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的比喻艺术探讨
2017-12-05曹锋
曹 锋
钱钟书作为现当代著名的学者、作家,素来有“文化昆仑”的美誉。深厚的家学渊源与留学牛津的经历,使钱钟书成为学贯中西的一代大师,特别是在比较文学与文学批评领域,更是有着惊人的成就与不可磨灭的贡献。钱钟书以善用修辞手法,尤其是比喻手法而著称,其文学作品,从小说《围城》到小说集《人·兽·鬼》乃至散文集《写在人身边上》,其中均有着大量的比喻手法。曾有人统计,《围城》中的比喻数量有4 0 0余条,几乎无段无喻,这也使得《围城》成为现当代文学史中个人风格最为鲜明的作品。钱钟书除了比喻实践有着过人的成就以外,在比喻理论的探讨与研究中也多有创新之处。可以说,正是对比喻理论的深刻认知才使得钱钟书在比喻实践的运用中能够手到擒来。文章基于此,对钱钟书的比喻艺术做了相应的探究。
一、钱钟书的比喻理论研究
(一)比喻的原则与分类
比喻是所有修辞格中最为常用的修辞手法,从先秦时期到今日,比喻实践在文学作品中乃至其他文本中不计其数,关于比喻的理论论述也为数不少。比如战国时期《墨子·小取》中在谈论辩论的方法时就提出了“譬”的概念,并认为“譬”是“举他物以明之也”,这已经清楚地点出了比喻的本质。钱钟书在总结前人比喻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比喻的总原则,即“似是而非,似非而是”。比喻必然是以一物来比另一物,两物如果全然不同,则缺乏比喻的可能,两物如果全然相同,又缺乏比喻的必要,因此,必然是“似是而非”,比喻才能进行。比如“面如桃花”,人面与桃花本为不同之物,因红润而具有了比喻的空间。钱钟书关于比喻总原则的论述,实际上已经暗含了“相反相成”的辩证法思想。比喻既可以在文学作品中使用,也可以在说理性文章中使用,在这两种不同的文体中,比喻的地位与作用有着天壤之别。文学作品中的比喻本身就是构成文学内容与文学情感的核心内容,具有本体的价值,正如钱钟书所言“舍像妄言,是无诗矣”。说理性文章中的比喻是为了更好地阐释文章的内容与道理而采用的一种说理工具,因此,它本身并不具有本体性,且不能以辞害意,读者如果拘泥于比喻反而容易误解了文章的意图。对此,钱钟书用“得意忘言”、“过河拆桥”来形容说理性文章中比喻的地位。
(二)比喻之两柄与多边
两柄、多边是钱钟书比喻研究中最有原创性的内容,是钱钟书比喻理论的精华所在。钱钟书在《管锥编》中多次提到比喻的两柄与多边,并做了深刻的阐述。首先就两柄而言,它实际上指的是作喻者针对同一个喻指产生的不同的感情色彩。钱钟书从斯多葛学派以及先秦法家代表的言论中抽象出两柄的概念作为建构比喻理论的基石,“同此事物,援为比喻,或以褒,或以贬,或示喜,或示恶”。为了深化读者对比喻两柄的认知,钱钟书以水中月为例,探讨了不同环境下水中月作喻体时的感情色彩,如水中月喻至道玄妙时为褒,而喻浮世虚妄时,则是明显的贬义。比喻除了有感情色彩上的两柄以外,也有功能色彩上的多边。对于多边,钱钟书阐述到“一物之体,可面面观,立喻者各举所需,每举一而不及其余”。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同一个物体,它有多种不同的属性,也就是所谓的多边,作喻者在比喻时,往往只能使用到其中的一个属性。仍然以月亮为例,每月中旬的月亮兼有圆与光两种特性,取其圆,可以将月亮比作茶团、香饼,取其发光,则可以将月亮比作镜子。类似的喻体还有很多,比如杨柳,初春之际,杨柳迎风招展,诗人会写“万条垂下绿丝绦”,喻其婀娜多姿,而随着季节的转换,杨柳风采不再,也会用来比作时光不再的女人,如“残花败柳”。
(三)博喻与曲喻
比喻有多种不同的形式,最为常见的为明喻,此外如暗喻、借喻、反喻、顶喻等都是比喻的重要形式。在钱钟书的比喻理论建构中,比较重要的是博喻和曲喻。博喻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比如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连续用了三个喻体来比作闲愁。钱钟书是在《宋诗选注》中论及苏轼的地方单独拎出博喻的,在他看来,“博喻”为苏轼诗歌最大的特色。博喻指“一连串把五花八门的形象来表达一件事物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状态。这种描写和衬托的方法仿佛是采用了旧小说里讲的‘车轮战法’,连一接二的搞得那件事物应接不暇,本相毕现,降伏在诗人的笔下”。“巧妙地”是钱钟书在介绍博喻的同时,又使用了比喻。比喻实践与比喻理论相得益彰。曲喻是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所提出的一种比喻形式,见于“黄山谷诗补注”条末“附论比喻”。曲喻指“在现成典故比喻字面上,更生新意;将错而遽认真,坐实以为凿空”。周振甫在论及钱钟书的曲喻时曾言“曲喻比一般的比喻要转一个弯”。《宋诗选注》序中言:“宋太祖知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曾把南唐吞并,而也只能在他那张卧榻上做陆游的这场仲夏夜梦。到了南宋,那张卧榻更从八尺方床收缩而为行军帆布床。”从宋太祖的卧榻到陆游的卧榻再到行军床,就是曲喻。
二、钱钟书的比喻实践
(一)文学作品中的比喻实践
相比于钱钟书在比喻理论层面所取得的成就,人们更多地关注的是其在比喻实践中的成绩,这和钱钟书的学术作品多以文言文写成、阅读受众有限有着很大的关系。钱钟书的文学作品题材众多,从传统意义上的格律诗,到现代小说、散文等,应有尽有,其中最负盛名的自然是《围城》。夏志清称《围城》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写得最有趣、最细腻的小说,或许是最伟大的小说”。伟大指的是《围城》中深刻地指出了知识分子阶层的困境乃至人生的困境,有趣则是其语言的趣味性,特别是比喻的趣味性。《围城》一书的比喻多达数百条,称得上是比喻的大词典,单以比喻的密度而言,《围城》可以称得上是古今中外比喻最为繁密的小说,经典的比喻俯拾皆是。比如关于文凭的比喻:“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公用,可以遮羞包丑”;又如关于说话夹洋词的比喻:“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装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好吃,此外全无用处”。钱钟书的比喻理论与比喻实践是互为映衬的,他在比喻理论中提到的许多内容,均表现在其比喻实践中。比如它在总结苏轼诗歌中的博喻时,在《围城》中同样使用了博喻,如“鸿渐没法推避回脸吻她,这吻的分量很轻,只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的那嘴唇抹抹茶碗边,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的把嘴唇碰一碰《圣经》,至多像信女们吻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的大脚指,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连续用了“嘴唇抹抹茶碗边”“嘴唇碰一碰《圣经》”“吻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的大脚指”来形容吻得很轻。《槐聚诗存》中《叔子书来自叹衰病迟暮余亦老形渐具寄慰》写到“委地落花羡飞絮,栖洲眠鹭梦征鸿”,以落花、飞絮作比,恰如其分地显示了“叔子自叹衰病迟暮”的情绪。
(二)学术作品中的比喻实践
钱钟书的比喻手法的熟稔,使其比喻实践不仅遍布文学作品的创作,在学术著作中也是如此。钱钟书具有古代学者的风范,其主要学术著作均以典雅的文言写成,如《管锥编》《谈艺录》。用白话写成的学术作品则有论文集《七缀集》以及《宋诗选注》。无论是文言作品,或白话作品,里面都有不少的比喻。而且正如钱钟书所言,说理性文章中的比喻,本身并不具备主体性,更多的是为了阐发道理,便于读者的理解。钱钟书在学术作品中采用比喻手法时非常注意与文学作品中的比喻区分开来。《谈艺录》在写作手法上沿袭了传统的诗话、词话形式,但每篇的内容更加丰富,绝非一般词话可比,且所谈之艺,不限时间、空间,是诗话史上的集大成之作。《谈艺录》中的比喻随处可见,比如在论及南朝梁陈时的宫体诗时,钱钟书写到“如梁陈宫体仿古乐府所作,陈陈相因,人人相袭,披恒河沙,难见金屑”。此处将梁陈宫体仿古乐府比作恒河之沙,量岁多,却乏善可陈。钱钟书的比喻理论体大思精,前文虽然就理论体系做了阐发,实则挂一漏万。在比喻喻体的选择上,钱钟书指出古人作喻善于“近取诸身”,而其自己在比喻实践中同样如此。就以《宋诗选注》为例,绪论中写道:“诗是有血有肉的活东西,史诚然是他的骨干,然而假如单凭内容是否在史书上信而有征这一点来判断诗歌的价值,那就仿佛要从爱克司光透射里来鉴定图画家与雕塑家所选择的人体美了。”这段话中不止一个比喻,首先,前一句从“近取诸身”的原则出发,将诗比作人,是“有血有肉的活东西”,然后在将从信而有征的角度品鉴诗这一行为比作“从爱克司光透射里来鉴定图画家与雕塑家所选择的人体美”,辛辣地讽刺了此一文学批评行为的荒谬性。类似的比喻在《管锥编》等学术作品中所在多有,提升了学术作品的可读性。
比喻作为修辞手法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有着非常不错的文学价值与说理作用。钱钟书作为现当代最负盛名的作家、学者,在比喻艺术的使用中更是独具风格,以比喻数量大、比喻质量高见长。
[1]刘平.钱钟书的比喻实践和理论略述[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 0 1 4(1 0):5 1-5 2 .
[2]张炼强.彼此系连 交互映发:钱钟书修辞理论和修辞实践管见[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1 3(2):2 7-3 3 .
[3]魏景波.《谈艺录》的曲喻论和《宋诗选注》的曲喻[J].当代修辞学,2 0 1 3(3):4 6-4 7.
[4]蔡亚云.钱钟书学术论著中的比喻理论与实践研究[D].扬州大学,2 0 1 5.
[5]胡范铸.历史不仅仅是历史:钱钟书历史修辞思想札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1 6(3):6 7-7 2.
[6]李忠初.喻苑巨擘:浅论钱钟书在比喻理论上的杰出贡献[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1 4(1):4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