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2017-12-05金丽娜

长江丛刊 2017年12期

金丽娜

现代传播

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金丽娜

本文针对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广播专业电视编导人才培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了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阐述了高校广播电视编导联合培养模式的开创,最后总结了在实践环节中培养高校广播电视编导。

高校 广播电视编导 专业人才 培养模式

一、前言

在高等艺术院校中,广播电视编导是人气最火的一个专业。广播电视编导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让本专业的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广播电视的编导、策划、创作、拍摄方面的技能。其就业范围主要是电视台、电台、网络、传媒公司、报刊杂志、记者等传媒领域的职位。但是,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很多的企业都要求全能型人才。高校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还需要进行改进,本文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

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据相关的调查显示,我国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专业技能培养方面还不够重视,学生步入岗位后,主要表现在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不过关,人文素养不合格,自身形象气质也不达标。很多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差等,当下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存在的问题如下:

(1)学校没有落实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很多的高校同实践基地签订合约就是为了应付教育政策,没有真正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落实到位。

(2)师资力量太过薄弱,教师普遍存在专业素质低,教学方式生硬的现象。由于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教学是比较呆板的,大多都是理论知识,很多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都是纯理念教学,照着课本理论进行复述,没有灵活教学方式,更没有同实际生活相结合。

(3)实验设备资金投入不足,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拍摄设备数量太少,设备故障多,导致很多的学生都没机会接触拍摄设备,还有拍摄设备的型号太过落后,无法适应当下的市场发展。

(4)学校组织学生实习的时候,并没有严格执行实习先关的监管制度,对学生的实习结果没有进行科学的考评,因此,无法得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上几点问题知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中的一小部分,若是教学问题没有及时进行解决,就会严重阻碍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和进步,学生的就业情况也很不乐观。

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首先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同实际社会中的市场需求进行结合,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据相关数据显示,很多的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存在着与社会脱离的现象,没有进行准确的定位。例如:某市高校对广播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能够胜任电视广播电影的一切制作,还要能够胜任一切的传媒领域的所有职位。其实通过分析不难看出,这种人才培养目标是不合理、不科学的。由于学生必须按照学校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所涉及的领域太多会造成一劳永逸的现象。四年的大学生活结束后就会发现,其实学生连最基本的专业知识都没有掌握牢固,更别提就业领域的知识技能。由此可见,错误的人才培养定位对于学生的危害是最大的。

各个高校对广播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是大同小异的,对人才培养的定位必须要结合社会的人才需求,还有考虑本校现有的师资力量,根据本校的师资力量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致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全能型人才。高校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艺术素养、技能素养、广播素养培养放在首位,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需要合理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重视广播才能,广播意识和专业技能的共同培养。

四、高校电视广播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一)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培养

综合技能人才培养就是“一专多能”的培养方式,培养学生的媒体理念,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传媒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以及人文主义情怀等高情操的培养。促进学生将平日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中,致力培养同一专业多项技能的人才。例如:某高校为了落实“一专多能”人才的培养,除了日常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还开展了很多广播电视编导传媒领域其他职业的相关课程,比如:记者、报刊杂志等,鼓励学生对这些课程进行一到两门的选修,并在期末进行选修课程的考核。这个案例应该说是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最合理的案例,该高校围绕广播编导专业开设了很多的选修课,让学生可以在空余的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课程学习,注重学生多项专业知识的培养。

(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下的时代是一个互联网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很多的学校都将互联网教学引入了课堂,高校作为学生专业的培养,担负着学生未来的就业问题,更应该将互联网教学引入课堂教学当中。将广播电视同微博、论坛、博客、微信、贴吧等网络媒体进行结合,促进广播电视和新媒体之间的发展,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将广播电视的专业知识同生活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还需要引进大量的广播电视领域的专业人才,加强本校的广播电视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例如: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广播站,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广播站的相关活动,让学生将学校的广播站作为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对节目的制作和内容的创新,如此一来既能丰富学校的文化传播氛围,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动手实践能力,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三)开展联合培养模式

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联合培养模式主要分为专业领域内和专业领域外两种,下面笔者对着两种联合培养模式分别进行阐述。

(1)专业范围内的联合培养。我国的教育事业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多的教师都是各自作战,只重视自己的专业知识讲解,很少从专业整体出发进行单门课程的讲解。这种教学方式长此以往下去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例如:由于各科教师都没有进行学科之间的关联点,导致学生在实际的运用中也不会将这些知识进行结合,就会出现学生学习压力大,专业理论掌握不到位的现象。很多高校的广播编导专业人才到了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所学的理论知识也会相对增多,实践课程也会相应地增加,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特别是大部分高校在期末的时候都会要求学生上交3-5部拍摄的作品,以及相关的课程论文以此作为学期考核标准。但是由于学校实践设备不足,所给的拍摄实践也不多,导致很多的学生用手机或者是其他相机进行拍摄,可想而知,拍摄效果不尽人意。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

要进行专业范围内的联合培养,例如:成都某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第四学期开设了《导演基础》课程,教师的期末考核标准就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剧本的创作,然后在假期的时候根据自己所写的剧本进行作品拍摄。到了第五学期开学的时候,学校又开设了《非线性编辑》课程,在期中的时候学校要求学生将第五期拍摄的作品进行非线性编辑,完成拍摄作品的后期制作。这两种课程的开设就是专业范围内的联合培养,这种联合培养模式可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创作,也有利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在进行作品制作的时候,可以将创作、拍摄、后期制作、作品发表进行连贯性的操作。教师可以很好检验出血神过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2)专业范围外的联合培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就业范围比较广,据相关的数据调查显示,很多的广播编导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并没有选择广播电视领域相关的职业,很多都是在网络媒体或者是平面媒体工作。例如:笔者从网上的案例中了解到很多高校广播编导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直接去杂志社、出版社、网络媒体等媒体领域就业,并且所占比高达35%,由此可以看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计划中加入网络编辑、报刊编辑等相关媒体领域的课程是可行的。高校在引入这类课程可以先加入到选修的课程中,看实际的效果再考虑将课程加入到必修课程中。为了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师资力量,可以将个高校的师资力量进行整合,教育部门可以给各个高校配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技术人才,定期在个高校进行知识的讲座,讲座的内容主要考虑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就业领域。

(四)提高实践演练次数

学生的实践能力直接关乎着学生就业的成功率,高校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一定要加以重视,很多的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采取了跨专业协作实践,摒弃之前的单独实践,因为当下的社会需要的是全能型人才,学生必须进行多个专业领域的了解才可以更好地发展。实行跨专业实践一来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二来可以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专业特色,让学生可以将专业知识融入实际运用中来。很多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其实已经接触了跨专业合作,例如:某市高校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广播电视编导与艺术传媒专业的学生组建了婚庆主持团队,在市里参加了主持大赛并夺冠之后,该团队扩大了规模将婚庆、主持、现场包装融为一条龙服务,在市内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尽管如此,该团队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由于该团队的队员都是传媒方面的专业生,为了巩固业务,更好地提供服务,可以开展婚纱拍摄、写真摄影等方面的服务,在教师的指导下该团队进行了改革,由于较好的口碑和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有很多的客户都愿意选择该婚庆团队,仅仅一个月业务量就提升了原来的15%。由此可见,学生只有在实践演练中才能认知到自己的不足,并且根据教师提供的意见进行改正,高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对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了解。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只有根据本校的师资力量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跟着目标进行全能型的人才培养。改变传统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当下人才市场的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学校还应该重视学生一专多能的培养,让学生的自身素养、专业技能更加合格。当地的教育部门要每年进行专业人才就业情况调查,根据各专业实际的就业情况,在专业教材教学中适当地加入一些课程,既能扩大学生就业的选择范围,又能重视学生的多方面培养,具体包括:自身素养、形象气质,技能素养以及综合素养的培养。

[1]刘茜茜.基于数据调研探讨地方普通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新媒体研究,2016(01):105~107.

[2]王振兴.构建高校电视编导专业人本三角关系培育理念——"学、产、研"教学模式[J].今传媒,2016(01):149~150.

[3]郎大鹏.大数据时代广播电视编导多元化培养策略研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6(10):155.

[4]范文静.地方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的特色发展——以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改革为例[J].戏剧之家,2016(16):228~229.

[5]李明文.新媒体崛起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启示[J].新闻研究导刊,2016(19):329.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H14361。

金丽娜(1973-),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影视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