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趋势:一个分析框架*

2017-12-04王亚茹韩瑞波

重庆社会科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体制行政政府

王亚茹 韩瑞波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趋势:一个分析框架*

王亚茹 韩瑞波

运用文献计量学及其可视化方法,对1996~2016年国内行政体制改革研究领域的研究主体、热点主题、时区分布、薄弱环节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发现行政体制改革的研究是与整个改革实践的发展变迁相契合的,研究主题和研究范围在不断拓展。尽管国内行政体制改革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研究视角有待进一步拓展,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的中国经验、中国理论还有待归纳和创新,研究方法还较为单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研究,应高度重视行政体制改革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内在逻辑,加快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中国化、本土化研究,创新、优化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

行政体制改革 政府职能改革 行政改革研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行政体制作为国家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等共同构成了国家治理体系。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影响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梳理国内关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的总体现状、热点难点与发展趋势等以回应国家顶层设计对学界理论研究的新需求。本文旨在运用文献计量学及其可视化方法,对1996~2016年国内行政体制改革研究领域的研究主体、热点主题、时区分布、薄弱环节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运用知识网络分析工具CiteSpace,绘制出国内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的知识图谱,从多维视角审视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的现状、热点与前沿,以期为更加深入开展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基础参考资料。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文献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文献检索主题词为行政体制改革,来源类别为核心期刊,来源年限为1996~2016年,检索条件为“精确”,共检索到“行政体制改革”相关文献1235篇,并经过数据比对筛选后获取有效文献1117篇,操作时间为2017年3月10日。本文选取了具有较高研究价值和学术水平的核心期刊文献作为研究数据,有助于提高研究内容的价值性和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同时本文对文献信息进行了手工数据清洗,包括剔除其中的公告、通知或者与本研究主题相关性不大的干扰文献,对路径、建议等近义词进行规范处理,从而有效提升文献分析的效度和信度。

科学知识图谱是应用数学及计算机科学技术等方法,以计量学、科学学为基础开展的可视化研究,其基本原理是分析关键词等单位的同质性、契合性及研究测度。[1]它不仅能够用来挖掘某领域研究的热点,还可以利用其可视化效果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全景式再现。[2]本文将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博士开发的一款CiteS-pace可视化计量软件作为研究工具,它基于共引分析理论等对特定领域文献集合进行计算,通过一系列可视化图谱绘制来实现对某一领域演化潜在动力机制的分析与发展前沿的探测。[3]

最终将所下载的有效文献数据整理保存为refworks格式的全文本文档,将相关文献数据按照特定格式导入CiteSpaceIII软件,设置阈值取前50,年度切片时间为一年,算法选择为最小生成树算法,运行CiteSpaceIII软件绘制时区视图、共现图谱等,并生成相应的有效参考信息。

二、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文献年代分布

每年发表的文献数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图一(下页)呈现的是1996~2016年我国行政体制改革领域文献发表数量的总体变化趋势。由图一可以看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的发文量总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 《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明确强调行政管理体制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要充分认识到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之相应,2003年、2004年学术界关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研究开始增多。党的十七大提出“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并首次公开提出了“大部制”的改革思路,有力推动了行政体制改革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发文量在2008年达到阶段性小高峰。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在中央政策导向下,再次引发学术界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领域研究的热情,故而在2013年关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研究成果再次猛增,该年的发文量为143篇,达到20年来发文量的顶峰,实现了质的飞跃。之后该领域研究的文献量出现回落,因为随着该领域研究的深入,相关研究渐入冷却期,文献量下降属于正常现象。就其总体而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领域的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其发展轨迹受政府政策制定驱动影响较大,发文量骤增的年代大都与国家政策出台时期具有较高契合度。这表明我国行政体制改革领域的研究具有鲜明的政策导向特征,同时也彰显了我国学者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需求、服务社会发展的高度责任意识。

图一 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文献的年代分布

(二)主要研究力量

国内行政学和政治学的学者是行政体制改革领域研究的核心力量。表1(下页)是国内行政体制改革研究领域发文量居前20位的高产作者。表2(下页)是该领域发文量居前14位的核心机构。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领域,国家行政学院的汪玉凯、薄贵利、许耀桐,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的沈荣华,华东师范大学的吴志华以及厦门大学的陈振明等都是重要的作者,同时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以及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居于前列。由表1、表 2 可知,国内“211”、“985”高校及其研究团队和科研院所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在论文数量、专著论著以及基金项目等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是国内行政体制改革领域的研究主体。

虽然这些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丰硕,但是该领域中研究机构之间关系比较疏远,研究学者之间合作较为贫乏,这与在国外学界积极开展合作研究的主流趋势不相符合,我们应该构建跨区域、跨学科的协同创新研究平台,提升研究成果质量以服务于实践的需求。此外,从这些研究机构的地域分布来看,我国行政体制改革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基本集中在中东部地区,表2所示的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北京、武汉、长春、天津和广州,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受社会、经济等环境背景条件等因素影响,我国在行政体制改革领域的研究方面东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三)文 献 期 刊分布

通过对行政体制改革领域的相关论文所在期刊的分布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基本确定该领域的重要期刊,为该领域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指导。由表3(下页)所示,本文统计了在行政体制改革研究领域发文量相对较大的期刊,发文10篇以上的有16种期刊,这些期刊可以被认为是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的主要阵地。我们认为在行政体制改革领域相关研究中,可以重点对这类期刊进行查阅。从期刊刊名可以看出,文献大都分布于行政学和政治学类期刊,这从侧面印证了行政学和政治学是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的主要学科。其中“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占10种,说明该领域的研究基本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认可。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 《中国行政管理》、《人民论坛》、《领导科学》、《行政论坛》、《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累计发文量达到243篇,约占总量的20%。这些期刊基本可以被认定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的主要期刊。

(四)高被引文献

对国内行政体制改革领域的高被引文献进行研究分析,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领域研究的核心内容,从而利于预测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表4是1996~2016年国内行政体制改革研究领域前20位的高被引文献,主要涉及行政学、政治学等学科,这与前述研究主体的分析基本一致,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领域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在行政体制改革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厦门大学的陈振明、清华大学的薛澜、南开大学的朱光磊以及国家行政学院的吴江等学者就行政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目标选择、内涵意义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表明我国行政体制改革领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陆续出现,并就基础性理论研究基本取得相对共识,但也在不断批判式发展。同时也有学者具体就行政体制改革的实践路径及有效对策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如江苏行政学院的孙学玉提出构建省直管县的公共行政体制;苏州大学沈荣华认为“一站式”服务方式可能成为实现行政体制改革的有效通道等。这也表明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等对策研究方面成果不断丰富,国内学界积极回应“如何进行行政体制改革”的现实问题。

表1 1996~2016年行政体制改革研究发文量前20位的作者

表2 1996~2016年行政体制改革研究发文量前14位的核心机构

表3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文献期刊分布

三、国内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的知识图谱

表5为1996~2016年我国行政体制改革领域研究前45位的高频关键词列表,表中所示的高频关键词是国内行政体制改革领域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代表性术语,同时也一定程度上表征了该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行政体制改革、体制改革出现频次最多,分别为184和169,远远高于其他关键词频次,是该研究领域的主要标签。排名前10的高频词分别是:行政体制改革(184)、体制改革(169)、行政体制(65)、机构改革(55)、服务型政府(51)、行政改革(42)、政府职能(35)、审批制度(33)、电子政务(30)、政治体制改革(26)。这表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主要聚焦于体制改革、机构改革、服务型政府、政府职能转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领域。

表4 1996~2016年我国行政体制改革领域研究前20位的高被引文献

图二(下页)是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的聚类图谱,全景式再现了1996~2016年国内行政体制改革领域研究的图景全貌。该图谱以行政体制改革主题为核心呈现五大板块内容:第一板块是关于转变政府职能研究,主要共现热点关键词有:政府职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政府职能转变、服务型政府、职能转变等。这说明继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注重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仍然是我国全面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内容和核心领域。第二板块是关于政府机构改革研究,主要共现热点关键词有:机构改革、大部门体制、机构编制、部门利益、政府机构改革、机构臃肿等。这表明我国继续探索实行大部门体制是优化政府组织架构、深化行政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第三板块是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主要共现热点关键词有:地方政府、省直管县、市管县、行政层级、下放权力、简政放权等。表明目前国内理论界日益重视纵向行政体制改革,使之与横向改革相互协调,共同为我国实现科学行政提供体制保障。第四板块是关于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研究问题,主要共现关键词有:政社分开、政事分开、社会组织等,这说明我国行政体制改革重视理顺政府外部关系,从而提高与市场经济体制的适应性。第五板块是关于行政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主要共现热点关键词有:审批制度、电子政务、法治政府、依法行政、政府绩效、制度创新、政府公信力等。这表明我国积极探索和实践行政体制机制创新,从而推进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责任化和法治化,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总体而言,政府职能的转变已经成为今后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领域,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效能政府和责任政府已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课题。

表5 1996~2016年我国行政体制改革领域研究前45个高频关键词列表

图二 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的聚类图谱

四、国内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的热点主题

这里基于以往经典文献研究和知识图谱分析,对国内行政体制改革领域的研究热点和主题进行归纳总结,从宏观视角将其分为四个研究主题,试图通过对该领域研究主题及其内容的剖析,梳理现有研究的知识框架和发展脉络,并在此基础上发掘未来的研究增长点。

(一)行政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理论基础建设上,一方面国内学者充分汲取了国外新公共管理、整体政府、政府管理流程、目标管理、学习型组织等理论的先进理念。如马振清认为,应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来改变“金字塔式”的传统政府组织管理结构,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构建自由开放、与时俱进的学习型政府。[4]吴贤静认为应依据行政生态环境来构建内外兼修的行政系统以摆脱传统行政职权配置与运行的路径依赖。[5]柴生秦认为新公共管理理论中强调的科学企业管理方法以及将竞争机制引入公共服务领域等基本思想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具有借鉴意义。[6]陈振明认为新公共管理模式对于处理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提高我国行政效率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7]郭燕芬等认为行政体制改革的环节构成了包含目标制定、分解与控制以及评估反馈的目标管理运作体系,目标管理理论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适用性,从而基于该理论提出有效指导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建议。[8]魏红英采用历史考察法,认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应该在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有所侧重。[9]何哲基于组织变革和流程再造的理论视角,提出既要提高效率,又要注重平衡政治利益以及提高政治合法性的行政体制改革目标。[10]王立峰从行政自制理论出发,提出优化行政决策制度,提高政策执行力,改善行政监督模式等措施来创新我国行政体制机制。[11]李景春等认为我们应当确立整体政府理念,通过健全行政问责机制、完善行政评估与监督体系等对策,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行政体制。[12]这些学者借鉴了当前政府改革治理模式的精髓,回应了新公共管理改革所导致的结构性分化缺陷,并提出通过调整政府组织结构、重构新型行政责任制度、优化行政决策制度、改善行政监督模式等措施,从而推动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的进程。

另一方面学界充分立足我国国情,注重本土行政管理研究的深入与发展。如姚引良等认为网络化治理理论虽然为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了理想的框架思路,但是我国应该结合国情,以层级制政府机构为基础,以政府参与型为模式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13]同时结合历代领导集体就政府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融入“科学发展观”、“为人民服务”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而能够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导目标——服务型政府的实现提供理论指导。

(二)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力机制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力机制问题日益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该问题也是摆在改革实践者与理论研究者面前的重大现实问题。目前国内学界认为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力机制主要包括:

一是系统性动力机制。胡伟等人认为,行政体制改革有其客观的“动力系统”,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力主要源自两个方面:政治权威的推动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几乎缺乏自动力机制,经济体制改革是根本动力,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足够的政治权威支持,促成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适应性特征。[14]针对行政体制改革的“自动力机制”,王婷认为对于当前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来说,如何跳出外在的经济调试型的目标模式,基于我国行政体制自身特点来重塑行政权力的配置逻辑,厘清行政权力的治理边界,完成行政体制改革自动力系统的构建,是推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的关键问题。[15]扶松茂强调了行政体制的系统性特征,指出行政体制作为整个社会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变革是在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竞争、依存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行政体制改革的根本动力源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与生产力发展相对应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与社会文化体制构成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外动力;在外动力的驱动下,形成了行政体制特定的内部结构、职能与人事安排,它们作为内动力推进行政体制的改革。[16]因此,系统性动力机制主要聚焦于行政体制改革的外动力与内动力之间的互动。

二是利益相关动力机制。吴志华指出了行政体制改革中隐含的利益悖论,即行政体制改革的显性公共目标取向与改革执行者隐化自我利益取向之间存在冲突,需要对改革执行者的合理经济利益损失给予合法化补偿,形成 “激励-约束”对称和“报赏-绩效”对应的行政机制。[17]石亚军从部门利益的视角列举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从体制和制度上治理部门利益的若干建议:治理部门利益,实现从“部门行政”向“公共行政”的转型;转变政府职能;推行大部制改革;优化权力运行机制;建设公共财政体制;完善立法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部门利益既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瓶颈,也是动力之一。[18]

(三)行政体制改革的难点困境

当前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充满重重阻力并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这些阻力和困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已推行的行政体制改革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任剑涛将政府改革的失效归结为一种“单边改革模式”[19],即空间上局限于政府的职能和组织结构方面,时限上带有浓厚的修补性和滞后性。汪玉凯同样指出,过去我国的诸多机构改革方案往往是针对当时出现的突出问题而制定实施的,缺少长远的制度性设计,并深受领导人个人喜好的影响。[20]徐继敏指出,改革地方行政体制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陆续推行的各种类型的行政体制改革,诸如“省管县”改革、大部制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乡镇体制改革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行政体制面临的压力,但这些改革往往缺乏统一的目标和部署,尚未纳入法治轨道,且缺乏针对性,导致对解决现行行政体制弊端的意义不大。[21]何哲认为,现有的行政体制改革侧重于“效率导向”,忽视了行政体制改革本身所特有的政治复杂性,导致对该问题的认识简单化,改革缺乏可持续性和系统性。[22]总之,现有的改革举措虽已取得一定成就,但仍需全方位地加以改进。

二是行政体制本身固有的缺陷始终是行政体制改革的强大阻力。薛刚凌等人指出,我国现有的行政体制兼具计划与市场的双重属性,在改革实践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政府职能过宽;权力过分集中;组织结构不合理;指挥和控制机制不完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与监督机制不健全等等。[23]包法宝将大部制改革面临的困境总结为四个方面:如何打破部门本位利益藩篱;如何科学设计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如何协调政府各类机构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机构合并后的编制调整和人员分流。[24]吴思红论述了我国乡镇体制固有的缺陷,我国县乡之间主要是一种压力型体制,压力型管理需要通过完整的官僚制结构以实现管理目标,没有完整的官僚制保证就不可能出现真正的管理效率。事实上当前我国乡镇政府的管理职能不断弱化,这类问题已相当普遍。[25]汪永清列举了我国行政执法体制的一些突出问题,如行政执法权横向过于分散;“自费执法”,执法趋利明显;执法权力缺乏必要分解,“一条龙”现象较为严重;审批、发证过多,办事手续繁琐;权力与责任脱节;执法人员素质堪忧;等等。[26]从以上学者的分析可知,我国行政体制本身的缺陷表现在多个层面,并对各类型的行政体制改革构成阻碍。

(四)行政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通过对相关经典文献的梳理以及结合该领域聚类图谱的分析,可以得出国内学者对于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共同的路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是我国当前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也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关键。许超认为转变政府职能应该规范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和政社分开;优化政府职能结构,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转变政府职能行使方式等。[27]薄贵利认为还应该依法明确公共服务在政府职能中的主导地位;健全政府职责体系,依法明确各级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责权限,全面落实依法行政。[28]魏礼群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和市场体系,全面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29]高小平认为欲转变政府职能,需要处理好改革体制与创新机制、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政府职能与其他社会主体职能、“管理”与“服务”、依法行政与职能改革等方面的关系。[30]此外,朱光明等认为还应该通过健全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对重点事业领域的经费保障以及构建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31]可见,转变政府职能基本上是围绕“法治国家”、“市场经济”、“和谐社会”以及“服务型政府”等主题来展开的。

二是优化行政组织结构。政府组织结构的优化既是巩固政府职能转变成果的体制保障,又是合理配置行政权力的组织基础。国内学者基本按照横向结构、纵向结构以及规模结构等层面来展开论述。如宋世明指出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应大胆借鉴西方国家在推进大部制改革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并基于我国行政权力体制的特殊性,加快大部制改革的步伐,重新配置党政机构中的行政权力,加强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互相制约与监督。[32]杨志晨认为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和推进大部制改革需要在改革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改革对策,即系统制定改革前导期预制的应用型对策,改革推进期量制的结构型对策,改革深入期特制的攻坚型对策,改革完善期定制的调谐型对策。[33]石佑启等人指出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应从行政组织的三维结构着手,扩大横向管理幅度;减少行政层级;控制行政组织规模;实行大部制,并按照行政决策、执行和监督三分原则设置行政组织结构;打破职责同构,整合条块管理以建立伙伴关系。[34]石黄慧通过借鉴扁平化组织结构模式在企业的成功运用经验,并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提出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构建扁平化政府组织的建议。[35]何哲认为政府在网络社会时代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适应性变革,重塑传统的政府科层体系。[36]此外,杨桦(2012)还从优化非政府公共组织结构的角度出发,提出要扩大非政府公共组织的规模;合理界定其职能以及增强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独立性,建构与政府间监督与合作的关系结构。

三是建立和完善政府绩效管理系统。提高政府绩效是当前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政府公信力的重要途径。围绕政府绩效管理系统构建和完善的路径研究,主要从价值取向、评估主体、指标细化、法律保障以及沟通反馈渠道等方面进行探索。如张旭霞(2008)认为应该通过让公众、专家、社会组织等主体广泛参与评价政府绩效,同时发挥政府领导人的指导和激励作用,坚持外部评估与内部评估相结合,促进评估主体的多元化,建构起立体的、系统的政府绩效评价机制。包国宪等(2008)认为只有建立完善的相关法律体系,并从法律上保障政府绩效评估组织的权威性,才能保证政府绩效评估的制度化、法制化,从而推动政府绩效的顺利实施。唐铁汉(2006)提出从改进组织管理、关注绩效结果以及改造业务流程三个方面入手,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绩效评估的经济、效益、效率指标相结合的指标体系。张定安等(2004)提出要更新观念,将政府绩效管理提高到树立正确政绩观、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使绩效评估管理与加强党风、政风相结合,全面实施政府绩效战略。

四是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彭向刚(2013)从行政文化建设的角度,提出要树立和强化公共服务、人本行政、结果导向、依法行政、公正廉洁、高效便民、开拓创新、和谐善治等行政理念。还有学者提出要建设廉洁政府,推进政务公开制度,健全听证制度,积极探索实行政府公务人员的财产公开制度等,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蒋建军,2013)。蔡立辉(2005)提出要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实现政府内部网络化办公,整合各业务应用系统,形成综合单一窗口对外的政府服务系统,为公众提供无缝的电子化服务,提高政府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也有学者提出要改革和完善政府决策机制,如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咨询和集体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通过一站式、网上审批等形式,减少行政审批环节,提高行政审批工作效度和透明度等,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建设(王一程、贠杰,2006)。总之,行政管理方式创新的过程就是推动行政管理方式由“管制型”、“单一化”、“人治型”向“服务型”、“多元化”、“法治型”转变的过程,以便努力满足日益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和价值期待。

五、国内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的发展轨迹与基本特点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研究前沿是基于CiteSpaceIII软件中的突变词探测功能,通过探测主题词词频的时间分布,构建突变词年代分布图,依靠词频的动态变化来探索某个领域的演变轨迹及前沿趋势 (陈悦等,2015)。由图三(下页)可见,近20年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的热点前沿中主要有全面深化改革(8.6)、治理能力(7.81)、机构改革(6.34)、大部制(5.28)、社会管理(5.25)、新公共管理(4.59)、行政体制(4.47)、政府行政体制(4.39)、和谐社会(4.14)、简政放权(4.01)、大部门体制 (3.92)、省直管县(3.65)、政府机构改革 (3.63)、公务员制度(3.63)、行政体制改革 (3.4)以及服务型政府(3.25)等16个突变词。这些突变词呈现了国内行政体制改革领域研究内容和研究热点的变化情况,结合它们的时区分布,我们可以把握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发展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为:

第一,行政体制改革的研究是与整个改革实践的发展变迁相契合的。学界关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研究服务于我国行政改革的实践,学术研究服务于国家的战略需求,彰显了理论引领和对策咨询的功能,因此我们在理解学者们的研究时必须结合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实际。在样本数据的时间段内,1998年的改革是历次改革中力度最大、机构变化和人员调整最大的一次。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由此1998~2003年这段时期出现的高频词汇就涉及公务员制度、市场经济体制、机构编制、机构变革等内容。2003年改革旨在解决行政管理体制中的突出矛盾问题,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2003~2013年这个时间段出现大量新词汇,如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府、审批制度、大部制改革、地方政府、省直管县、社会治理、部门利益等。2013年的改革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2013年至今的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热点词汇包括全面深化改革、治理能力、顶层设计、政事分开、简政放权等内容。我们不难看出,行政体制改革领域的研究始终紧密贴合社会变迁的实际,并与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相适应。

第二,研究主题和研究范围不断拓展。基于图三所反映的信息,我们可以将国内行政体制改革的研究主题归纳为三个层面,即研究行政体制与经济体制的关系;研究行政体制内部结构的问题;研究行政体制与社会结构的关系等。研究范围虽然大大拓展,但研究的问题和重点并不聚焦。也就是说,国内当前关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研究尽管相当丰富,但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诸多理论与实践的关键难题并未解决,尚未形成系统而完整的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体系。在与改革实践的对接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特别是难以提出切合实际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设性建议。因此,加强系统的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摒弃空泛的研究路径,转向实用主义的研究范式,是今后的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主攻的方向之一。

六、研究的薄弱环节与前沿趋势

通过梳理和分析1996~2016年来国内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的文献成果,我们发现尽管该领域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以下薄弱环节:

一是研究视角有待进一步拓展。目前行政体制改革领域的研究成果多数是从行政学、政治学等学科视角进行分析,从心理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等学科视角进行研究的文献成果较少,尤其是综合多学科视角进行跨学科研究的学术成果更是凤毛麟角。如对行政体制改革的社会心理研究、法理基础、系统整体论等视角等都可进行深入分析。

图三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前沿的时区视图

二是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的中国经验、中国理论还有待进一步归纳和创新。尽管我国浙江等地开展了不同程度的行政体制创新实践探索,但多数是对该地区具体措施与经验的描述,缺乏从国家层面进行模式经验的规律性提炼总结。几千年来,我国积累了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但是对我国古代积累的重要理念、精华经验的归纳与梳理的文献较为匮乏 (苏保忠等,2006)。学者们在行政管理理论方面尤其是关于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理论方面研究不够,本土关怀缺乏,在探讨具体改革思路时如何紧密结合我国国情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现有对行政体制改革的研究多数采用批判主义或者规范主义的研究路径,运用计量分析、模型研究等实证分析的成果相对较少。即便存在一些基于实践层面的讨论,也多为对地方政府改革创新实践经验的介绍和描述,真正能将实证分析与规范研究有机结合的研究成果少之又少。这使得国内关于规范与实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行政体制改革相关研究成果较为匮乏,不能较好地指导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实践。

针对上述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中的薄弱环节,结合党和政府对行政体制改革的新要求,未来几年行政体制改革研究应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探索创新:

一是高度重视行政体制改革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内在逻辑。行政体制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共同支撑了国家治理体系。因此,行政体制改革一方面必须考虑如何与其他体制改革进行优势互补和良性互动,共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从行政体制内部着手,要实现从注重流程改革向结构与流程同步改革的转变,通过实现行政体制自身结构与流程的互动,来提高行政体制改革的整体成效。

二是加快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中国化、本土化研究。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虽然进行了30余年,但是尚未形成中国语境的行政体制改革理论体系。未来的行政体制改革研究要立足于我国自身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现实,并从国家层面进行各地实践模式经验的规律性提炼和总结。在引进国外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实现本土知识资源与引进知识资源的相互融合,扩充和创新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的知识资源和知识基础,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

三是创新和优化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行政体制改革研究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一方面我们要科学运用规范研究方法,在采用行政学、政治学等学科研究方法的同时,吸纳和引用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法学等学科方法,构建跨学科协同创新研究平台,增强研究理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我们要鼓励运用模型建构、案例分析、计量分析、调研、个案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运用辩证思维来推进中国特色行政体制改革的研究。

[1]姜晓萍 苏楠:《国内公共服务体系研究的知识图谱》,《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第 47~50页

[2]姜晓萍 苏楠:《国内服务型政府研究的知识图谱》,《四川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第98~100页

[3]冉连:《国家治理研究的知识图谱——基于CSSCI(2001~2015)的文献计量分析》,《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第50~57页

[4]马振清:《论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学习型政府组织》,《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 12期,第75~78 页

[5]吴贤静:《论大部制改革的行政生态与建构路径》,《广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第115~119页

[6]柴生秦:《新公共管理对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借鉴意义》,《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 2期,第 136~141页

[7]陈振明:《走向一种“新公共管理”的实践模式——当代西方政府改革趋势透视》,《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第76~84 页

[8]郭燕芬 柏维春:《关于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反思——基于目标管理理论视角》,《广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 7期,第 124~128页

[9]魏红英:《宪政主义与管理主义的游移——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理念创新》,《太平洋学报》2006年第 7期,第 56~62页

[10]何哲:《行政体制改革中的管理问题与政治问题——基于组织变革和流程再造视角的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第9期,第20~23页

[11]王立峰:《行政自制理论视阈下的行政三分制——以深圳市行政体制改革为例》,《中州学刊》2010年第 1期,第 1~4页

[12]李景春 李成虎:《整体政府理念下深化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再思考》,《广西社会科学》2017年第 1期,第 130~135页

[13]姚引良等:《网络治理理论在地方政府公共管理实践中的运用及其对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人文杂志》2010 年第 1 期,第 80~85 页

[14]胡伟 王世雄:《构建面向现代化的政府权力——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理论研究》,《政治学研究》1999年第 3期,第 10~14页

[15]王婷:《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现代性探析》,《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11期,第165页

[16]扶松茂:《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力机制研究》,《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 4期,第27~31 页

[17]吴志华:《行政体制改革与内动力》,《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第 44~48页

[18]石亚军 施正文:《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部门利益”问题》,《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第5期,第 7~11页

[19]任剑涛:《政府何为——中国政府改革的定位、状态和类型》,《公共行政评论》2008年第1期,第 70~75 页

[20]汪玉凯:《中国行政改革:历程、战略与突破》,《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 4期,第24~30 页

[21]徐继敏:《地方行政体制改革:实践、问题与路径》,《理论与改革》2012 年第 4 期,第 60~64 页

[22]何哲:《行政体制改革中的管理问题与政治问题——基于组织变革和流程再造视角的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13 年第 9 期,第 20~24 页

[23]薛刚凌 张国平:《依法行政与行政体制改革》,《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 1期,第63~68 页

[24]包法宝:《刍议我国大部制改革的难点与对策——基于政府再造视角的理性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第38~39页

[25]吴思红:《结构功能分析中的乡镇体制改革》,《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第143~144页

[26]汪永清:《对改革现行行政执法体制的几点思考》,《中国法学》2000 年第 1 期,第 70~73 页

[27]许超:《十六大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回顾与思考》,《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第3期,第16~19 页

[28]薄贵利:《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第 63~67页

[29]魏礼群:《积极稳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前线》2010年第 12期,第 4~6页

[30]高小平:《解放思想,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第3期,第7~9页

[31]朱光明 刘宏韬:《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成效、问题与对策》,《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第 39~43 页

[32]宋世明:《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不可回避的关口》,《理论探讨》2016年第4期,第13页

[33]杨志晨:《优化政府结构和推进大部门制改革的对策》,《行政论坛》2013年第1期,第18~21页

[34]石佑启 杨治坤:《论我国行政组织结构的优化》,《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 1期,第 100~105页

[35]石黄慧:《构建扁平化政府组织结构的建议》,《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 11期,第 142~143页

[36]何哲:《网络社会时代的政府组织结构变革》,《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 3期,第20~24 页

The Trend of China’s Administrative System Reform:An Analytical Framework

Wang Yaru Han Ruibo

Using the method of Bibliometrics and its visualization,this paper analysis the research subject,hot topics,time distribution,weak link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reform of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in the domestic research field from 1996 to 2016,and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reform of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corresponds to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he whole reform practice and research topic and research in the scope is expanding.Alth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in China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but research perspective could further expand,Chinese experience and theory of the reform of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could be summarized and innovated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are single.To deepen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reform study,we c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internal logic between administrative reform and national governance,speed up in the sinic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in the reform of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innovate and optimize research method and thinking method.

administrative system reform,government function reform,research on administrative reform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2

*该标题为《重庆社会科学》编辑部改定标题,作者原标题为《国内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的知识图谱》。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提高政策效能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研究”(批准号:11AZZ004)。

猜你喜欢

体制行政政府
行政学人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
行政为先 GMC SAV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