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继承与发展中重塑民族自信
2017-12-05韩谨帆
韩谨帆
当下,现代文明飞速发展,各式各样的文化也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涌现出来,获得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出现衰落的现象。长此以往,被现代冰冷的物质文明包裹太久,我们甚至会忘记了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传统国学文化。因此,需要唤醒我们骨子里的传统国学文化,让其继续沸腾起来。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国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也恰恰是出于此,人们往往过度地关注当前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民族自信,逐渐出现道德失陷的现象并且愈发严重,即出现道德滑坡。在伦理道德与日俱降的今天,再谈传统国学文化显然有助于我们反思自身的道德素养,加强今后的伦理建设工作。传统国学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在现代生活中依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作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一种,传统的国学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源泉,也是使我们能够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根基所在。在此基础上,学习国学文化可以使我们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重塑民族自信。
在学习传统文化中继承和发展国学,可以砥砺我们的道德品行。一个人的品行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道德素养,道德品行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关键的影响作用,也是我们立足于社会的首要条件所在。因此,道德品行是我们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中所必须重视的一项。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德治传统的民族,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激励资源,尤其是国学文化。国学中有非常深厚的道德文化的积淀,比如《二十四孝》教育我们仁爱孝悌;《诫子书》启迪我们勤俭廉正;读《论语》语录,我们追求的是笃实宽厚;诵《孟子》章节,我们谨记舍生取义……所以,人不可忘本,更不可忽视传统文化对我们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和激励。国学是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也是我们精神世界的精髓所在,我们的个人发展需要国学的滋养,我们的品行培育同样需要国学的砥砺。
在传统文化学习中继承和发展国学,能够树立我们的文化自信。不论是在日常的政治学习中还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各种讲话中,我们都可以看出文化自信对国家的发展、对民族的发展以及对个人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多数的政治活动和文化活动都是围绕培养文化自信开展,将文化自信融入活动内容,在彰显活动主题的同时又显示了文化自信对个人发展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使参与活动的人和观看相关艺术活动的人都切身体会到文化自信的重要所在。学习国学能够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不断激励和培养大家“发奋图强”的奋斗精神、 “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和“继往开来”的创新意识也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前进和发展的精神动力……这些理念已经深深地印在中国人心里,构成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向世界展示着我们强有力的中华文化。所以,学习国学经典能够树立国人的文化自信,提高国家的文化实力。
在不断的学习和了解中发现,社会中无数的事例表明,文化兴则国运兴,今天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屹立和发展与文化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可以说没有繁荣昌盛的文化,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我们每个国人都要深入地探寻和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为我们自身的精神建设和发展不断增添新的文化理论和精神素养,让中华文化展现其永久魅力和独特风采。
过去,提起传统文化,人们不自觉地会用封建来形容,因此人们总是忍不住用极端的态度来对待传统的文化,要么满心都是膜拜和向往,要么持全盘否定的态度。但是作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既不是只存在于过去历史中的旧思想,也不是出现在民族未来道路上的障碍物,而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积淀和思想文化的理论基础。所以说,在传统文化中学习国学不是固步自封、一成不变的机械式学习,也不是止步于当前的静态模式,而是一种对传统文化大浪淘沙般的继承与发展。所以,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实质上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并且这需要融入血液的代代相传。
总的来说,国学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传统的官方意识形态,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为中国传统德治模式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并为德治模式的实施以及实施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做了理论论证。除此之外,诵读国学经典也在激发人的善行、维护良好社会道德风尚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在多元化文化共同发展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坚持最初的精神文化,同时继承和发展国学文化,为国学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