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讨

2017-12-05唐逸萍李春香曾文丽

长江丛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专业英语考核大学

唐逸萍 王 建 李春香 曾文丽

大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讨

唐逸萍 王 建 李春香 曾文丽

本文围绕大学通识英语向专业英语过渡和改革,概括了目前专业英语教与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观念、师资建设、考核模式等方面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希望能对高校专业英语教学带来一些启示。

通识英语 专业英语 过渡 改革

一、前言

专业英语或专门用途英语(ESP)是不同于通识英语的一种特殊的专门的用语,是为满足学习对象的特定需求和特殊目的而设计的英语课程(Hutchinson & Waters,1987)。专业英语进入中国的大学教育的时间还不长,但已经国内引起英语界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应用。蔡基刚先生在《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中提到:“随着我国和国际交往的日益扩大,以及文化多元化时代的到来,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蔡基刚,2004)。单纯的外语学习或专业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国际化需求,各个行业及专业领域都迫切需要既精通专业又有较强的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此情况下,从通识英语教学过渡到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显得尤其紧要。但毕竟我国对专业英语的探索和实践时间尚短,各方面发展还不够完善,教、学方面的问题也逐渐凸显。

二、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与问题

(一)学生英语基础差异大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教育水平差异较大。大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就笔者所在的四川某独立院校大一土木专业4个班级136名新生为例,土木专业男生占大多数,英语成绩普遍不高,约75%学生高考英语成绩集中在80-110分数段,有个别130分以上的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但也有不少学生只有三四十分,尤其是一些来自偏远地区或少数名族的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英语基础本就不太好,专业英语教学就显得更加吃力,实际效果不甚理想。

(二)英语教学观念落后

长期以来,大部分高中的英语学习都是为了高考,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水平较高。听说一直是软肋,加之四川大部分地区近十年由于特殊原因高考中没有设置听力,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水平处于较低水平。进入大学后,很多学校把英语四级与毕业证挂钩,四级便成了大部分学生的终极目标,学生只关心四级分数而不是真正的英语能力。众所周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不涉及或者涉及极少专业英语,因此学生缺乏对专业英语学习的兴趣,加之较多学生不愿意开口讲英语、用英语,这样的专业英语教学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三)专业英语师资不足

专业英语教学存在这样一个窘境:英语专业的教师虽然语言能力达标,但缺乏其他行业的知识,通过对部分教师的访谈和笔者自己的教学经历,专业英语备课难度较大,费时较多,但也难以达到真正清楚透彻的领悟;另一方面,其他专业的教师英语水平又不能胜任专业英语教学。另外,教师的待遇不高,缺少进修机会等因素也造成教师缺乏教学热情,人员流动性较大,师资力量不稳定,辞职或跳槽情况经常发生,有时甚至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四)专业英语教材缺乏

目前市场上专业英语教材种类较多,纷繁复杂。纵观质量,让人堪忧。拿笔者参考过的一些专业英语教材来说,有的整本书篇幅太短,不到一百页,内容不够充分;有的全书都是文字,没有或者只有很少的插图,不够生动形象,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保持兴趣;有的内容太多太复杂,专业性太强,解释不够详细,学生难以理解;有的审核不够严谨,书中错误较多,容易误导学生等等。真正实用质量高的专业英语教材相当缺乏。

三、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鉴于我国目前专门用途英语研究及教学现状,为了更好地满足国际交往和社会的需要,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有效开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加大专业英语教学力度,培养学生在目标情境下的实际应用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应用英语的综合水平。高等院校采取有效手段和措施,推进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传统的英语教学观念的转变需要从小实行,而不是等到大学才开始。虽然中小学有着升学压力,但教师也应适当引导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全面发展。现在高考英语有口语这一环节,但由于这一项只是附加考试,不太影响高考成绩,大部分学校也只是象征性地进行这一项目。专业英语要想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教师身兼重任。需要协调处理好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三者之间的关系。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承担引导者的角色。注重学生实际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将从只注重英语读写的“哑巴式英语”向听说读写译全面协调发展的目标奋进。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专业英语教学对英语能力和专业知识都有较高的要求,要想解决这个两难的问题,开展合作式教学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柯平,2008)。具体的合作式教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英语教师向其他专业的教师请教相关专业的问题,力求理解准确透彻,保证教学的效果;另一种是由英语教师辅导其他专业的教师英语语言的提高,在语音、语调、语法等方面给予指导,这样一些英语基础较好的其他专业的教师便能自行承担本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学,既能解决教师短缺的问题,又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另外,高校也应投入精力和财力来建设专业英语教师师资队伍,多提供教师进修尤其是国外进修的机会,让专业英语的改革进程与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同步前进。

(三)增加专业英语课时

专业英语课程的突出特点包括词汇量大、专业性强、难度高等。专业英语的词汇在普通英语里面出现得极少,自成一个体系,所以对于新学者来说,词汇是个较大的障碍。教师在讲解这些词汇时,不能光从理论上空洞地讲解,应当加入丰富的图片或实物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由于其难度较大,教师在讲解时应注意教学速度,确保学生能较好掌握所学知识。根据调查,很大一部分学校大一大二上普通英语课程,大三开始上专业英语,每周一次课,这样算下来课时很少,很难将一门专业英语讲解透彻,学生也只能学点皮毛。笔者建议从大一开始就将普通英语和专业英语结合起来上,适当减少普通英语教学时间,因为学生在高中时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学习。同时专业英语的教学要注意难度的循序渐进,这就需要学校在挑选教材的时候要有整体规划意识,对每个学期和阶段的难度合理设置,而不能每学期随意挑选教材,造成学习内容上的重复或断层,影响教学效果。

(四)运用有效考核方式

重视考核模式创新。考核是检查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为有效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必须对现行的单一考核方式进行变革。教师应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消除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端(何亮,2006)。专业英语的实用性决定了其考核方式与普通英语的差异。一张期末试卷不足以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师应将考核纳入平时的课程学习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景让学生练习,设置与实际相关的场景如旅游解说、合同谈判等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对学生的每次表现进行评分和评价,课后也可组织学生参与实训或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提升英语应用能力。

四、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普通英语作为一种基本交流工具已经不能满足国际化的需要。从普通英语向专业英语的过渡和改革势在必行,各高校承担着这艰巨而迫切的任务。因此,作为高校的老师,我们必须认清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全面深化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紧跟国际需求,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使专业英语教学迈向新台阶,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1]Hutchinson, T. and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1987.

[2]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4):27.

[3]柯平.从专业英语教学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J].咸宁学院学报,2008(4):83.

[4]何亮.工科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创新[J].上海工程技术人学教育研究,2006(1):31.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本文系2017年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建构—以土木建筑专业英语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7SB0567。

唐逸萍(1989-),女,四川成都人,硕士,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外语系助教,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专业英语考核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机电专业英语“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示例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员工专业英语素养构建探讨
植保专业英语的特点、翻译及思维教育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