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晋太114的选育

2017-12-0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太原03003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太原03003

种子 2017年7期
关键词:冬麦区条锈病晚熟

, , , , , ,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太原 03003;.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太原 03003)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晋太114的选育

张立生1,温辉芹1,程天灵1,裴自友1,李雪1,朱玫1,李锐1,郭明慧2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太原 030031;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太原 030031)

晋太114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矮败小麦后代材料2003 F1686矮败为母本,长6878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2016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2013—2014年度和2014—2015年度参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单产7 692.8 kg/hm2,比对照(2013—2014年度为长4738,2014—2015年度为中麦175)平均增产8.7%,产量居第1位;2015—2016年度参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单产7 498.2 kg/hm2,比对照中麦175增产6.9%,产量居第1位。籽粒容重790 g/L,粗蛋白质含量13.16%,湿面筋含量28.9%,稳定时间3.3 min,达到国家中筋小麦品质标准。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冻、抗病、抗热、抗青干、灌浆快、落黄好、适应性强的特点。适宜于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种植。

小麦; 晋太114; 选育; 特征特性; 矮败小麦

晋太114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矮败小麦为母本基础材料[1-4],先后以唐86-6043、太910989、76(64)/V 8164组合后代材料、晋麦46号、临远94-4305、临汾94-5525、京作202、96-1875中、99 G 88、汾3023、临旱619为父本,通过阶梯杂交、系谱远缘杂交[5-6]、聚合杂交、回交等方式,将丰富的优良基因聚集、累加,创制出的具有丰富遗传基础的矮败小麦后代材料2003 F1686矮败为母本,以丰产稳产性好,抗旱,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茎秆韧性好,抗倒性较强,灌浆快,落黄好,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的长6878为父本[7],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进行定向选择和鉴定而培育出的优质、高产、稳产、多抗、中晚熟小麦新品种。

1 育种目标

山西中部晚熟冬麦区,在我国小麦品种区划中属北方冬麦区华北北部晚熟冬麦区[8]。该区属北半球季风气候半干旱农业区,小麦生育特点表现为“两长两短”,即生育期长、分蘖期长,穗粒形成期短和灌浆期短[9];生育期内常有干旱、冻害、干热风等自然灾害,以及条锈、叶锈、白粉病等气传病害发生[10]。当地人喜食面条、馒头等面食。该区灌溉地多实行一年两作或两年三作,小麦播种较晚,多在10月上旬。为此,确定水地小麦育种目标:产量结构为成穗数675万~750万穗/hm2,穗粒数30~35粒,千粒重40~45 g,产量潜力9 000 kg/hm2以上,平均单产7 500 kg/hm2左右;品质指标达到中筋标准:籽粒容重(g/L)≥770,粗蛋白含量(%)≥13.0,面粉湿面筋含量(%)≥28.0,稳定时间3.0~7.0 min[11];冬性,耐旱,抗寒,抗条锈、叶锈、白粉病等主要病害,抗干热风,抗倒能力较强,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耐晚播较早熟,起身拔节不宜早,中后期发育快,灌浆快,综合农艺性状好,自动调节能力强,适应性广,籽粒饱满,中晚熟类品种。

2 亲本选配与选育经过

2.1 亲本选配

根据育种目标,2003年以具有铭贤169、平遥小白麦、碧蚂麦、蚰子麦、白火麦、白玉皮、白芒麦等国内地方种质,胜利麦(美)、坎红(美)、早洋麦(美)、包打300炮(美)、维尔(意)、阿桑(意)、St 2422/464(意)、阿夫(意)、南大 2419(意)、碧玉麦(澳洲)、洛夫林13(前苏)、山前麦(前苏)、农林10号(日)、欧柔(智)、如罗(智)等国外种质,以及小麦近缘植物簇毛麦、长穗偃麦草种质,亲本来源广泛,遗传基础丰富的矮败2003 F1686为母本,系谱见图1;以具有平遥小白麦和蚂蚱麦以及国外胜利麦(美)、早洋麦(美)、苏早1号(前苏)、小鄂 186(前苏)、伊卡124 D(罗)、碧玉麦(澳洲)等种质资源,亲本来源广泛,遗传基础丰富,具有丰产稳产,抗旱,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茎秆韧性好,较抗倒性,灌浆快,落黄好,适应性广等优点的旱地小麦品种长6878作父本,组配2003 F1686矮败/长6878组合。以期通过基因重组、互作和累加,经人工定向选择,选育出优质、高产、耐旱、抗寒、抗病、抗干热风、广适、中晚熟类的冬性水地小麦新品种。

图1 晋太114母本系谱

2.2 选育经过

为了从F1就开始进行抗病性选育,在选种圃附近设立了锈病和白粉病鉴定圃[12]。在鉴定圃内种植高感病的品种,于每年4月中旬接种山西省当时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病菌优势生理小种和致病类型,使其充分发病成为诱病诱发中心,向后代材料任意传播病菌,人为增大菌源压力,使后代材料的抗病性得以充分表现[13]。

2003年将F0种子秋播2行于选种圃,编号2004 F1650和2004 F1651。2004年夏季从F1中选择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大穗、抗病、早熟的可育株,收单穗;室内脱粒并考种,选出籽粒饱满、色泽好,角质率高的13穗,其中从2004 F1650中选出6穗,2004 F1651中选出7穗,秋播F213行。2005年夏季从F2中选择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大穗,轻感-抗白粉病和条锈病,早熟,熟相好,收单穗,室内脱粒,选出籽粒饱满、色泽好,角质率高的15穗,其中2004 F1650后代7穗,2004 F1651后代8穗。2005年秋播F315行。2006年夏季依据农艺性状综合表现好,轻感-抗白粉病和条锈病,大穗,早熟,熟相好,综合抗逆性好的系统,从F3中选择出7个优良系统,再从7个优良系统中选出优良单株,室内脱粒,选出籽粒饱满、色泽好,角质率高的28株,其中2004 F1650后代15株,2004 F1651后代13株。2006年秋播F428个株系。2007年夏季从F4中选择综合农艺性状好,轻感-抗白粉病和条锈病,矮秆、大穗,抗旱,早熟,熟相好的系统,按系统收获,室内脱粒,选出籽粒饱满、色泽好,角质率高,产量高的1个系2007 F41526(2004 F1651的后代)。2007年秋播于观察圃考察其丰产性、抗耐寒性,抗旱性,抗病性等。2008年春夏田间表现良好,株高81 cm,穗层整齐,农艺性状好,千粒重45.75 g。2009年参加产量鉴定试验,田间表现良好,进入2010年和2011年品种比较试验。2012年扩繁种子。2013 年和2014年参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2015 年秋参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组生产试验。

类型及其标志

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会议录汇编报纸期刊学位论文报告标准专利数据库计算机程序电子公告档案舆图数据集其他文献类型标志MCGNJDRSPDBCPEBACMDSZ

注: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3 产量表现

2013—2014年度参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6个试点5增1减,增产点率80%,5点平均单产7 346.3 kg/hm2,比对照增产9.8%,产量居第1位;2014—2015年度继续参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7个试点全部增产,增产点率100%,7点平均单产8 039.4 kg/hm2,比对照增产7.8%,产量居第2位。2年12个试验点11增1减,增产点率91.7%,平均单产7 692.8 kg/hm2,比对照增产8.7%,产量居第1位。

2015—2016年度参加山西省中部水地组生产试验,6个试点全部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单产7 498.2 kg/hm2,比对照增产6.9%,产量居第1位。

4 品种特征特性

4.1 生物学特性

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52 d,比对照中麦175早熟1 d。幼苗半匍匐,芽鞘绿色。株型中间-紧凑型,株高92~94 cm,叶片绿色,茎秆(成熟期)黄色,纺锤型穗,穗白色,穗长7.0~7.5 cm,长芒,芒白色,白壳。护颖卵形,颖肩方肩,颖嘴直,小穗密度密。籽粒椭圆型,白粒,硬质,饱满。一般成穗数603万/hm2左右,穗粒数32~35粒,千粒重44.5~45.6 g。

4.2 抗病性表现

2年区试田间自然发病:该品种抗条锈病,轻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2014年/2015年结果)为条锈病中抗/轻感,叶锈病中抗-轻感/中感,白粉病中感/中感。

4.3 品质分析结果

2016年经农业部谷物制品质量检验监督检测中心(哈尔滨)分析:籽粒容重790 g/L,粗蛋白质含量13.16%,湿面筋28.9%,稳定时间3.3 min。达到国家中筋小麦品质标准。

5 适宜种植区域及栽培要点

晋太114适宜在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浇地或扩浇地推广种植。适宜播期为9月24日至10月4日,适宜基本苗为300万~450万株/hm2,播量为240~360 kg/hm2。如因前作收获腾茬晚而不得不晚播时,最迟不宜晚于10月15日。播期每向后推迟1 d,基本苗增加15万株/hm2,播量增加8 kg/hm2。注意防治白粉病和防止倒伏。

参考文献:

[1]刘秉华,杨丽.“矮败”小麦的选育及利用前景[J].科学通报,1991,36(4):306-308.

[2]刘秉华,杨丽,王山荭.小麦4 D染色体上基因Ms 2、Rht 10和着丝点的连锁关系图[J].麦类作物学报,1995(5):36-38.

[3]刘秉华,杨丽,王山荭,等.群体改良工具:从太谷核不育小麦到矮败小麦[J].作物杂志,2000(40):33-34.

[4]温辉芹,张立生,程天灵,等.矮败小麦在高产、超高产育种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7,35(2):18-22.

[5]乔蕊清.黄淮麦区主干小麦品种特征特性与系谱分析[J].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4,8(2):9-13.

[6]卫云宗,乔蕊清,刘新月.高产耐旱冬小麦育种技术及其评价方法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1,16(3):17-22.

[7]张俊灵,孙美荣,李岩华,等.抗旱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长6878选育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4,32(4):3-7.

[8]赵洪章.作物育种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

[9]赵昌平,诸德辉,李鸿祥.北京地区小麦栽培理论与技术的发展[J].北京农学院学报,1993(1):1-6.

[10]徐兆飞.山西小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363-379.

[11]陈生斗.中国小麦育种与产业化进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12]张立生,温辉芹,程天灵,等.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晋太18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3(5):172-173.

[13]原宗英,武英鹏,李艳芳,等.小麦品种与育种材料抗气传病害鉴定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14(2):144-146.

Breeding of New Winter Wheat Variety Jintai 114 with Good Quality and High Yield

ZHANGLisheng1,WENHuiqin1,CHENGTianling1,PEIZiyou1,LIXue1,ZHUMei1,LIRui1,GUOMinghui2

2017-02-27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2017 zzcx-12);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150311001-3);院育种工程项目(17 yzgc 081);山西农科院种业项目(2016 zyzx 26)。

张立生(1963—),男,山西永和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小麦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E-mail:zwsxs@126.com。

10.16590/j.cnki.1001-4705.2017.07.114

S 512.1

A

1001-4705(2017)07-0114-03

猜你喜欢

冬麦区条锈病晚熟
小麦条锈病田间为害损失的初步分析
陕西安康:农技专家开展小麦条锈病普防工作
晚熟
晚熟苹果摘袋五忌
黄淮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 及其聚类分析*
晚熟脐橙映峡江
国内外301份小麦品种(系)种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及评价
近年来陕西省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
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
小麦栽培的特点及不同冬麦区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