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文化内涵
2017-12-01沙小燕
【摘要】本文分析了论语中的”仁”文化、”孝”文化、君子文化和成语文化,浅析了论语中的文化内涵,以加强对我国古代文化的了解。
【关键词】论语 文化内涵 ”仁” ”孝” 君子 成语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057-02
论语作为我国第一部思想著作,对我国文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论语不仅仅具有较高的哲学价值、思想价值和教育价值,而且具有身后的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人文精神。研究论语中的文化内涵不仅能够加强我们对论语文化的了解,而且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审美有着深刻意义。
1.论语中的”仁”文化
“仁”是论语的重要素材,孔子对”仁”文化进行了深刻解读和诠释。论语中涉及”仁”文化的章节有50多章,讲述了”仁”人、言”仁”和人的的重要性。论语中的”仁”文化体现了基本的行为规范和终极关怀,对古代社会主流思想的构建有着巨大作用。具体来说,”仁”的文化内涵主要包括行为规范方面的”仁”、人格操守方面的”仁”、以及终极关怀方面的”仁”。在行为规范上,孔子强调宽恕、恭敬、机敏、守信。要求人们在生活中要做到恭敬、宽恕他人、对人诚实守信。并且,孔子强调,在言语上要诚恳、质朴,在学习上要坚定志向、广博学识,在与他人交往时要推己及人。在人格操守方面,孔子将”仁”从社会规范中提炼出来,强调安全乐道、刚毅沉敛的精神追求。并且,孔子十分强调”仁”的不为世俗而扰,赞同颜回的安贫乐道。在人文关怀方面,孔子强调了终极关怀中的”仁”。孔子认为,”仁”既是爱人,学会关爱他人,对于社会、对人、对宇宙有一颗关爱之心。
2.论语中的”孝”文化
“孝”在论语中有着重要地位,是孔子关于父子关系和伦理关系最基本的诠释。首先,孔子认为,”孝”产生于血缘亲情。孔子提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认为父母抚养之恩需要子女予以回报,当父母犯罪时,子女为其隐瞒是情理之中的事。并且,孔子认为,君子需要为父母守丧三年。守丧不仅是礼法的要求,更是子女对父母的真情流露。这种父子之间的感情是真诚的、符合人性的,也是最自然的情感;其次,孔子认为”孝”的落实需要子女“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强调子女在父母在世的时候,竭尽全力去侍奉父母,提出了“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并提出子女不能使“父母为其疾之忧”,了解父母的生活习惯,重视对父母的精神慰藉。另外,孔子还强调对老人的赡养,将”孝”和敬结合在一起。此外,孔子提出,子女在父母过世之后要按照礼法将父母殉葬,并为父母守”孝”三年,以表达对父母的哀思;最后,孔子提出“父慈子孝”并将子对父的”孝”延伸到臣对君的忠上,成为“忠”观念的思想基础。
3.论语中的君子文化
孔子多次将“君子”和“小人”进行对比,并对“君子”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且,孔子将“君子”与“德”密切联系在一起,丰富了“君子”的文化内涵。孔子关于“君子”的言论是对周公的思想继承。孔子十分崇尚周礼,周公成为孔子心中“君子”的模范。孔子多次提出,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并反对学圃、学稼等生活技艺,这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是为了实现其政治理想,培养统治者的辅导人才。另外,孔子关于“君子”的意象也体现了孔子的政治见解。孔子将“君子”作为政治统治者的代表人,希望“君子”能够实现国家政治有序,治国平天下。另外,孔子关于“君子”的阐述也体现了孔子对现实理想文化的追求。孔子在推崇周礼的过程中,以恢复礼制社会为主要目标,将周礼文化作为文化依托。同时,孔子强调“君子”的德才,要求君子具备“恭、宽、信、敏、惠”这五种品德。
4.论语中的成语文化
论语中具有大量的成语,主要涉及教育和倫理两个方面。首先,从教育方面来说,孔子强调有教无类,不分等级和阶级,将社会男性纳入教育范围之中,强调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并且,孔子十分重视道德教育,要求人们学会做人做事,例如,孔子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等观念,要求人们不断反思自己,改进自己的不足。另外,孔子强调“不耻下问”、“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殆”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要多问、多复习,做到学思行结合;其次,从伦理方面来讲,“仁者爱人”、“志士仁人”、杀身成仁“等成语体现了孔子对“仁”的理解和追求。“入孝出悌”这一成语来源于孔子关于“孝”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体现了论语中的“孝”文化。“克己复礼”、“乐而不淫”、“慎终追远”等成语体现了孔子关于“礼”的追求。“以德治国”、“风行草偃”等成语体现了孔子以德治国的政治理念和政治追求。
参考文献:
[1]《论语》中的”仁”与孔子”仁”学的内涵[J]. 黄怀信. 齐鲁学刊. 2007(01)
[2]文化象征的符号──《论语》中“君子”与“小人”文化现象探析[J]. 程碧英.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2)
作者简介:
沙小燕(1975.12.02-),女,汉族,江苏苏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