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业发展的效率评价与转型升级*

2017-12-04刘艳红

重庆社会科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国民旅游业民生

袁 俊 刘艳红

旅游业发展的效率评价与转型升级*

袁 俊 刘艳红

“十三五”时期我国旅游业进入幸福导向性发展阶段。从“幸福产业”视角,构建旅游业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有效弥补单纯从经济角度评价旅游业发展效率的不足,为我国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在重新界定旅游业发展效率内涵和价值诉求的基础上,提炼出旅游业发展效率的构成要素,构建“幸福产业”背景下旅游业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丰富旅游业民生化发展理论,促进旅游业向“幸福产业”转型发展。

幸福产业 旅游业发展 旅游业指标体系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逐步提高,旅游已成为现今休闲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它对人们幸福的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6年底,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正式确立旅游业为幸福产业。在我国,很少有单一产业被国家层面规划列为幸福产业,这充分说明旅游业对国计民生关系之重大。“幸福产业”的定性,要求我们不能只把旅游业看作赚钱的产业,更要将旅游业看作一个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民生产业、惠民产业。如何在“幸福产业”建设背景下,实现旅游业有效率的发展逐渐成为学界近年来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十三五”时期建设美丽中国和幸福中国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总体来看,旅游业效率研究已经取得一系列成果,为旅游业今后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指导和借鉴。但由于缺失可循的经验,国内外对旅游业效率的研究主要偏重于旅游发展的经济效率维度,忽略了民生导向下的旅游业发展的社会效率和环境效率。这里从“幸福产业”的视角,把旅游业带来的社会进步、环境发展和国民幸福感置于更加科学合理的旅游业发展效率评价参照系中,可以有效弥补单纯从经济角度评价旅游业效率的不足,保证旅游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不会偏离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一、我国旅游业功能的演进历程

纵观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历程,旅游业的发展功能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政治导向型阶段、经济导向型阶段、多功能导向型阶段和幸福导向型阶段(见图一,下页)。不同的旅游业功能视角下,衡量旅游业发展效率的方法和指标会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从我国旅游业功能演进角度,对不同阶段旅游业发展效率评价指标进行区分和比较,有助于探究旅游业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更加准确客观地评价旅游业发展效率。

(一)政治导向型阶段

新中国成立伊始,出于政治和外事接待的需要,我国开始发展旅游事业。由于当时所处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我国旅游部门的主要工作是根据外交工作的需要,负责归国华侨和来华国际友人的接待任务。而就我国公民国内旅游而言,受制于当时我国的经济社会条件,国民的国内旅游需求还未普遍发育,旅游业无法成为一个经济性产业。这一阶段,我国旅游业主要发挥着政治和外事接待的功能。

(二)经济导向型阶段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建设工作逐渐步入正轨,急需大量外汇和资金。基于这一背景,我国旅游业的经济产业功能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较大的发挥,旅游的创汇功能受到国家重视。旅游业的性质开始由政治接待事业转型为创汇的经济产业。20世纪80年代,我国旅游外汇收入占到国家外汇储备50%以上的比例,成为国家外汇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后旅游创汇占外汇储备的比例越来越小,至2008年仅为2.1%,旅游创汇作用开始变得微乎其微。但与此同时,随着区域旅游业的深度发展,旅游业所蕴含的其他经济功能被发掘出来。[1]旅游业被赋予了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重要经济功能,一些省份明确提出将旅游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或先导产业。在这一时期,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功能被优先考虑。相应地,在进行旅游业发展效率评价时,旅游业的经济效率成为评价的核心和重点,衡量旅游业发展效率的指标主要是旅游收入、旅游人次、旅游从业人员等经济数量指标。

(三)多功能导向型阶段

进入21世纪,虽然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没有动摇,但发展的内涵上有了较大变化,开始注重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这一时期旅游业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国民旅游兴起,国民旅游取代入境旅游成为我国旅游市场的主体。2009年是我国出入境旅游发展的一个拐点,这一年我国出境旅游总消费首次超过入境旅游总收入,标志着我国旅游业由创汇产业向花汇产业的转变。由此,也预示着我国旅游业的功能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即由单一的经济型产业转型为未来的综合型社会事业。当然,这种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转型初始,旅游业的经济功能仍将居于主导地位,但重要性在逐渐下降,旅游的社会、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逐渐上升,由此进入以经济功能为主、多功能共同发展的阶段。

由于旅游的经济功能仍居于主导地位,因此这一时期有关旅游业发展效率的评价仍以经济指标为主,但衡量的维度越来越关注质量维度。旅游业发展效率的评价不仅仅追求旅游收入、旅游人数等数量指标,也开始重视旅游者人均花费、旅游者停留时间等质量指标,并且开始将经济成本、环境成本等纳入旅游业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四)幸福导向型阶段

“十三五”时期,我国旅游业正式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全面繁荣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国和全球第四大旅游目的地,旅游成为全社会投资热点和消费热点。在大众旅游时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已不仅是发展经济、促进就业和文化交流的途径,更成为实现公民权利、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和增加群众幸福感的民生产业、惠民产业。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根本目的,通过旅游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旅游业成为提升人民群众品质生活的幸福产业。这标志着我国旅游业由经济功能为主的多功能导向阶段向幸福导向型阶段的转变。幸福导向型阶段的旅游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这也是我国旅游业逐渐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一个标志。[2]届时旅游业不再背负过多的经济发展带动任务,主要从社会发展和国民幸福角度来衡量旅游业的发展效率。就目前来讲,从“幸福产业”的视角评价旅游业发展效率虽然具有一定的难度,但从性质上看它取代单一的旅游业发展经济效率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二、“幸福产业”背景下旅游业发展效率的内涵及构成

(一)“幸福产业”背景下旅游业发展效率的新内涵

“效率”一词最初源于物理学,随后被引入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领域。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指出,效率是指尽可能地运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需求。在经济学、管理学领域,效率通常通过衡量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来表现资源利用和配置是否达到了最佳效果。随着旅游开发活动日益频繁,学者们也开始关注旅游活动的效率问题。美国学者Morey和Dittman(1995)最早提出“旅游业效率”一词,主要考察了美国连锁酒店的经营效率。此后,又有诸多国内外学者从旅行社、酒店业、旅游交通以及旅游目的地等与旅游相关产业部门着眼,对旅游业发展效率进行了界定和研究。从既有研究成果来看,旅游业发展效率通过旅游业中的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较,成为衡量旅游业绩效的重要依据。

由上可见,既往关于旅游业发展效率的定义主要是基于经济学效率定义的演绎。而在旅游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出于不同的旅游发展目的和立场,对效率的理解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十三五”时期,提升国民幸福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因此,在“幸福产业”建设背景下,对旅游业发展效率进行重新界定,对未来我国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尤为必要。结合旅游业发展效率的定义和幸福产业的建设目标,这里认为在“幸福产业”建设背景下,旅游业发展效率就是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将地区作为旅游业生产单元,投入一定的旅游资源要素,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对民生幸福的需求,使旅游业发展至一定水平。幸福产业视角下的旅游业发展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质量和趋势,是衡量旅游地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指标。

图一 我国旅游业的功能演化历程

(二)“幸福产业”背景下旅游业发展效率的价值诉求

不同的价值主体具有不同的价值诉求及主体价值取向。在“幸福产业”背景下,旅游业发展效率的价值诉求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进行划分:政府治理、产业转型及企业发展,由此构建起旅游民生化发展的三维价值模型。

1.政府治理:有利于对区域旅游业协调发展程度的考评

国家“十三五”规划最主要的思想是“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为人民提供更多幸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内涵。各级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也会更加关注国民的幸福感,为人民提供更多精神上的愉悦和追求、旅游公共服务和更完善的旅游产业服务。同时,政府作为旅游业的监管部门、幸福产业建设的主导部门,如果不转变其旅游经济增长优先思想,改变旅游业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幸福导向型旅游业发展的推进将遇到较大的阻碍。从我国区域旅游业发展实际来看,对于旅游业发展效率的评判通常依据其旅游业收入、旅游人次数等指标,这些统计指标主要从旅游业的经济效率着手,忽视了旅游业的社会、民生和环境影响。从“幸福产业”背景下旅游业发展效率的核心理念来看,它是旅游业经济价值与民生影响的比值。既考虑区域旅游经济增长,同时又将重视其社会、环境和民生影响,并从政府治理的层面上满足了各级政府对幸福导向型旅游业发展的考评。此外,该指标也有利于对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程度的评价。

2.产业转型:有利于对旅游业民生化发展效率的测度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 年)》意味着我国进入了旅游民生化发展的新时期。在旅游民生化发展时期,旅游业既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经济支柱,又是令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的幸福产业。随着大众化旅游时代的来临,我国旅游业面临的主要矛盾是需求侧日益增长,国民旅游消费需求不断升级,而旅游业供给侧有效供给不足,供给结构不合理、供需错位,无法为国民创造幸福的旅游体验,无法很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3]要有效解决旅游业发展的障碍,促进旅游业向民生化转型发展,需要积极实施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和更为有利的产业政策,促进增加有效供给,促进中高端产品开发,优化旅游供给结构,推动旅游业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提升,更好地满足国民多样化与个性化的旅游需求。由于目前旅游业发展指标都集中于经济价值,缺乏其他指标的支撑,这使得对旅游业民生化发展进行测度较为困难。因此,随着旅游统计指标的完善,将旅游资源品质、旅游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旅游满意程度、旅游环境卫生等指标纳入旅游业发展效率评价体系,从投入产出视角测度得到的旅游业发展效率将会更全面地反映出旅游业的民生化发展,更有利于各地政府对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判断。

3.企业发展:有利于对经济增长与民生影响关系的衡量

从我国旅游发展的实践来看,我国旅游企业还没有树立提升民生化效率的意识,过去的旅游发展过于注重经济导向和投资导向,在质量导向、民生导向和服务导向方面有所欠缺。旅游企业经营还处于粗放型增长局面,从而造成区域旅游业提质增效缓慢,旅游企业转型升级滞后。为此,迫切需要引导旅游企业运营管理模式从民生效率着眼,由重建设转向重管理、重软件、重服务等方面,为游客提供幸福的旅游体验;改变主要靠门票、靠土地收益的粗放式盈利模式,从科学性和持续性角度打造旅游企业综合型盈利链条,提升旅游企业盈利能力。旅游企业的转型升级应以旅游业民生化发展效率为标尺,进一步权衡旅游经济增长与民生影响的关系,实现区域旅游业“幸福产业”建设的总体目标。

(三)“幸福产业”背景下旅游业发展效率的构成要素

衡量一个区域的旅游业发展是否达到了国民幸福标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影响因素繁多,在评价时要全面考虑。结合我国旅游业现状和旅游民生化现状,笔者认为“幸福产业”背景下,旅游业发展效率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禀赋因素、旅游业发展支撑系统及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三大方面。

1.旅游资源禀赋因素

旅游资源禀赋是招徕旅游者来访的吸引力本源,是一个地区旅游业赖以发展的最基本要素,不仅包括自然旅游资源,而且包括人文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丰富度影响着该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禀赋优异,加以适度开发和利用,会极大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进而提高地区旅游业发展效率。旅游资源禀赋的价值越高,对游客吸引力越大,游客旅游幸福感就会越强,旅游地的旅游收益也就越多。

2.旅游业发展支撑系统

一个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离不开旅游资源禀赋,更离不开旅游业发展的支撑系统。为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各种旅游需求,为游客提供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的住宿、餐饮业、交通、旅行社等旅游企业保障着旅游业的正常发展。这些支撑配套产业的有效发展,能大幅度提高旅游资源禀赋的利用率和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效率。同时,旅游业支撑配套系统的好坏可以显著增加或减少国民旅游中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因此,在“幸福产业”建设背景下,旅游业发展支撑系统也是衡量区域旅游业发展效率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

3.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

在“幸福产业”建设背景下,衡量一个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好坏、效率的高低,可以通过旅游业带来的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程度来体现。地区的旅游经济、社会和环境状况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效果,是评价旅游业发展效率的一个重要依据。旅游业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包括经济增长、就业和收入、国民出游率、社会文明、旅游安全、旅游质量、环境保护和污染情况等要素。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幸福导向型的旅游业发展应解决好旅游发展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实现旅游的民生化发展。

三、“幸福产业”背景下旅游业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在“幸福产业”背景下,旅游业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系统性原则。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反映旅游发展民生幸福性的各个方面,使各评价指标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体。二是代表性原则。对于反映旅游民生幸福的各种因素,选择最为相关的主要指标进行评价。三是科学性原则。必须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据,选取能够科学地反映区域旅游发展效率的内涵及实现程度的评价指标。四是可操作性原则。尽可能选取一些容易量化、易于获取且能够很好地反映区域旅游发展民生效率的指标,使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指标体系构建

“幸福产业”背景下,旅游业发展效率的基本思想是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民生价值,这与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投入与产出指标的要求一致,其将旅游资源要素、旅游人力资源要素、旅游财力资源要素作为投入指标,而将旅游经济效益、旅游社会效益、旅游安全、旅游质量、旅游环境效益作为产出指标。在兼顾指标数据的可测性、可比性及科学性的基础上,构建“幸福产业”旅游产业发展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见表 1,下页)。

1.投入指标选取

根据经济学理论,旅游业生产过程的要素投入主要包括旅游资源、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区域旅游资源的优劣是居民选择是否出游此地的重要影响因素,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旅游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对国民旅游满意度及幸福感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前者通过从业人员的旅游服务水平等“软性要素”加以实现,后者通过旅游环境营造、旅游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改造等固定资产“有形投入”加以体现。

(1)旅游资源要素。旅游吸引力是国民产生出游动机的根本动因,是区域旅游生产过程的重要投入要素,高质量的旅游资源也是一个地区旅游业成功的根本条件。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比性,用旅游资源吸引力表示地区旅游资源要素的投入。具体指标的计算可统一使用地区高级别的5A、4A和3A级旅游景区数量来反映旅游资源禀赋,将地区所有各个级别的旅游景区分值加总求和,作为区域旅游资源吸引力。[4]

(2)旅游人力资源要素。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需要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必须由旅游从业人员来完成。因此,将旅游产业直接从业人数作为旅游人力资源要素投入变量是最合适的。在具体测算过程中,旅游产业从业人数可选择星级饭店、旅行社和旅游景区从业人员总数来表示。

(3)旅游财力资源要素。不论任何产业,资本的投入都会对其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区域旅游发展中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的投入,旅游环境的改善和营造等都不能缺少资本的投入。通过旅游财力资源投入所构建的旅游产业支撑配套系统,对提升国民旅游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反映区域旅游财力资源要素的投入情况,选择旅游企业固定资产、旅行社数量、饭店数量、交通网络密度、人均公共游憩面积、环境卫生投资6个指标作为旅游财力资源要素投入的二级指标。

2.产出指标选取

旅游业发展效率的产出指标主要反映旅游产业经济单元所提供的旅游产品或服务的旅游产业价值。以往旅游学界在探讨区域旅游业发展效率时一般是指经济效益,所选取的产出指标主要是旅游收入、旅游人次等经济数量指标。在“幸福产业”建设背景下,区域旅游业发展效率不仅包含经济效益,还应该包括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国民对旅游发展质量的认可程度。因此,基于“幸福产业”的建设背景,选取旅游经济效益、旅游社会效益、旅游环境效益、旅游安全、旅游质量等指标作为区域旅游业发展效率的产出指标。

表1“幸福产业”背景下旅游业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1)旅游经济效益。一个区域的旅游产业总收入和旅游接待总人次数可以反映出某一时间节点区域旅游业发展的综合能力和水平,是衡量地区旅游业发展状况的重要经济指标。虽然经济增长不是反映国民幸福的全面指标,但是旅游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基础。近些年来,旅游业收入在国民经济总收入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其值大小直接反映了产业地位,同时也是区域旅游业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这里选取旅游总收入、旅游总人数2个二级指标反映旅游经济效益产出。

(2)旅游社会效益。一个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能够为旅游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同时,也能为游客提供更多休闲游憩空间,为国民把潜在的旅游需求转变为现实的旅游消费提供了途径。因此,选取旅游地人均纯收入和国民出游率2个指标作为反映区域旅游业社会效益产出的二级指标。

(3)旅游环境效益。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吸引游客来访的决定性因素,旅游环境质量还会影响游客的旅游经历和旅游满意度。而另一方面,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生产出了垃圾、废气、废水等诸多环境“副产品”,进而影响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幸福产业”建设背景下,旅游业发展的环境效益要求尽可能减少旅游对环境的消极影响,扩大旅游对环境的积极影响,将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作为旅游业发展首要考虑的问题。基于以上分析,选取森林覆盖率和旅游污染处理情况2个二级指标反映旅游环境效益产出。

(4)旅游安全。安全需求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低层次需求之一,旅游地没有基本的旅游安全保障,国民就无法安心旅游,更不可能产生旅游幸福感。旅游业发展的实践表明,旅游地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巨额经济损失,影响旅游活动顺利开展,更是对游客的生命和财产产生巨大威胁,影响社会稳定,阻碍区域旅游业发展。这里选取旅游事故死亡人数作为反映旅游安全产出的二级指标。

(5)旅游质量。旅游质量反映了国民对区域旅游业发展效果的认可程度,能够直观地体现国民的旅游幸福感。因此,在“幸福产业”建设背景下,旅游质量成为衡量区域旅游业发展产出效应的重要指标,成为衡量旅游地经营成功与否的标尺。这里选取每万人旅游投诉量、国民出游满意度2个二级指标反映旅游质量产出。

四、结语

“幸福产业”背景下,旅游业民生化发展效率本身并不是能够完全量化的问题,因为幸福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感知,所以这就意味着旅游业民生化发展效率也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量化评价标准。本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进行评价,也只是从客观角度对“幸福产业”建设背景下旅游业发展效率评价的一种探索和创新。评价一个区域的旅游业发展是否达到了国民幸福标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影响因子繁多、涉及面广泛、评价指标难以量化。并且,随着旅游业未来的发展,其国民幸福评价标准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本文选取了八大方面共计17个指标来评价旅游业民生化发展效率,以期为定量评价旅游业民生化发展效率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随着我国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和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建设,幸福导向型的旅游业发展成为未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实现公民权利、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和增加国民幸福感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关于旅游业民生化发展问题的研究将是一个长期的话题,对于旅游民生化发展效率的评价以及采取什么措施实现国民的旅游幸福感将是学界长期要探讨的问题。

[1]张辉:《旅游产业功能转型:旅游绩效如何衡量》,《中国旅游报》2012年10月4日

[2]高园:《旅游目的地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年,第18页

[3]邹光勇:《中国旅游业的纵向约束》,《旅游学刊》2015年第 12期,第 17~18页

[4]马晓龙 保继刚:《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中国主要城市旅游效率评价》,《资源科学》2010年第 1期,第 88~95页

Efficiency Evalu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Upgrading of Tourism Development

Yuan Jun Liu Yanhong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ourism industry steps into a new stage with happiness-guided phas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ell-being industry”,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ourism developing efficiency to make up the evaluation of tourism developing efficiency just from economy aspect,which provides the foundation for upgrad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ourism industry.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and value pursuit of tourism developing efficiency,this paper extracted the elements of tourism developing efficiency,and construct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ourism developing efficienc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well-being industry”.All of these hope to enrich the tourism livelihood-oriented development theory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to well-being industry.

well-being industry,tourism development,tourism index system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 广东深圳 518060

*该标题为《重庆社会科学》编辑部改定标题,作者原标题为《“幸福产业”背景下旅游业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 “幸福广东背景下区域旅游产业效率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批准号:GD16CGL14)。

猜你喜欢

国民旅游业民生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中国民藏北宋宫廷用瓷鉴赏(4)
一直难忘
高地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新引领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