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

2017-12-01刘静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5期
关键词:转换范式以人为本

刘静

【摘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逐渐受到新时代发展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由以前的“以社会为本”逐步向“以人为本”转变。“以人为本”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围绕这一中心探索新型的高校思政教育范式,利于关心关爱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帮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范式 教育 转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092-01

一、教育范式的理解

范式(Paradigm)概念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研究科学的发展时提出的核心概念。什么是范式?库恩说,“我所谓的‘范式,指的是公认的科学成就,在某一段期间内,它们为科学家共同体(a community of practitioners)提供典型的问题和解答。”[1]教育范式是在教育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教育也是在范式转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现象,难以用单一的研究方法来解释和研究这种现象。同时,教育又是一种动态的现象,难以用静态的理论去绑定它,所以学者们转向用动态的、复杂的、多元的综合方式去研究教育。教育研究范式是教育的理论范式,教育共同体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所秉持的观念工具就是教育实践范式。当前的教育研究范式主要是围绕某一单一教育而进行的。如,有道德教育实践范式,心理教育实践范式,科学教育实践范式。随着教育学的不断发展,教育实践范式也在实际教育中不断发生转变,不断拓展和深入教育范式的研究。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存在的弊端

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研究中,由于不同的研究者之间对范式的理解及范式形成、范式特征的标准有很大的差异,关于研究范式的描述、分析也是各有千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知识灌输型。

在这一范式下,教师既是一切知识主宰者,又拥有文本的最终解释权。相反,学生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接受的容器。弗莱雷在《被压迫的教育学》中将教师比喻成银行的储户,学生比喻成银行的保管人来解释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

2.行政命令型。

从某种意义上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其说是平等相待、真诚沟通的主体间性的教育,不如说是上级训导下级般的行政命令型教育。在这一范式下,集德育、智育、美育于一身的思想政治教育,退化成单纯的意识形态教育、政治教育,进入了教育“政治化”,“功利化”的误区。在教育者的权威下,受教育者只能屈服,失去了该有的话语权和民主参与的权利。

3.接受主体中心型。

教师的所有权利和地位都让位于学生,课堂成了学生自己的俱乐部,教师成了听众。但是由于教师的主导地位的消失退居到咨询者的角色,学生在课堂中失去了约束力完全由着自己的喜好进行学习,这样会导致教学过程的杂乱无序,教学效果急剧下降。这其实也与教师一言堂式有了相似的后果。

4.脱离人的实际生活世界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世界将这些工具型的理论传授给学生,死记硬背这些理论知识,并没有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世界,关心学生的实际需要。理论知识的地位要高于实际生活的体验,把丰富的生活实践抛开,更重视纯粹的理论世界。

以上几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很多地方都不能满足时代和个人发展的需求了,传统的研究范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都是从政治的角度和社会需要的角度出发,现在必须向人的需要,人的发展的角度转变,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由以前的“以政治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理论支撑

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需要坚持两个方面的原则,即科学性与可行性。没有科学理论支持的思想政治教育就难以称之为范式。要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及行动指导,同时,要按照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发展规律才能在不断推陈出新中产生新的理论。

传统高校教育过分突出其社会价值,强化了高等教育的工具性而忽略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现代高等教育的目标是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正与“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2]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和归宿相契合。同时,“众多学者把‘现实的个人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培养人和满足人的需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把‘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3]可见,“人学范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克服“社会哲学范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片面性。从“社会需要”出发转向从“现实的人”出发,从而实现人的存在与发展的价值旨归。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范式的构筑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依托,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實现人的全面发展。

四、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途径

1.创建“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方式。

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方式以专业的社会价值为主,突出学业成绩、技能的社会实用性,而新型的才培养方式应该遵循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教育平台。例如,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推动社团活动的发展,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等。这就符合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从而实现学生个人的价值。

2.合理运用生涯规划,实现个人发展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比赛,帮助学生在大学每阶段设立合理、清晰的学业目标、职业目标,并朝着目标不断前进,从而实现个人学业理想与完成自我职业规划。

3.运用人性化管理机制逐步实现大学生自我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赖于科学的教育管理机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致力于规范与制度的完善,才能建立一套具有可行性与人性化的管理体系。大学的学生组织很多,如:学生会、社团等等,建议设立大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不断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在不断的自我管理中进行自我教育与反思,从而形成更契合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磨练、不断创新,追随时代的步伐,才能在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中实现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1,17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吴琼.论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8).

猜你喜欢

转换范式以人为本
基于SCP范式的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分析
谨言慎行
从教师视角谈“读思达”课堂范式——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
工商银行与第四范式正式签约共建银行AI核心系统
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模式的转换与创新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