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接受心肺复苏抢救的心搏骤停患者进行优化式护理的效果探究

2017-12-03陈争艳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3期
关键词:心搏心肺急诊科

陈争艳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安徽 合肥 230011)

对接受心肺复苏抢救的心搏骤停患者进行优化式护理的效果探究

陈争艳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安徽 合肥 230011)

目的:探讨对接受心肺复苏抢救的心搏骤停患者进行优化式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接受心肺复苏抢救的62例心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2例患者分为A组(31例)和B组(31例)。在这两组患者接受心肺复苏抢救期间,对A组患者进行优化式护理,对B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和接受各项急诊护理的时间。结果:A组患者抢救的成功率高于B组患者,其接受各项急诊护理的时间均短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心肺复苏抢救的心搏骤停患者进行优化式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缩短对其实施各项急诊护理的时间,提高其抢救的成功率。

心肺复苏抢救;心搏骤停;优化式护理

心搏骤停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是临床上治疗心搏骤停的主要手段。有研究指出,对接受心肺复苏抢救的心搏骤停患者进行优化式护理能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为了进一步探讨对接受心肺复苏抢救的心搏骤停患者进行优化式护理的临床效果,笔者对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接受心肺复苏抢救的62例心搏骤停患者进行了分组对比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的纳入标准

病情符合心搏骤停的诊断标准。2)入院时存在意识丧失、心音、颈动脉搏动消失等症状。

1.2 病例的排除标准

合并有终末期肾病或终末期肝病。2)临床资料不全。

1.3 病例的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接受心肺复苏抢救的62例心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62例患者的年龄为26~71岁,平均年龄(44.8±2.6)岁;其心跳停止的时间为1.5~8.5min,平均时间(2.8±2.5)min;其中有心血管疾病患者2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15例,失血性休克患者13例,脑卒中患者8例,电击伤患者4例。将这62例患者分为A组(31例)和B组(3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可以进行组间对比研究。

1.4 护理方法

在这两组患者接受心肺复苏抢救期间,对B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对其进行心脏按压、为其开放静脉通道、对其进行心电监护等。对A组患者进行优化式护理。护理方法如下:1)成立抢救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共5名。由高年资、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组长。护理小组组长主要负责对护理工作进行安排和协调,以确保抢救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2)在患者入院后,分诊护士迅速检查、评估患者的病情,并作出合理的分诊。3)抢救护理小组组长站立于患者的右侧,迅速为其连接心电监护仪,并在10 s内完成对其心率、心电图波形等相关指标的观察,然后打印记录心电图波形。在急救医生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时,护理小组组长应设置好呼吸机的参数,并协助急救医生对患者进行插管。同时,护理小组组长应指导小组成员完成各自的护理任务。4)治疗班护士站立于患者的左侧,负责监护其循环系统功能、采集其动脉血、静脉血和遵医嘱应用除颤仪对其进行治疗。治疗班护士应于2 min内完成上述工作。5)其他3名护理小组成员的工作分配。其中1名护士负责遵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治疗。同时,密切观察患者胸腔的引流情况,确保其胸腔引流管的通畅,并及时向组长报告处置情况。另1名护士负责观察、记录患者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的变化情况和填写护理记录单。此外,抢救物品的传递、抢救环境的维护等工作也由该名护士负责[1]。还有1名护士负责在患者无脉搏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的部位在其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

1.5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接受各项急诊护理的时间,包括接诊至分诊完成的时间、接诊至胸外按压开始的时间、接诊至心电图检查开始的时间和接诊至静脉通道建立的时间。

1.6 抢救成功的判定标准

抢救成功:患者的心脏复跳、大动脉搏动恢复,收缩压在60 mmHg以上,口唇及皮肤的颜色变为红润,自主呼吸恢复或在呼吸机的辅助下可以进行呼吸[2]。

1.7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接诊至分诊完成的时间、接诊至胸外按压开始的时间、接诊至心电图检查开始的时间和接诊至静脉通道建立的时间用(±s)表示,采用t检验,抢救的成功率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比较

A组31例患者中有19例患者抢救成功,其抢救的成功率为61.3%。B组31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抢救成功,其抢救的成功率为38.7%。A组患者抢救的成功率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接受各 项急诊护理时间的比较

A组患者接受各项急诊护理的时间均短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接受各项急诊护理时间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接受各项急诊护理时间的比较(±s)

注:与A组相比,*P<0.05。

组别(n=31)接诊至静脉通道建立的时间(min)A 组 0.78±0.32* 1.17±0.52* 1.21±0.47* 3.07±1.18*B 组 2.06±0.87 2.28±0.66 3.17±0.95 4.47±1.46接诊至分诊完成的时间(min)接诊至胸外按压开始的时间(min)接诊至心电图检查开始的时间(min)

3 讨论

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是临床上治疗心搏骤停的主要手段。在对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的过程中,必须要分秒必争,以降低其病死率。有学者指出,传统的急救护理方案中缺乏清晰的护理流程,各抢救人员的职责也不明确,导致在开展护理工作时秩序比较混乱,进而可严重影响抢救的成功率[3]。在本次研究中,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采用优化式护理方案对31例接受心肺复苏抢救的心搏骤停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A组患者抢救的成功率高于B组患者,其接受各项急诊护理的时间均短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研究结果与孙慧的文献报道[3]相似。

综上所述,对接受心肺复苏抢救的心搏骤停患者进行优化式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缩短对其实施各项急诊护理的时间,提高其抢救的成功率。

[1]龚太娣.急诊患者抢救中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3):443-445.

[2]张淼.护理流程优化在提高急诊患者抢救效果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215-216.

[3]孙慧.优化护理流程对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5,36(5):1029.

R473

B

2095-7629-(2017)13-0162-02

陈争艳,女,1983年2月出生,本科学历,护师,研究方向为急诊急救护理

猜你喜欢

心搏心肺急诊科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对预测心搏骤停患者复苏的意义探讨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突然倒地怎么办?
心搏骤停患者不同心肺复苏程序的预后及病因分析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血浆渗透压测定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