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创新研究
——以“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为例

2017-12-04文/黄

传媒 2017年22期
关键词:世界语文化交流大赛

文/黄 廓 张 平

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创新研究
——以“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为例

文/黄 廓 张 平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而创新对外文化传播无疑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近年来,作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国家平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的“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积极贯彻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战略,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突破对外文化交流的障碍与困境,实现了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的目标。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战略指导部署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战略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的“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突破了传统对外文化交流筹备周期长、人财物投入大、活动实际参与度低、跨文化传播效果差等障碍,以茶文化与情感共鸣为内容,视觉表现为载体,以国际世界语社区为中心,形成了覆盖美国、法国、波兰、古巴、哈萨克斯坦等29个国家的文化交流正效辐射,是媒体公共外交和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创新的成功案例。

首届“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启动于2014年,经过一年的作品征集、评审,2015年在浙江召开了大赛颁奖盛典暨世界语微电影节,29位来自瑞典、捷克、伊朗等15个国家的获奖者参加了系列文化活动。第二届从2016年延续到2017年,目前正在对参赛的27国79部影片进行网络展映。“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卓有成效的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实践,一是得益于其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战略指导,二是其探索出新时代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创新的可行路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核心的“五大发展理念”,主要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世界经济复苏低迷的大环境,这不仅体现了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也体现了国家部署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战略的决心和智慧。

创新。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演讲时强调,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要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创新”位居今日中国“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文化创新本质上是“软实力”创新,是培植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基础,同时为各类创新活动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充分注重文化创新,选取“茶”这个被世界三分之二的人饮用的饮品为对外文化传播的内容,用最能突破语言限制的视觉传播方式和相对制作门槛较低的微视频形式,聚焦人类情感,体现不同文化、文明之间的互鉴共存,力求实现跨文化交流的价值认同。

协调。“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充分重视对外文化交流的“协调”性。在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我国不仅曾经面临着在对象国推广难、参与少、效果弱等普遍问题,而且一直有着在友好国家、重点国家开展活动多,但在相对交往少和人员基础薄弱的国家开展活动少的不协调问题。“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通过调动分布在各个国家的世界语社区成员的积极性,使得活动的组织、参与、推广可以深入到这些国家,使得此项活动实现了国际社会的系统参与、整体参与,解决了对外文化交流国家不平衡问题。外国媒体对该活动都是基于兴趣和本国参与者推荐而主动报道,不需要我国购买时段;另外笔者统计发现(如图2),媒体不仅来自澳大利亚、德国等传统涉华舆论较多的国家,还包括立陶宛、捷克等以往对华报道量不大的国家,并且所有报道都是积极正面的,体现出“中国叙事”的变革引发的国际舆论利好变化。

图1 “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部分参赛影片海报

图2 12国境外媒体主动、正面报道“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

绿色。绿色发展的目标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在组织之初就充分考虑了文化交流活动的“绿色”本质。第一是主题充分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类情感的看重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这同时也是吸引众多国际民众积极参与活动的因素之一。第二是活动全程经费和物资使用贯穿“绿色”原则,节约大型活动场景的搭建费用、文化产品或演艺人员的国际交通费用等,连奖品都是富有宣传价值的中国茶和中国生活体验,充分体现了“绿色”组织文化交流活动的创新特性。

开放。中国是全球第一产茶大国以及消费大国,有着悠久的制茶、烹茶、品茶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琴棋书画诗酒茶”中的茶是蕴含着中国风骨、中国价值观的宏观概念,在中华优秀的传统茶文化中,深深蕴藏着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同时,茶是具有国际性的文化符号,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口饮用茶,60多个国家生产茶,因此,茶是“柴米油盐酱醋茶”里“百姓日用而不觉”的微观事物。“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两届大赛,吸引到来自世界各地的124部作品,参赛者从各自的文化视角阐释他们对“茶与爱”的理解,充分体现了文化的开放与交融。

共享。“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的规则“不做具体要求,只要是积极的,正面的,所有的作品都将受到欢迎”,通过内容的众筹性充分体现活动的共享性。

新时代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创新的可行路径

“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在创新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方式时,探索出了与时俱进、互动高效的文化活动组织方法,并且具有鲜明的新型公共外交特点。

致效性高,传播投入产出比大。传统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活动通常投入较高,且周期较长,手续繁琐。以文化部主导开展的“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项目为例,2017-2019 年三年计划支出预算高达10.7405 亿元,平均每年需投入3.58亿元。比较之下,“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在前期实现了零投入,利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自有媒体资源发布互动信息,然后依靠合作传播、人际传播扩大效果。

“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得到了国际世界语协会(U E A)的大力支持。协会在71个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会员遍布120个国家,下属38个专业组织(包括记者协会、教师协会和商贸协会等)。得到国际世界语协会的支持不但使大赛的权威性得到了保证,也为其下属机构和会员以及其他世界语组织积极参与活动、主动投入到活动的组织工作中奠定了基础。

这个由中国组织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除得到东道主中国媒体的广泛报道,还受到其他12个国家的29家媒体的主动报道,中外媒体报道量之比为5:1(如图3),不但远高于我国其他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境外媒体曝光度,还包括马来西亚星洲日报集团、巴西最大的传媒集团巴西环球传媒集团G l o b o等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媒体。更重要的是,所有报道都不是活动主办方通过购买渠道获得,而是文化交流活动本身引发了境外媒体的关注。

图3 中外媒体报道“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数量统计

可持续性强,志愿参与程度高。自2014年首届活动启动,“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因为活动的多层次性和广泛的世界参与度,产生了传播效果的“长尾效应”。大赛分为作品征集、作品评选、作品展示与推广、颁奖盛典以及获奖者体验文化中国行系列活动等。这些活动形成此起彼伏的新闻热点,产生连带的舆论效应,打破单一活动结束后就淡出媒体报道和民众关注的约束,形成持续的舆论场域以及对外文化交流长效机制。

统计显示(如图4),2015年4月首届大赛的颁奖盛典形成了首个舆论高峰期,此后在2016年4月启动了第二届“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5月至6月陆续收到各国世界语组织和个人发来的贺信、贺电、祝贺微视频等,11月波兰两家电台合作在波兰推广大赛,每天持续在电台节目中播出大赛各项信息和征稿启事。2017年4月第二届“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评奖结果发布仪式暨“柴门霍夫年”影片展映活动启动在杭州举行,5月分别在天津和青岛两地开展了影片展映活动,上述时段的活动都营造了舆论小高潮。其他时间段也不是活动的完全缄默期,也不时有媒体报道,持续不断地将“茶与爱”这个议题保持在公众视线里。

“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具有鲜明的内容众筹、组织志愿性。第一届大赛核心团队是几位中国主创人员,第二届则建立了国际志愿团队。第一届大赛征稿以传统的官方网络专题为主,而第二届大赛则因各国的世界语志愿者的加入,将传播主战场扩大到脸谱、微信等国内外社交媒体平台。参赛者们在脸谱上开辟了“茶与爱”的专页,逐渐打造为喜爱茶文化、世界语与微电影的人群的交流社区;“茶语爱情世界”的微信公众号也是由志愿者在第一次大赛后创建,并主动维护更新。

图4 中外媒体报道“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周期及频次统计

文化认同感强,跨文化适应性高。“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体现了较强的组织传播特征。“茶与爱”在世界语中是 T e o K a j A mo,“茶T e o”和“爱Amo”可以组成世界语单词“团队T e a mo”,因此“T e-A mo-A n o茶-爱-成员”同时意味着“一个团队的成员”。以印欧语系为基础,柴门霍夫于1887年创立了世界语,并赋予它内在理想(i n t e r n a i d e o):“在中立的语言基础上,大家相互了解,各民族将一致同意,建立一个伟大的家族团体。”这种理想是创立世界语的初衷,也贯穿世界语的发展历程,即以中立语言的姿态,倡导文化多样性,强调平等与公正,特别是强调弱势文化的平等性及其存在的价值。也是基于这种理想,说这种语言的人之间天然有着亲切感,跨过了文化差异和地区差别的障碍,形成了一种基于共同价值观的共同体。这种共同体超越国家和民族层面,打破了意识形态、地域、宗教信仰和饮食习惯等的差异,创建了一个跨民族和多维度的文化场地和空间。

“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以世界语为工作语,其活动主题所体现出的文化诉求与世界语社区所怀有的内在理想空前一致,因此这种共同的文化凝聚了一批热爱茶文化的世界语者,使他们成为“茶与爱”的坚定后盾。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团队利用时差形成24小时“无眠无休”高效工作方式,即中国团队白天完成翻译工作,傍晚将字幕文件发送给欧洲或美洲志愿者,他们则开始一个白天的工作并在夜晚将成果发回中国团队,于是在中国的清晨,团队收到具有中文和世界语双语字幕的参赛作品;另一方面,把整个活动的跨文化不适降到最低,由于国际团队成员来自亚洲、欧洲和美洲,所以无论在大赛各项环节处理上,还是微电影节内容策划上,都充分考虑到各个国家的文化习俗、习惯、特色、禁忌等,使得文化活动不但具有中国特色,还符合各国世界语者所在国的受众文化传统。

线上线下融合,助力公共外交。借助“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活动组织者、世界各地的参赛者、文化体验活动的接待者成为“茶亲”;盛典主办城市杭州、获奖者所在的城市如立陶宛维萨吉纳斯市(V i s a g i n a s)、捷克新伊钦市(N o v ý J i čín )等都成为“茶与爱之城”;2015年“茶与爱”国际微电影节分会场所在地中国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和立陶宛维萨吉纳斯市表达了结交“姐妹城”的意愿。“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不但得到普通民众的喜爱,还受到多个国家的城市精英阶层的关注。

“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具有鲜明的人际传播优势。大赛的创始人张平认为“‘茶与爱’已经不仅仅是主办承办方的‘私事’,已经成为国际世界语者‘共同的战役’”。通过获奖者来到中国、组织者走出中国、媒体报道中国、参与者分享中国,“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开创了对外文化交流,主体本身就包括“他者”、因而不需要“走出去”的独特方式。志愿者、参赛者将传播“茶与爱”看作自己的事情,并希望通过“茶与爱”推广世界语以及传递“爱与交流”的文化。 各国参赛者讲述的“茶与爱”光影故事集中在中国这个全球第一产茶大国来展现、交流并再次被传播出去,培育了知华友华力量,扩大了国际“朋友圈”,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形象。

创新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任重道远

“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在创新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诸多探索。第一,依据“五大发展理念”进行战略设计,让随后的内容生产众筹参与踊跃、活动环节彼此联系、传播效果持续显著。第二,活动依托既有的国际世界语社区的内在文化认同、语言沟通、志愿者服务,不但节省内容生产成本、活动组织成本、媒体购买成本,而且还能实现较高的媒体报道国际渗透率以及跨文化传播的理想境界。第三,多种文化交流方式相结合,无论是网络展映、获奖者中国行与文化体验,还是中国代表团境外展览、交流,都充分淡化了官方色彩,将世界语与生俱来的草根性发挥到极致,并完美结合了民间交往与高层互访,取得了“茶亲”“茶与爱之城”“姐妹城”等切实可见的公共外交成果。第四,推广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将传统的双边文化交流变为多边互动,形成活动进入29个国家、舆论覆盖13个国家的多维度互动文化交流场域。第五,可持续性强且具有品牌价值,活动的低投入、易操作、高效果模式在经过两届活动后渐趋成熟,可以预见,国际影响力会日渐增大。

“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在增强中华文化的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方面产生了示范作用,其成功经验可以为更多更好但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创新提供参考。同时,创新对外文化交流任重道远,需要好的顶层设计和更默契的部门配合,这是一项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走出去格局的系统工程。

作者黄廓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资深翻译、学术首席

张平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译审

猜你喜欢

世界语文化交流大赛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你有世界语名字吗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说谎大赛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
贵阳市世界语协会成立
巴金 一位坚守信仰的世界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