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

2017-12-05思勤途

长江丛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建设

思勤途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

思勤途

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在中国源远流长。当前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且与发展中的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和平年代,它都是一切工作是生命线,在长期的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并形成了具有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本文分析归纳了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以人为本、队伍建设、服务大局、制度和学科建设、学校教育为重等几个方面的重要特征。

中国 思想政治教育 特色

一、服从服务于全党工作大局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保证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和方法上必须切合实际,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进行变化,服从、服务于党的基本任务与中心工作。在当前改革开放新时期,党中央明确规定,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为实现党的总目标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方针,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可分开。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逐步探索一条新的发展途径,要结合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的,进行企业、农村、学校、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保证作用,这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鲜明特色。

二、加强制度建设、学科建设

完善的制度是干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前提和重要保证。良好的制度建设能够进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影响力。规章制度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根据国际和国内形势变化的需要,先后多次制定并形成了关于党内、军队、企业、农村、学校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专门性规章和实施纽则,开创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规范化的新局面,为健全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提供了重要法规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的确认和学科的建立是新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史上的里程碑。毛泽东早在《古田会议决议》中就提出实现党内思想教育科学化的愿景。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拨乱反正,20世纪80年代初期,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关于恿想政治工作科学化问题的讨论,得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论断,全面推动了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进程。我国在高等教育办学体系中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创了以正规化方式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的办学模式。在新的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整合发展,增强专业的适应性,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国家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调整到新增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定位更为明确、合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也得到空前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根基,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走上科学化、系统化、正规化的发展道路。

三、加强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离不开队伍建设。加强队伍建设需要坚持党的领导,要加大队伍建设力度和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职能部门,建设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各级组织机构与职能部门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依托。党成立后,就建立了相应的宣传教育职能部门。在人民军队中建立了以党委制、政治委员制和政治机关制为核心的政治工作制度。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各级宣传职能部门,在全国范围确立了由党中央统一领导,以党的各级组织为基础,各级宣传职能部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逐步打造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水平精、纪律严明、作风正派的队伍,这支队伍的学历水平要逐年提高,知识结构和专业特长要互补,队伍整体的综合素质要不断提升,党务工作经验和基层群众工作经验要丰富,打造一支为党和人民服务的复合型队伍。在队伍建设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很大,要想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发挥出来,需要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统一起来。

四、坚持以人为本与“三贴近”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人,做人的思想工作,把握人的思想特点和行为活动规律,以社会发展为导向,转变人们的思想,在这一过程中,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同时也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随着时代形势的发展变化,从培养“四有”新人,到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再到确认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做人的工作,把以人为本确立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从服从军事斗争、政治斗争到服务经济建设、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转变。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遵循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解放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定位就是 坚持以人为本,培养高素质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关注人的感受。在社会变革过程中,人民群众面临的问题要及时解决,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五、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要任务

学校承担着培养“四有”新人的主要任务,这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高度重视学校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观点及其品德方面的作用,学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整体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主要表现在“第二课堂”建设和班级党团队组织建设上。

“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是中国学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具有自主性、灵活性、开放性、刨新性、趣味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系统多样性的真正体现。“第二课堂”不仅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培养学生的个性。“第二课堂”以课堂教学的理论内容为指导,结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让学生从事各种感兴趣的活动,使他们从生动、形象的社会和大自然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往往比课堂教育还要好。此外,“第二课堂”也包括社会教育。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青少年可以从多渠道接触社会,一些不良文化难免会对青少年造成负面影响。国家可以多为青少年创建优良文化教育基地,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和光荣革命传统为主题的教育,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青少年宫、文化馆、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等基础设施建设,使更多的青少年有机会接触到科学、正义、高雅的文化,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中国学校的班级与党团队组织体系完整、覆盖面广,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坚持以班级、年级为主,发挥党团队组织作用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特色,可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班级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党组织是凝聚优秀大学生并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的战斗堡垒,团组织是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中学生方面由先进青年组成的群众组织。我国高校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发展的工作,对入党积极分子注重早期培养,并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发展程序,进行系统的党的知识教育和实践锻炼,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学生党组织已经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高校团组织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竭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针对大学生特点,在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强化对团员的培养,并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团员,把广大学生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1]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2—1933)[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

[2]毛泽东著作选集(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政法与历史学院)

思勤途(1979-),男,蒙古族,内蒙古兴安盟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建设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