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干扰素治疗的9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方法
2017-12-03林军
林 军
(北京市利康医院,北京 102609)
接受干扰素治疗的9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方法
林 军
(北京市利康医院,北京 102609)
目的:调查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的98例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对其不良反应进行处理的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在某院就诊的98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这些患者均使用干扰素a-2b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调查这些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对其不良反应进行处理的方法。结果:调查的结果显示,在这98例患者中,有89例患者出现了流感样的不良反应,所占的比例为90.82%。有86例患者出现了血细胞减少的不良反应,所占的比例为87.76%。有52例患者出现了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所占的比例为53.06%。有68例患者出现了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所占的比例为69.39%。结论: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的乙肝患者易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在此病患者用药治疗期间,临床上应严密监测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根据其发生的不良反应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干扰素;慢性乙型肝炎;不良反应;处理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此病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性较强,具有可持续复制的功能。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抗病毒药物来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1]。干扰素是治疗乙肝的一种常用药物。此药不仅具有抗病毒、抗肿瘤的功效,同时还能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近年来,随着干扰素在乙肝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逐渐增多。而不良反应的发生可严重影响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调查了在我院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的98例乙肝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据此分析对其不良反应进行处理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98例乙肝患者。这些患者在入院时均存在乏力、恶心、腹胀、肝区疼痛和厌食的症状。对其进行HBsAg检测的结果均为阳性。这些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38例;其年龄在6~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1±4.1)岁。
1.2 治疗方法
对98例乙肝患者均使用干扰素a-2b进行肌肉注射。干扰素a-2b的用法是:每次注射500 IU,每日注射1次。连续注射7天后,改变此药的注射次数。每周为患者注射3次干扰素a-2b,每次注射500 IU。至少注射48周。
1.3 研究方法
在进行治疗期间,调查这些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对其不良反应进行处理的方法。
2 结果
调查的结果显示,在这98例患者中,有89例患者出现了流感样的不良反应,所占的比例为90.82%。有86例患者出现了血细胞减少的不良反应,所占的比例为87.76%。有52例患者出现了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所占的比例为53.06%。有68例患者出现了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所占的比例为69.39%。详情见表1。
表1 98例乙肝患者在进行治疗期间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3 讨论
研究发现,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的乙肝患者其体内的乙肝病毒不易发生变异[2]。此药是由机体免疫细胞分泌的一种低分子糖蛋白,可有效地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近年来,随着干扰素在乙肝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逐渐增多,已经引起临床上的普遍关注。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收治的98例乙肝患者均使用干扰素a-2b进行治疗。其中,有89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了流感样的不良反应。具体的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头痛、肌肉痛、关节痛。在第一次用药的5 h内,这89例患者的体温在37.8℃~40℃之间。医护人员对这些患者均进行了物理降温。首先,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冷敷。然后,用浓度为50%的酒精擦拭其四肢的大动脉,进而达到快速降温的效果。同时,医护人员告知患者多喝水,以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对于体温在40℃以上或出现肌肉痛、关节痛的患者,为其使用具有镇痛、解热功效的药物进行治疗,以缓解其不适症状。在为乙肝患者注射干扰素前,医护人员应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干扰素是一种内源性的致热源,使其明白在注射干扰素后出现发热是正常的现象。医护人员应教会患者家属进行物理降温的方法,以便患者在发热时能接受及时、有效的处理。
在本次研究中,有86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了血细胞减少的不良反应。具体表现为血红蛋白、红细胞的数量下降。这86例患者血细胞减少的不良反应是在进行治疗的第1周~第8周出现的。对于血红蛋白水平不足80 g/L的患者,为其停药。在这些患者停药期间,其血红蛋白的水平均快速恢复正常。同时,可为这些患者使用利血生片、维生素B4进行治疗,以加快其血红蛋白水平恢复正常的速度。对于血细胞水平下降幅度较大的患者,为其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以使其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增加,缩短其白细胞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同时,医护人员应告知患者多吃红枣、阿胶等具有补血功效的食物,保持个人卫生。
在本次研究中,有52例患者出现了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具体的症状包括精神抑郁、失眠、焦虑、情绪低落。为症状较轻的患者继续注射干扰素,为症状严重的患者使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进行治疗[3]。同时,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不良情绪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在本次研究中,有68例患者出现了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具体的症状包括腹胀、食欲不振、腹泻、恶心。多数患者在服用胃复安、健胃消食片等药物后其不良反应有所缓解。对于出现黄疸的患者,应为其停药,并为其使用护肝药物进行治疗。医护人员告知患者多食用低脂肪、低盐、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营养的均衡。
总之,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的乙肝患者易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在此病患者用药治疗期间,临床上应严密监测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根据其发生的不良反应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1]阿提开姆·阿布都克热木.乙肝患者应用干扰素治疗的不良反应与应对措施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1):502.
[2]翟兴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及措施探讨[J].临床医学,2016,36(6):69-70.
[3]林秀滨.乙肝患者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21):83-84.
R512
B
2095-7629-(2017)13-01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