上盲目跟风,没有考虑自身的办学条件和资源,缺乏必备的前期论证和准备。较强的师资队伍是提升办学质量,促进课程建设和专业设置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新开专业过多过快,师资队伍的数量过少,年龄、职称、学历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十分明显。还有些教师自身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此外,在课程建设、实验仪器设备、教材建设、辅学图书资料等方面经费投入不足,尤其对于一些依托实验的专业,缺少必要的实验条件和实践基地。
三、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设置的优化路径
“十三五”期间,加快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施重点产业调整的振兴发展规划,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高校要立足现实,围绕本省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结合本校已有的传统、文化与资源优势,找准方位挖掘特色,不断地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
(一)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要与本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相契合,密切关注地方经济发展趋向,与地方政府和各企事业单位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始终把握地方性、应用性导向,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立足学校专业现状,面向支柱性产业、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着眼于未来黑龙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地拓宽发展思路,富有远见地规划专业发展方向,寻找新的专业生长点,大力培育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专业。
以哈尔滨学院为例,2010年12月,黑龙江省教育厅确定哈尔滨学院为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该校抓住哈尔滨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综合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建设的大好机遇,在信息技术、金融、商务服务、旅游、物流、酒店管理等诸多现代服务领域和体系内,来调整和确定专业方向,培养具有现代服务理念,理论基础深厚,个人综合素质强的应用型现代服务业人才,建设区域现代服务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二) 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提升专业设置的针对性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指出,高校的本科教学“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学科专业;要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人才培养结构。”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准确定位“注重应用,服务地方”的学科发展方向,增强本校专业结构调整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坚持“扶优、改旧、创新”的专业建设思路,大力实施学科专业建设工程,整体规划,突出重点,全面提升,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形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办学优势。
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哈尔滨学院的办学定位是“立足哈尔滨,面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优先发展工科,以艺术设计和教师教育为特色,经、法、文、理、工、管、教育、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设置模式”。该校紧密结合黑龙江省地方产业、文化和社会发展需求,形成文、理、工交叉结合,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模式,提升了学校的整体办学层次。
(三)整合优势资源,重点建设特色专业
打造和建设特色专业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找准定位,打造特色专业是优化专业设置的必要路径。首先,要加大传统优势专业的内涵建设,发挥其已有的学科优势及社会影响力,作为本校重点建设的基础深厚的特色专业。以哈尔滨学院为例,小学教育是其具有传统优势的专业,2008年该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4年被教育部列入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经过多年的努力,小学教育专业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得到社会和教育界的普遍认可和好评。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结构为“平台+模块”,“平台”是由通识课教育课程平台、学科专业课程平台以及实践课程平台构成,“模块”为基础理论课程模块、教学能力课程模块、学科教育课程模块、教育实践课程模块。该专业近年来已经为地方发展输入了大量职业道德高尚、基本理论知识深厚、掌握现代教育手段的高素质教师人才。此外,艺术设计、软件工程和土木工程等专业也是其重点建设特色专业,在这些重点专业领域,学校加大政策、经费、人才的投入,不断强化特色和已有的优势。
(四)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建立长效的专业设置和评估机制
专业内涵建设主要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建设、课程体系、内容和方法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图书信息资源建设、教学设施建设等方面。专业设置要定位精准,举措得当,成效显著,能够建立起一种长效发展机制,以此来带动学校的课程建设、教学模式、考核方法、实践教学等的深化改革,推进各项教学工作的切实开展。
优化专业设置必须建立长效合理的专业设置和评估机制。要大力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要准确把握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变化的趋势,遵循高校人才培养规律,严格控制各专业的审批数量,宏观规范专业设置和专业评估。要不断提升高校专业设置的自主权,以此发挥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的优势,赋予高校更多的责任感和压力,从而充分调动高校的积极性。高校在设置新专业时要面向企业,立根社会,进行充分调研、合理论证、科学进行专业人才需求预测。由此,建立起由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共同构成的专业设置评估机构,确立有效合理的专业设置评估体系、规范的专业审批制度以及健全的专家评估、学校自我评估与社会评估相结合的专业评估和认证机制。
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针对目前专业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学校现状及发展需要出发,突破学校原来的专业格局,加强专业建设和改造,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必要的优化措施,这些高校将能走出一条转型发展之路。
[1]杜才平.地方本科院校专业设置:现状、问题及结构调整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8).
[2]侯爱荣.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设置的内在逻辑与机制建构[J].高教研究,2016(6).
[3]籍丹宁,李静.黑龙江省应用型院校本科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结构的匹配分析[J].高教论坛,2013(3).
[4]尤伟,颜晓红,陈鹤鸣.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变迁[J].江苏高教,2015(5).
(作者单位:哈尔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结构统筹优化研究”(GJB1214019)。
冯引(1979-),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