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探究

2017-12-01李瑞军季一兵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5期
关键词:分析化学慕课混合式教学

李瑞军 季一兵

【摘要】慕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化学类课程也蓬勃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慕课教学的思想及特点;其次以沉淀滴定法为例,深入探讨慕课在大学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最后将课堂教学和慕课相结合,采用混合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慕课 分析化学 沉淀滴定法 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O6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179-02

前言

MOOC(慕课)源于新型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英文名“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首字母的缩写,其作为一种新型学习形态,以大规模、开放性、低成本、碎片化及全新知识传播方式特点,受到学习者追捧。随着慕课全球化发展趋势,国内高等教育体系也逐渐重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1, 2]。将在线课程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这种混合学习方式会成为优化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慕课”时代的到来,给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包括大学分析化学教学。

滴定分析法是目前工农业生产、国防科研等领域完成化学分析任务的很重要而又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分析方法[3]。其中,沉淀滴定法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本文将幕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建立新型混合教学模式,重点讨论混合教学方式在沉淀滴定法教学中的优点。

1.幕课教学形式与特点

慕课与以往网络教育不同,是向大规模学习者提供一种全新的知识传播形式,不仅是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更新,更是对高等学校传统教育模式的挑战[4]。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 幕课使教学模式从传统课堂走向多元化

随着信息化平台的快速发展,慕课改变了传统课堂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不仅打破了时间、空间等外部因素对学生学习的限制,而且使优质课程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共享,课程招生规模不受限制,为具有自主学习兴趣的社会人员提供了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有助于使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变为“大众教育”。

1.2幕课使教学模式碎片化

激烈的社会竞争要求人们不断学习、终身进步,“忙”、“没时间”成了面对学习时的困惑。慕课将知识点进行合理切割,要求学生在“自律”的基础上形成自主学习和碎片化学习[5]。一方面教师一节课传授的知识,学生不一定及时掌握,而慕课知识点是碎片化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在网络平台学习,巩固某知识点;另一方面社会人员也可以充分利用闲暇时间,例如乘车时间等,对某个小知识点进行学习,轻松获取所需知识与信息。

2.慕课在沉淀滴定法教学中的应用

沉淀滴定法是滴定分析法的重要方法之一,以科学出版社的《分析化学》第四版(上册)为例,沉淀滴定法重点讨论了银量法。银量法根据指示剂的不同分为铬酸钾指示剂法、铁铵矾指示剂法和吸附指示剂法。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原理、滴定条件及应用范围等[6]。结合慕课,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沉淀滴定法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1慕课在形式上对沉淀滴定法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补充

传统课堂上,教师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到课堂互动中,但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慕课追求的教学理念是自主学习、作业互评和混合式教学,将这种理念引入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慕课是自主学习的良好渠道。银量法确定终点的方法中,滴定条件、滴定原理及应用范围等各有差异但极易混淆,教师课堂讲授后,学生很难及时消化并掌握。慕课24小时在线,时间比较自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安排时间,解决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另外,在慕课平台,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教师在慕课平台提供相关资料,拓展知识面,给学生对自己负责的学习环境。

其次,将慕课和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点,通过学习提出一些问题,例如铁铵矾指示剂直接法和返滴定法原理有何不同?铬酸钾指示剂法的滴定条件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去课堂,先入为主,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感。学生可以把在慕课遇到的问题拿到课堂上,和老师、同学讨论,更好的解决问题。

最后,在慕课平台,将相关思考题嵌入各知识点,学生在线进行测试,也可以互相评分。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通过评阅他人作业来提高经验,更主要的是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难点教学,不必把时间浪费在学生已完全掌握的知识点上。

2.2基础理论知识同步关联实验现象,营造高效的教学氛围

分析化学具有理论和实验双重性,传统的课堂中,很难同时进行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习。而在线课程视频资源是慕课的主要形式,因此,将铬酸钾指示剂法测定氯离子、铁铵矾指示剂法测定银离子、铁铵矾指示剂法测定氯离子和吸附指示剂法测定氯离子这四个知识点,通过计算机创建虚拟化、可视化的实验环境,制作成理论讲解和模拟实验同时进行的视频,便于学生理解。

例如在慕课平台上,将以荧光黄(FI-)为指示剂,吸附指示剂法测定Cl-作为一个知识点,制作成10 min左右视频,插入仿真模拟实验,将理论知实验现象组织到一起,一边讲解理论知识一边动态演示实验操作。通过视频可以看到,化学计量点前,溶液中Cl-过量,AgCl沉淀吸附Cl-带负电,FI-不被吸附,溶液呈现FI-的黄绿色。化学计量点后,溶液中有剩余Ag+,AgCl吸附Ag+带正电(AgCl·Ag+),它将强烈吸附FI-(AgCl·Ag+·FI-)。FI-被吸附后结构发生改变而呈粉红色,指示滴定终点。通过仿真实验,学生可视化了解仪器组装、实验操作及分析的全过程,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克服时间、空间、实验仪器及操作安全性等限制。

2.3 线上与线下相互结合,构建师生良性互动的格局,提高学习效率

在慕课模式下,大学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进程、学生学习体验、师生互动过程等被系统地在线实现。在传统教学中过于关注“教什么”及“如何教”,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为了克服传统课堂的局限,慕课在师生互动这方面,做了充分的工作[7]。首先,线上提供的测试,能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不是纯碎的讲课。组织学生讨论发言,教师线上积极引导学生,学生会主动去了解和思考,与教师课堂直接提出重点有本质的区别。最后,在线上学生无论对错,都会毫无顾忌地讨论,老师也可以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做到线上以上三點,在线下教学课堂,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总体情况,调整教学方式,不再单纯的依据教学大纲要求的重点进行讲解。这种线上线下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使慕课的优势与高校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特点相融合,将推进分析化学教学整体建设。

3.展望

从慕课在大学分析化学教学的应该中可以看到,慕课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是慕课未来的发展方向。合理利用慕课,有助于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为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创新人才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胡凯,刘涛.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慕课教学实践[J].亚太教育,2015(21):124-125.

[2]郝倩.慕课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以利用慕课进行《经济学原理》教学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5(25):150-151.

[3]李丽敏,顾慰中.滴定分析法重点难点剖析[J].昌潍师专学报,2000(5):59-61.

[4]冯培.挑战与变革:幕课时代的高等教育[J].前线,2013(12):154-157.

[5]单莹.从幕课、微课看碎片化和娱乐化学习[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1):18-19.

[6]胡育筑.分析化学简明教程.第2版[M].科学出版社,2008.

[7]李雪.慕课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探究[J].科技展望,2016,26(29).

猜你喜欢

分析化学慕课混合式教学
《分析化学》公布2019-2020年度优秀编委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第一届中国青年分析化学家奖
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委员会关于申请“分析化学基础研究梁树权奖”的通知
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委员会关于申请“分析化学基础研究梁树权奖”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