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主题宣传看都市报深度融合模式
——2017年《大河报》媒体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2017-12-04王自合贡振国秦园园

传媒 2017年22期
关键词:河南日报大河春光

文/王自合 贡振国 秦园园

从主题宣传看都市报深度融合模式
——2017年《大河报》媒体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文/王自合 贡振国 秦园园

2017年,《大河报》注重把运营与重大新闻策划相结合,通过重大新闻策划来提升报纸品牌影响力。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和新闻传播规律,《大河报》主动的介入社会进程,热情参与其中,把新闻延伸为行动,让行动生发为新闻,有效发挥了媒体的社会责任作用。

2017年10月15日,从创意、拍摄到制作,大河报·大河客户端历时半年完成的微视频《家》上线。8分钟视频讲述了郑州一户普通市民的幸福生活,向大家展示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祖国的强大,才会有小家的幸福。小家的幸福,托起中国梦的实现。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网阅读量超过2436万人次。

10月16日,大河报·大河客户端8分钟纪实微电影《旗》上线。《旗》是对“国旗耀中原”大型快闪活动的真实记录,视频展现了河南人爱国爱家的豪迈壮志,呈现了1亿河南人“燃”的一面。《旗》上线24小时,全网点击量突破百万。大河舆情研究院数据显示,全网阅读量超过3183万人次。

小故事突出大主题,小切口反映大时代。这两款新闻产品仅仅是十九大期间《大河报》众多爆款产品的代表。2017年,《大河报》在融合发展上不断“试水”,传播广、阅读高、口碑好的新闻产品不断涌现,《大河报》的媒体融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不忘初心,内容建设铸牢舆论阵地

2017年,媒体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进入“深水区”。主流媒体迎来政策利好,国家层面出台的相关规定对互联网传播进行规范化管理,不仅有利于促进主流媒体的融合转型,更是为主流媒体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并有效维护了新闻传播秩序。政府对主流媒体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版权市场也日益规范,主流媒体在这个“风口”,逐步夺回话语权,新闻内容生产更加多元化,赢得了稳定的受众,在新媒体舆论场的影响力也进一步凸显。在重大报道中,主流媒体积极发挥创意优势,融媒产品百花齐放,爆款不断刷屏。

当融合成为一种新常态,《大河报》充分利用自身的品牌优势,主动拥抱用户和市场,通过多元发展、矩阵联合、分享协作等,形成了新的竞争力和战斗力。在新媒体发展初期,《大河报》率先扛起了都市报转型的大旗,渠道搭建上起步很早,但初期的《大河报》新媒体过于迎合互联网用户,新闻偏社会化、娱乐化,标题追求“吸睛”。如今在内容生产上,《大河报》已经回归媒体价值,注重内容生态建设,坚守媒体责任,发扬人文关怀。同时,加强议题设置,牢牢掌握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动权。

《春光的春光》微纪录片片头

守正开新,精品频出实力霸屏

《大河报》过去的运营是单线思维,单纯依靠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推广和线下活动。2017年,《大河报》注重把运营与重大新闻策划相结合,通过重大新闻策划来提升报纸品牌影响力。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和新闻传播规律,《大河报》主动的介入社会进程,热情参与其中,把新闻延伸为行动,让行动生发为新闻,有效发挥了媒体的社会责任作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大河报·大河客户端推出《春光的春光》微纪录片。纪录片主人公春光,正是张庄村、兰考县乃至河南脱贫攻坚战中老百姓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从五十多年前的焦裕禄,到今日发生巨变的兰考,《春光的春光》为读者和用户讲述了兰考脱贫攻坚、河南脱贫攻坚的动人故事。从创意到拍摄再到制作,历时近两个月。从新闻视频呈现到航拍视觉打造,从纸媒呈现到微纪录片摄制,《大河报》进行了一次新闻产品生产和呈现方式的全新探索。《春光的春光》微纪录电影播出前,《大河报》设计出创意电子海报刊发,然后报纸又刊发了出炉记、深度解读,大河客户端、大河报官方微博微信等再次推送,大河全媒体户外大屏、高铁东站大屏以及高铁列车播放,集团各平台协同推广,助力“春光”实现刷屏。全媒体传播,形成了波次传递效果。《大河报》两微一端及腾讯、优酷、中原自媒体联盟等阅读量超过千万。

为迎接党的十九大,大河报·大河客户端精心策划的两款报道,感动了全国亿万网友。9月27日、29日两天,《大河报》联合多家单位在郑州机场T 2航站楼、郑州东站举行了“国旗耀中原”大型快闪活动。千人齐唱《歌唱祖国》,引发亿万网友点赞“厉害了我的河南!”该活动视频直播在微信朋友圈、微博刷了屏。据此拍摄的纪实微电影《旗》传播效果也非常惊艳。大河报·大河客户端推出的微纪录片《家》也成为网上热点和爆点。在中宣部召开的十九大新闻协调会上,中宣部新闻局局长张小国表扬了《大河报》的微纪录片《家》、音乐微电影《旗》等融媒体作品。河南省委宣传部领导在新闻阅评中认为,微纪录片《家》,视频音频、录音剪辑、视觉设计、航拍摄影等创作手法综合运用,凸显了媒体融合的优势,是今年重大主题报道的又一次出彩释放。

脱贫攻坚,是头号民生工程。为践行精准脱贫的媒体责任,《大河报》将募集而来的公益助学款用于最需要帮助的贫困地区优秀学子,2017年,大河爱心助学特别行动为全省1.2万余名驻村第一书记开放绿色报名通道,请他们推荐身边优秀的寒门学子,助贫困生圆梦大学。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全媒体平台及今日头条、环球网、大众网、网易等平台纷纷推送转载助学消息,多篇稿件点击量突破千万人次。通过《大河报》、大河客户端发起的中原自媒体联盟和各地自媒体“大咖”也积极转发,爱的讯息迅速覆盖全省18个省辖市,并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强烈反响,放大了精准扶贫的传播效果。

精耕细作,打造垂直化融媒平台

《大河报》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平台建设,而是深耕于垂直平台,并在直观化新闻生产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大河豫直播和大河财立方两款重磅产品,在推进《大河报》内容供给侧创新的同时,也提升了《大河报》的品牌影响力。

2016年,短视频和网络直播迎来黄金发展期。2017年,这两种传播方式成为媒体的标配,微传播进入视频时代。2017年2月12日,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通过手机对河南浚县古老的正月十六庙会社火进行了直播。通过4个半小时的直播,浓浓的年味穿过屏幕,飞奔到全球,传递到海外的欧洲、澳洲、非洲游子的心头,在非洲的浚县人、在欧洲的河南人纷纷点赞。此次直播在大河客户端等平台的总播放量超500万次,评论数2.1万,点赞数突破65 万。

2017年4月26日,大河豫直播携15位网红主播,来到河南省信阳市·河区·河港镇的茶山进行网络直播,帮助当地茶农销售茶叶。(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平伟 王亚鸽 摄影)

一手播河南,一眼懂中原。2017年6月6日,已运行近一年时间的大河报豫直播正式上线,并成为河南省内唯一的原创直播平台。试播当天推出了“直播助农,公益24小时”大型活动,帮助山沟里的茶农叫卖农产品。此次直播,在各大平台上累计播放量达300多万次,大河报官方微博等总点击量超过100万。7月23日至8月4日,豫直播对少林寺1500年以来的首届少林无遮大会进行了14场直播,超过500万人观看;“十一”长假期间,豫直播8天时间推出了22场直播,全网点击量破百万。

9月26日,河南大河财立方传媒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大河财立方”是一项立体综合的品牌工程,主要包括媒体传播矩阵和投资运营平台两大部分。其基本定位是财媒+金融,相互赋能。“大河财立方”媒体传播矩阵,主要以大河报财经新闻为基础,整合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河网络传媒集团的优质财经媒体资源,牢牢确立移动优先战略,构建立体分发通道和传播生态,着力打造中原地区最具影响力财经全媒体平台。“大河财立方”投资运营平台,则是引进多家国有战略投资者尤其是“金融豫军”,联合组建河南大河财立方传媒控股有限公司,通过市场化机制和手段,有效配置股东层面在各自领域的牌照优势、平台优势、资源优势和互补优势,构建国内财媒界首家金融投资服务链接商。

“大河财立方”的媒体传播矩阵与投资运营平台,各自独立运行,经营层面相互赋能。一方面通过改革创新,扩大主流媒体在财经领域话语权和影响力;一方面借助市场化机制和力量,实现“财媒+金融”的外溢效应,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支撑。

不负时代,生态传播矩阵奏响最强音

在传播方式上,《大河报》进行了深刻的变革,以提升自身传播力。比如,《大河报》率先接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数据中心(中央厨房),充分利用该平台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对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的“多点采集,中央汇聚、多平台发布、全时段传播”。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河南日报》、《河南日报(农村版)》、《河南商报》、《河南法制报》、河南日报客户端、大河网、河南手机报等传播平台打通,实现信息共享和同步传播。此外,依托强大的原创内容生产能力,大河报·大河客户端和第三方商业网站,比如,新浪微博、今日头条、天天快报、百度、一点资讯等机构合作,开通《大河报》头条号、企鹅号、一点号、百家号等,实现内容统一对外分发和推广,目前已经产生了一些收益。下一步,《大河报》将坚定不移地继续推动采编深度融合,做大做强原创新闻,在内容变现上再走一步。

十九大期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还与河南广播电视台旗下80多个全媒体传播平台携起手来,采用互联互推的新手段,以宣传片、视频、图文、H 5、微视频、海报等多种方式联动预热、推播十九大重要报道。

自我革新,人才队伍向全媒体转型

新的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下,一个现象级新闻事件、一部微电影视频、一次最火爆的线下活动的成功运作,要求媒体人必须是个会采访、能写稿、会摄影摄像、会录视频并剪辑编辑、有图片处理能力的“全才”。2017年,以“中央厨房”为牵引,《大河报》完善薪酬考核,倒逼记者自我革命,向全媒体记者转型。“全媒体思考+创新+应用能力”逐渐成为大河报人的标配。

融媒春训营上,一线采编人员体验新设备

今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开启培养全媒体人才的“惊蛰计划”,《大河报》要求一线采编人员积极参加“融媒春训营”“融媒咖啡馆”,学习V R技术、无人机技术、手机微直播、H 5制作等融媒技术,提高全媒体技能。此外,《大河报》还要求采编人员了解和学习不同渠道的传播方式,具备“全媒体思考”能力,能将新闻报道或话题以最合适的渠道传播,同时掌握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不同的叙述方式。

《大河报》采用视频、直播、H 5、海报、720全景、图集、音频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带给用户最新潮的交互式体验。正是人才队伍的全面转型,《大河报》采编团队制作的《春光的春光》《家》《旗》《大豫米》等一系列融媒产品才能够大放异彩。

新一轮全球化进程,领跑者正是中国。站位河南,立足中国的《大河报》唯有识时通“变”,才能在这股中国浪潮中写好河南故事,与时代共同成长。

作者王自合系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

大河网络集团董事长、大河报社社长

贡振国系《大河报》副总编辑

秦园园系大河报·大河客户端头条编辑

猜你喜欢

河南日报大河春光
春光
春光美
大河奔腾
脱口秀评论缘何引起关注——以河南日报新闻评论节目《问“侯”两会》为例
构建三点着力的内容布局——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豫直播”为例
扮靓“面子”强壮“里子” 锻造精品党报的必由之路——河南日报2018年改版创新亮点
大河奔流
十八大以来《河南日报》时政报道创新路径探讨
大河中的摇篮(上)
大河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