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的手术缝合线在牙齿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2017-12-03王琼
王 琼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0)
不同类型的手术缝合线在牙齿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王 琼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0)
目的:比较可吸收缝合线、胶原蛋白缝合线和丝线编织非吸收性缝合线在牙齿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进行牙齿种植术的3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360例患者随机分成可吸收缝线组(120例)、胶原蛋白缝线组(120例)和非吸收性缝线组(120例)。在这三组患者接受牙齿种植术期间,采用5-0号带圆针型可吸收缝合线对可吸收缝线组患者的切口进行间断无张力缝合,采用5-0号带圆针型胶原蛋白缝合线对胶原蛋白缝线组患者的切口进行间断无张力缝合,采用4-0号带圆针型丝线编织非吸收性缝合线对非吸收性缝线组患者的切口进行间断无张力缝合。在术后的第14d,观察三组患者切口的甲级愈合率和平整率。结果:可吸收缝线组患者切口的甲级愈合率高于非吸收性缝线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吸收缝线组患者与胶原蛋白缝线组患者切口的甲级愈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原蛋白缝线组患者与非吸收性缝线组患者切口的甲级愈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吸收缝线组患者切口的平整率高于胶原蛋白缝线组患者和非吸收性缝线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使用胶原蛋白缝合线和丝线编织非吸收性缝合线相比,用可吸收缝合线对接受牙齿种植术患者的切口进行缝合的临床效果更理想,能够提高其切口的甲级愈合率和平整率。
可吸收缝合线;胶原蛋白缝合线;丝线编织非吸收性缝合线;牙齿种植术
进行牙齿种植术是临床上治疗牙齿缺损的主要手段。但是,临床调查发现,部分接受牙齿种植术的患者在术后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牙龈瘢痕[1]。有学者指出,采用可吸收缝合线对接受牙齿种植术患者的切口进行缝合能够促进其切口的愈合,防止其牙龈切口处形成瘢痕。可吸收缝合线、胶原蛋白缝合线和丝线编织非吸收性缝合线均为临床上常用的手术缝合线。为了进一步比较这三种手术缝合线在牙齿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笔者对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接受牙齿种植术的360例患者进行了分组对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的纳入标准
具有进行牙齿种植术的指征。2)年龄为20~60岁。3)口腔卫生状况良好。4)牙龈厚度适中。5)牙槽嵴骨质结构完好。
1.2 病例的排除标准
合并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2)患处存在明显的软硬组织缺损或炎症反应。
1.3 病例的基本资料
抽选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进行牙齿种植术的3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360例患者随机分成可吸收缝线组(120例)、胶原蛋白缝线组(40例)和非吸收性缝线组(40例)。可吸收缝线组患者中有男性24例,女性16例;其年龄为23~54岁,平均年龄(37.8±1.4)岁。胶原蛋白缝线组患者中有男性22例,女性18例;其年龄为22~58岁,平均年龄(38.3±1.6)岁。非吸收性缝线组患者中有男性25例,女性15例;其年龄为22~55岁,平均年龄(38.1±1.5)岁。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相比,P>O.05,具有可比性。
1.4 缝合材料
1)PGA(金杰)牌5-0号带圆针型可吸收缝合线(生产企业:上海浦东金环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圆针弧度为3/8,长度为13mm。2)5-0号带圆针型胶原蛋白缝合线(生产企业:江西龙腾生物高科技有限公司),圆针弧度为3/8,长度为16mm。3)4-0号带圆针型丝线编织非吸收性缝合线(生产企业:强生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圆针弧度为1/2,长度为16mm。
1.5 手术方法
对这三组患者均进行牙齿种植术。手术方法是:1)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沿其缺牙区牙槽顶做一个切口。2)用骨膜剥离器分离牙龈黏膜,翻开粘骨膜瓣,然后使用球钻在牙槽窝上钻孔。3)使用扩孔钻将孔扩大,并将埋入式种植体植入孔内[2]。4)完成植入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术区,然后将粘骨膜瓣复位。5)采用5-0号带圆针型可吸收缝合线对可吸收缝线组患者的切口进行间断无张力缝合,采用5-0号带圆针型胶原蛋白缝合线对胶原蛋白缝线组患者的切口进行间断无张力缝合,采用4-0号带圆针型丝线编织非吸收性缝合线对非吸收性缝线组患者的切口进行间断无张力缝合。
1.6 观察指标
在术后的第14d,观察三组患者切口的甲级愈合率和平整率。
1.7 切口愈合效果的分级标准[3]
将切口的愈合效果分为以下三个等级:1)甲级愈合。切口平整,无红肿硬结。2)乙级愈合。切口处有红肿硬结、感染或开裂。3)丙级愈合。切口全部开裂。
1.8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l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平均年龄用(±s)表示,采用t检验,切口的甲级愈合率和平整率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三组患者切口的甲级愈合率
可吸收缝线组患者中切口愈合等级为甲级的患者有113例,为乙级的患者有7例。可吸收缝线组患者切口的甲级愈合率为94.1%(113/120)。胶原蛋白缝线组患者中切口愈合等级为甲级的患者有110例,为乙级的患者有10例。胶原蛋白缝线组患者切口的甲级愈合率为91.7%(110/120)。非吸收性缝线组患者中切口愈合等级为甲级的患者有101例,为乙级的患者有19例。非吸收性缝线组患者切口的甲级愈合率为84.2%(101/120)。可吸收缝线组患者切口的甲级愈合率高于非吸收性缝线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57,P<0.05)。可吸收缝线组患者与胶原蛋白缝线组患者切口的甲级愈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20,P>0.05)。胶原蛋白缝线组患者与非吸收性缝线组患者切口的甲级愈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8,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三组患者切口的甲级愈合率[n(%)]
2.2 对比三组患者切口的平整率
可吸收缝线组患者中有4例患者的切口不平整,其切口的平整率为96.7%(116/120)。胶原蛋白缝线组患者中有7例患者的切口不平整,其切口的平整率为94.2%(113/120)。非吸收性缝线组患者中有12例患者的切口不平整,其切口的平整率为90.0%(108/120)。可吸收缝线组患者切口的平整率高于胶原蛋白缝线组患者和非吸收性缝线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86,P<0.05;χ2=1.28,P<0.05)。
3 讨论
可吸收缝合线、胶原蛋白缝合线和丝线编织非吸收性缝合线均为临床上常用的手术缝合线。与胶原蛋白缝合线相比,可吸收缝合线具有更好的弹性和韧性[4]。在本次研究中,应用胶原蛋白缝合线进行切口缝合的胶原蛋白缝线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了缝合点线结脱落的情况。有研究指出,可吸收缝合线具有较好的均一性、稳定性和无毒性,并具有抗酸和抗感染的作用[5]。为了比较可吸收缝合线、胶原蛋白缝合线和丝线编织非吸收性缝合线在牙齿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笔者将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进行牙齿种植术的360例患者随机分成可吸收缝线组(120例)、胶原蛋白缝线组(120例)和非吸收性缝线组(120例)。在这三组患者进行牙齿种植术期间,分别采用可吸收缝合线、胶原蛋白缝合线和丝线编织非吸收性缝合线对其进行切口缝合。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可吸收缝线组患者切口的甲级愈合率高于非吸收性缝线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吸收缝线组患者与胶原蛋白缝线组患者切口的甲级愈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原蛋白缝线组患者与非吸收性缝线组患者切口的甲级愈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吸收缝线组患者切口的平整率高于胶原蛋白缝线组患者和非吸收性缝线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研究结果与 Marianowski L[6]、Tabanella G[7]、Harris R[8]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与使用胶原蛋白缝合线和丝线编织非吸收性缝合线相比,用可吸收缝合线对接受牙齿种植术患者的切口进行缝合的临床效果更理想,能够提高其切口的甲级愈合率和平整率。
[1]Hao J,Chou J,Lang NP.Strontium hydroxyapatite in situ gelform ingsystem - a new approach for minimally invasive bone augme ntation[J].Clin Oral Implants Res,2014,9(1): 10-11.
[2]Ag r I,Aytekin MN,Erol B.Tendon-holding capacities of two new lydesigned implants for tendon repair: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flexor digitorum profundus tendon of sheep[J].Open 0rthop J,2014,27(8):135-139.
[3]刘永莲,陈兵.缝合材料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1,25(2):99.
[4]谭亚妮,杨健.缝合材料对口腔黏膜愈合情况的影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0,26(4):445-448.
[5]贺大璞,莫靓,游咏,等.三种缝合材料对兔气管吻合口愈合质量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40):8034-8037.
[6]Marianowski L, Barcz E. Biologic tissue response to utures[J].Ginekol Pol, 2004,75(7):570-577.
[7]Tabanella G. Oral tissue reactions to suture materials: a revie w [J]. West Soc Periodontol Periodontal Abstr, 2004,52(2):37- 44.
[8]Harris R.Raphael P.Harris SW.thermal Capsulorrhappy:A Modified Technique fou Breast Pocket Revision[J].Aesthet surg,2014,15(2):90-97.
R782.12
B
2095-7629-(2017)13-00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