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民族团结内生力初探

2017-12-05刘慧疆闫靖晗

长江丛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新疆地区互通内生

刘慧疆 闫靖晗

新疆民族团结内生力初探

刘慧疆 闫靖晗

新疆地区民族众多,在长期的发展中民族团结一直以来都是新疆地区的重要的话题,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一直是全新疆人民共同的目标和心愿,在明确民族文化互通便是推动民族团结内生力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的情况下,我们要牢牢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做好民族文化互通教育工作,让各族人民群众彼此理解,了解到其本民族文化并非单一文化且各民族文化之间是有相似性的,使各族人民群众能够在尊重彼此之间文化差异性的同时包容彼此之间文化的多样性,由此巩固新疆地区的民族团结。

新疆 民族团结 内生力

一、新疆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与八国接壤,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中西交往的重要通道,在如今“一带一路”战略中也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并且新疆还是东西方文化的汇集区,东方文化、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以及希腊文化在新疆汇集糅合,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新疆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拥有不同文化却又不乏相似性的各民族同胞在新疆互相依存、休戚与共,在各族人民长期的交往与交流中,民族团结便成为了维护新疆社会和谐稳定的必要保证。2016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在今年的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参加新疆代表团审议,并提出要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不断巩固民族团结。由此可见,民族团结始终是新疆工作最重要的一方面。因此,民族团结不能只是一句口号,而是要落实于实际行动,融入于日常生活之中的。我们要更好地维护民族团结,促成民族团结内生力的持续发展,使新疆最终形成“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良好局面。

二、在新疆地区增强民族团结内生力的意义

(一)民族团结内生力的含义

民族团结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每个人都要身体力行去实践的,无论何种事物想要真正站稳脚跟,变得强而有力,就需要有内生力的推动。民族团结亦是如此,想要民族团结真正变得强而有力,第一要义就是要明确其内生力源于何处,而推动民族团结内生力不断发展的动力就是民族文化的互通。所谓民族文化互通,就是指不同民族之间在交流交往时潜移默化的传播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将他民族文化的精髓进行吸收,与本民族文化一起融合并持续传承发展下去,使各民族文化相通性与独特性并存,形成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民族文化。

比如以新疆地区为例,新疆有五十五个民族在这里生活定居,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中,各族人民团结奋进,友好合作。各族群众在相互往来的时候,就会潜移默化地将本民族的民族文化传达给对方,也自然而然地会从对方那里吸收其优秀的文化并与本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形成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色又与他民族文化有相通性的新型民族文化,由此实现了文化的交流与互通,并在长期交流互通的情况下,在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共谋发展的前提下,便形成了民族文化共同体。

(二)形成民族团结内生力的原因

国家的富强一定是建立在民族团结的基础之上的,因为只有团结才有稳定,稳定了才能谈发展,国家各方面都不断向前发展的时候国家自然就会变得富强,由此可见,民族的团结是国家富强的基础,也是根本保证。但是,民族团结是需要有内生力不断推动的,而民族文化互通则是民族团结内生力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各民族在长期交往发展中将本民族文化与他民族文化进行互通,使新疆各民族的文化既有相通性也有独特性,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也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在新疆这片辽阔苍茫的土地上基本能够团结互助、和谐相处。并且新疆处于亚欧大陆腹地,地理位置特殊,周边与八个国家相接壤,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也是现如今“一带一路”战略中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在漫长的历史中,新疆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发展,并且在长期以来在相互交往交流中,各族人民便将各自独特且优秀得文化与他民族进行了互通,而且将这种互通体现在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比如在日常交流及语言习惯上各民族能够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在生活中,各民族的房屋结构或是装饰中也能体会到本民族与他民族的融合之处,在音乐、舞蹈等领域同样能够感受到各民族文化的互通性,因此,在新疆地区无论是在语言、习俗还是艺术领域,无一例外地都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互通性。这种文化的互通性让各族人民群众能够更好更和谐的相处在一起,从而形成了民族团结的强大内生力。

(三)在新疆地区增强民族团结内生力的意义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地区,也是四大文明的汇集区域,多元灿烂的文化在此交融,新疆又处于“一带一路”战略中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各族人民在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安居乐业,在彼此的交往交流中,民族团结便成为了新疆地区的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在参与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由此可见民族团结对新疆的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要真正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就要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在明确推动其内生力不断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民族文化互通的前提下,就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普及民族文化互通教育,加强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培养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情感、消除民族间的隔阂,增强各族人民的爱国主义信念,从而为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促使民族团结内生力的持续发展,进而维护新疆社会的和谐稳定,让各族人民能够安居乐业,为构建和谐新疆不断贡献力量,由此带动新疆经济的发展,实现民生的改善。

三、增强民族团结的内生力的途径

民族团结是新疆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必要保证,而推动民族团结内生力的不竭动力就是民族文化互通,而新疆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地区,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中已经将文化进行了互通,但各民族之间依旧存在着一定的隔阂,因此,若要在新疆地区实现民族团结内生力的持续发展就要在整个社会中加强民族文化互通教育工作,为此提出以下两点途径:

(一)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各族人民政治理论学习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逐渐走进并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之中,微信、微博、数字电视等等,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们要充分将新媒体技术利用起来,随时随地宣传并讲解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通过这种方式让人们认识到,新疆有史以来便是祖国领土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中国56个民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这一庞大的民族体系,每一个民族都为构建中华民族做出了贡献,56个民族的56种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一起相互交流借鉴,融合与发展,最终形成了多元一体化的文化格局。另外,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知道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且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做到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从而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二)全面普及民族历史及文化知识,带动全社会巩固民族团结

新疆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造就了这里多元的民族文化,各民族在长期交流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将民族文化进行了互通,并且基本能够和谐友好的共同生活。然而各民族群众对于自己本民族及他民族文化的了解均不够深入,依然容易产生矛盾与隔阂,这时候就需要全面普及民族历史及文化知识,坚持在大众中做好民族文化互通教育工作,运用多种形式鼓励并引导全员参与,教育大众了解其民族的历史和相关文化知识。可以在群众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有关民族文化的活动,在潜移默化之中进行民族文化互通教育。比如采用演唱歌曲、朗诵诗歌等方式开展双语交流活动,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基础工具,鼓励各民族间互学语言,可以拉近彼此距离,减少民族间的隔阂,或者举办民族风情展,从饮食、服饰、风俗习惯等方面入手,让各民族在了解其民族文化的同时寻找到民族文化间的共通性。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了解;还可以设立民族文化宣讲团或者在社区、学校等公共场合开办讲座,为广大人民群众普及本民族历史及文化知识,进而普及他民族相关文化知识,增进各民族之间对其民族文化的了解,引导各族人民正确对待各民族文化及民族风俗,让各族人民了解到其民族并非单一民族,其民族文化也并非单一文化,无论哪一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中的一员,其民族文化也是中华文化中璀璨的一颗明珠,进而带动全社会巩固民族团结,保障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1]习近平在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R].2014.

[2]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上的讲话[R].2017.

(作者单位:新疆教育学院(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刘慧疆(1983-),男,河北保定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闫靖晗(1995-),女,陕西白水人,大三学生。

猜你喜欢

新疆地区互通内生
茶树内生菌的研究进展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互通互动助力区域发展
中日ETF互通“活水来”
宜毕高速陈贝屯互通立交桥
趾甲内生—糖尿病患者易患并发症之二
新疆地区非物质文化旅游经济开发实证分析
新疆地区小学数学双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养探讨
新疆地区高中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新疆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