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源危机对弱势高校教育质量的影响研究

2017-12-05胡小娟

长江丛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弱势生源危机

胡小娟

生源危机对弱势高校教育质量的影响研究

胡小娟

生源危机对弱势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引发了弱势高校对自身教育质量的关注,在原本已存在教育质量危机的弱势高校,该如何应对生源危机对弱势高校的意味着什么,生源危机对弱势高校的教育质量带来什么样的挑战与契机,弱势高校又该如何提升教育质量等问题,是本文着力探讨的。

教育质量 生源危机 弱势高校

一、生源危机

弱势高校,是指高等教育系统中已经产生并有可能继续产生的一批高等学校群体,因其存在着办学条件相对薄弱、战略选择失误和经营管理状况长期不能得到有效改进等生存与发展障碍,面对日益恶化的外部环境,在高等教育竞争中处于明显不利地位。弱势高校的教育质量本身存在着短板和不足,在生源危机到来之际,其教育质量面临重大挑战,该如何保证和提升弱势高校的教育质量,弱势高校如何化生源危机为质量提升之契机,是引人深思且对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优化有重要意义的问题。

(一)生源危机的现状

“生源危机”是指一部分学校招不到学生,生源降低,导致倒闭和整合的现象。当前,生源形势的严峻已经直接体现在高校的招生工作中:各省招办纷纷发文降分补录,一些院校甚至是本科院校也相继出现“零投档”。部分省份“二本”“三本”院校降分录取仍然招不满学生,甚至遭遇无考生填报的尴尬。例如:2011年,北京市二本经过一次补录之后仍剩余469个计划。山东省本科二批一志愿投档结束后,437所文科院校、530所理科院校生源不满,几十所院校无考生问津;江西省二本文理221所院校降分录取,降分幅度达20分的文史类院校有22所,其中4所省内民办高校降分超过20分。在生源不满的情况下,高校只好降分以求,其他省市也有类似的现象。

(二)生源危机的原因分析

高考生源数量的下降是生源危机的直接原因。造成高考生源数量下降的因素,首先是适龄人口下降的原因。

从趋势图中适龄人口增幅来看,1984~2020年适龄人口总体平均增幅为-0.78%,第四阶段的局部平均增幅为-2.27%。而且将不会再重新出现历史上出现过的高峰。这就意味着生源会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阶段,造成大学生源数量的下降。

其次是作为高等教育的消费者消费观念有所变化。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随着市场经济和就业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原来计划经济时期精英高等教育和提升社会地位之间的确定性越来越不确定,增加了上大学的机会成本,也使得“上大学无用论”甚嚣尘上。2010年946万高考考生中,弃考人数接近100万,除了21.1%的考生选择出国,另外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农村的考生,他们多数选择读职校学技术或者直接打工。

再次是高等教育需求的强度降低,主要是源于考生需求的务实取向。2009年起,高校开始全面迎来90后,这代人在价值观念与追求、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上呈现新特点,主动放弃高考者不在少数,不再是为了上大学而上大学。近10年来,公众的高等教育需求得到充分释放,曾经狂热的学历文凭情结淡化,这是社会发展和竞争所引发的人才观的变化,折射出高等教育需求的务实取向。

最后是出国热的冲击。在北京发布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达33.97万人,占全球总数的14%,居世界第一。与前些年因成绩不够好担心高考不利而出国读书不同,目前,许多地方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特别是名校“尖子生”放弃高考准备留学的人数激增。出国热现象,使原本下降的生源“雪上加霜”。

二、弱势高校的质量危机

弱势高校将无法招收到预期的学生人数,而这部分高校往往所获得的政府财政拨款也较少,在财政拨款有限的前提下,学费已经成为支撑部分学校运作的基本收入来源,学生数量下降,意味着维持弱势高校运行的资金得不到保障,这将严重威胁弱势高校的生存。生源危机带来了弱势高校对自身生存能力的反思,教育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和基础,质量危机特别受到关注。

质量危机,是指受多种因素影响造成高校培养的人才不合格的现象。一方面是我国高等教育大扩招造成的生源质量下降。随着高招录取率不断提高,高职高专失去了吸引力,为解决招生问题,各地高校纷纷增加本科招生比例,以解决生源问题,本科生的比例持续攀升。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招生数短时间内迅速扩张,这就使得学生入学门槛不断降低,出现畸高的本科录取率。其中好学生依然合理的被优势高校录取,生源质量下降只是对弱势高校冲击甚大,使原本在生源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弱势高校雪上加霜。另一方面,财政投入不足,造成高校教学设备和环境落后,这一点是高校发展的硬件条件,需要大力投入,然而弱势高校与优势高校财政投入力度形成天壤之别。在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资渠道单一,投资强度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此外,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强化选择性。地位越高,社会影响力、公信力越大,政府的关注程度就越大,财政支持的力度也就越大。例如建设重点大学的“211工程”、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综合性世界知名高校的“985工程”。有限的财政投入向优势高校倾斜,优势高校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开展科研,形成良好的声誉,招收更好批次的生源,形成“马太效应”。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高等教育市场化已成现实,我国高校面临的各种资源的竞争加剧,而质量是一个学校的建立声誉和品牌的基础,教育产品具有连带产品的特性,因此,对大学来说,质量就变得非常重要。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实践表明,21世纪的高等教育正在从数量的时代向质量的时代转换,在一个普遍重视质量的时代,质量从企业部门到政府部门再到属于第三部门的大学,具有逻辑的必然性。高校要求得生存,就不得不把培养人才的质量放到第一位。因此,生源危机给弱势高校带来致命打击的同时,可以形成高等教育质量的倒逼机制,驱使高校提高办学质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弱势高校如能采取正确的途径来化解生源危机,那么生源危机还可能成为提升教育质量,开展教育变革的契机。

三、弱势高校提升教育质量的建议

生源危机带来人们对弱势高校教育质量的关注,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弱势高校教育质量的建设不仅关乎自身的生存,也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优化和发展。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这一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一)宏观调控与自主发展相结合

程方平认为:“政策性的不公正,也是导致部分高校面临倒闭的重要原因。”这就需要政府适当进行宏观调控,营造公平合理的高校竞争环境。此外,生源质量的保证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基础,弱势高校本身就处在第二、三批次招生的弱势地位,国家招生政策应保证公平性,不断规范自主招生政策,防止高校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优化弱势高校的招生环境。在弱势高校教育质量管理方面,加大监督和评估力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反馈和建议,让高校不断改进,进入质量提升的良性循环轨道。此外,高等教育质量是高校生存的生命线,高校应该获得自身发展的自主权,不断扬长补短,发展自身特色。

(二)合理资源配置,关注弱势高校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竞争型的高等教育经费的拨款机制。在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尤其是提高性经费的拨款方面,强调竞争性、择优性和效益性。地方政府要改革现有的高等教育事业费拨款模式,建立教育经费拨款与评估相结合的机制,运用评估手段对地方高校拨款使用的效益和质量进行衡量,以决定后继拨款的数额、方向和形式等,强化学校办学的成本意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也进一步促进其地方的校比较优势的形成。政府还应该加强对高校运营状况的监督,在每个学校建立资金模型,对它的收入状况、财务状况等进行监控。适当加大对弱势高校的投入,防止因“木桶原理”导致的高等教育系统整体运行质量变差,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校发展的良性循环,防止新的弱势高校不断产生。

(三)弱势高校面向市场办学,转向消费者导向

办学思路和发展模式应面向市场,即选择院校哲学形式之一的消费者导向。消费者导向,指的是院校基于对学生个体及群体需求的判断,依据市场要求来设计其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活动。他们对市场的需要有更多的认识,并根据需求来设计研究进程和课程。提供者导向只会让弱势高校危险指数更加高涨,因为弱势高校由于拥有的资源相对偏少,市场也相对狭小,其最佳的战略应该是消费者需要导向型战略,即根据学生的多元化需求设计高校的培养体系。服务于学生顾客意味着对学生的需要作出及时有效的反应。因此,弱势高校必须在控制成本和保证规模效益和运行效率的同时,真正做到面向顾客服务,开设消费者需求高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保持较高的就业率。

[1]贾永堂.试析我国弱势高校的生源困境及出路[J].现代大学教育,2010(05).

[2]互动百科,http://www.hudong.com/wiki/%E7%94%9F%E 6%BA%90%E5%8D%B1%E6%9C%BA[Z].

[3]科 学 网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 /2011/8/ 250470.shtm[Z].

[4]中国教育在线,http://www.eol.cn/html/g/report/2012/ report1.shtml#baogao1_2_1_3[Z].

[5]梁远海.弱势高校的发展[J].辽宁教育研究,2004(06).

[6]科 学 网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 /2012 /1/2 58246.shtm[Z].

[7]王建华.高等教育质量研究——管理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09(02).

[8]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http://www.edu.cn/ziliao _6024/20110714/t20110714_649891.shtml[Z].

[9]李轶芳.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0(09).

[10]邬大光.实调高校“破产门”[J].南风窗(半月刊),2007(12).

[11](美)丹尼尔·若雷,赫伯特·谢尔曼.从战略到变革——高校战略规划实施[M].周艳,赵炬明,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18~21.

(作者单位: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胡小娟(1988-),女,汉族,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弱势生源危机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农村消费者弱势地位及其改善策略
农村消费者弱势地位及其改善策略
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
一个“弱势”教师说:孩子,我为什么越来越不愿意管你
跨省生源调控
“声”化危机
多元智力理论下数学教学方式浅谈
训练“弱势手”,提高青少年篮球队员技术水平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