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幼儿教育中实施游戏化教学的策略和意义

2017-12-01马建华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实践与探索游戏化

马建华

【摘 要】幼儿教育游戏化成为国内外公认的卓有成效的学前教育体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模式正在成为我国的幼儿教育主流,让幼儿教育回归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已成为我国幼教界的共识。“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命题来自于当代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所以,以下我就幼儿园的游戏教学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游戏化;指导的策略;实践与探索

一、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背景

1.幼儿园阶段学生的认知进程需要借助第三方的平台进行表达

当前比较现实的问题是,幼儿园阶段的学生对一些知识的认知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模仿学习阶段,需要根据这种情况营造出对学生有利的教学方式,因此游戏化教学也就伴随着出现,并且比较符合该阶段学生的认知习惯和对一些事物的感知状态,而游戏这个第三方平台刚好可以作为知识的传播载体将一些重要的教学信息给到学生。

2.游戏作为一种有趣的因素可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作为3~6岁的儿童而言,其对一些新鲜事物的认知一般是通過身边的人和事所表现出的具体状态作为其学习模仿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游戏的设置将一些语言知识和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展示给学生,这样游戏作为一种教学形式,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很好地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游戏本身产生一定的兴趣,显然该阶段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游戏的参与性和趣味性所吸引,并且一些简单的游戏不仅是对知识的传播,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在教学中的参与程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幼儿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游戏化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

1.游戏释放孩子追求美好的天性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在其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中所言:“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幼儿也最喜欢游戏,因为游戏和谐幼儿天真的童趣和无忧无虑的天性。游戏是幼儿期普遍存在的活动,游戏像爱一样,无法描述。多姿多彩的游戏,能够给孩子的心灵插上一对幻想的翅膀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加深他们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同时,游戏的过程也是幼儿锻炼身体。学习、生活的过程――因为游戏来源于生活,通过游戏,孩子们开始触摸社会的皮肤,学习基础的劳动、协作和人际交往。游戏是“玩”,为了玩得开心,玩得美丽,孩子们会“挖空心思”,动脑筋,想办法――这就调动了他们的思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很多国家对幼儿园教育所秉持的宗旨都是“玩”。只有在游戏冲动中,人才能克服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强制,在精神和物质方面都达到自由,达到和谐完善的发展,这就是审美的境界。游戏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审美活动,当我们的教育活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审美活动形式时,我们必将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但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游戏活动和更高层次的审美活动并不是等同的,前者更多基于一种生理的冲动与满足,后者则追求一种身心的愉悦。显然,后者才是幼儿教育的目标所在。

2.幼儿教育游戏比识字更重要

游戏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虚构与真实的巧妙结合。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一种安全和自由的气氛,减轻了幼儿的压力甚至没有压力,使幼儿置身于有趣的无拘无束的天地中。幼儿在游戏中接触小朋友,模仿成人的行动,亲身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处理自己在集体中的行为。在游戏中,幼儿共同商定主题、制定规则、互相影响、互相监督,增进相互理解,培养合作精神。

3.游戏让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在某些家长的功利性思维中,“提前开始”“越早越好”成为他们对于幼儿教育的普遍认识。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人生竞争的起跑线上占据优势,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许多家长并不清楚幼儿的发展规律,因此,很多幼儿被剥夺了游戏时间,失去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不得不屈服于“填鸭式”教育,去死记乐谱英语,去硬背唐诗宋词,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孩子很可能变成一台未老先衰的“读书机器”。

游戏不仅是幼儿的应有基本活动,也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游戏是幼儿表现自己情感的一种方法,对于儿童情感的满足和稳定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去当他们想当的角色。通过游戏,我们可以调整幼儿的消极情感,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技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习惯。对于那些难以忍受的体验(如打针、吃药等),也可以通过游戏的引导和帮助,缓解心理紧张,从而达到幼儿心理的自我调节。情感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情感健康的幼儿能恰如其分地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愉快情感多于消极情感。

三、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有效实施的方法

1.教师对教学游戏化的指导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因此,学生不是被动的搜教育者而是主动的学习者。毕竟学习是在每个人身上发生的,幼儿的学习是幼儿自己获得、理解或通过切身体验或研究、掌握和创造知识的过程。所以,幼儿教育不能无视幼儿已有的经验,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要把幼儿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应当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2.教学游戏化环境的创设

最新研究表明,幼儿的游戏行为与环境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幼儿游戏直接受物质环境的制约与影响。正是游戏对环境的这种依存性,为我们通过游戏实施教育提供了可能。因此,创设游戏环境的过程就是把教育意图客体化的过程,就是把教育目的、内容具体化,贯穿、融汇到所要创设的环境中去。

(1)教学游戏化环境应增强的教育性和参与性。游戏环境的教育性,其基本因素有两个,其一是通过建立立体设计增强系统性,以保证游戏环境平衡状态。根据幼儿好奇心强,注意对象十分广泛的特点,充分利用室内外的地面、墙面和空间构成一个环境系统,以幼儿能够接受的形象与符号,向他们提供成长所需要的全面而系统的刺激信息。

(2)教游戏化应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游戏心理环境也是教师创造的。教师要创造出适合每一个幼儿的安全、温馨、宽容、亲切、平等、合作的心理环境。只有在安全、可信任的环境中,孩子才会游戏,只有在鼓励孩子的探索和创造的环境中,孩子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发挥。为此教师对幼儿应当以同理心接纳孩子,教师应当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给与孩子认同和接纳,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孩子们的特点和兴趣,敏锐的察觉到孩子身上正在发生的变化,帮助孩子通过游戏取得进步;以平等心与孩子沟通,要求教师隐去权威形象,尊重每个孩子的人格和个性特点,用肯定的、建设性的口吻而不是否定的禁令“不准”来与幼儿交谈。

在游戏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相互交往,他们逐渐懂得了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丑恶的,什么是美好的。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交往,幼儿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学会站在他人立场上看自己,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逐渐学会服从人们之间关系的准则,而克服自我中心,以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性行为。

参考文献:

[1]张刚要,马德俊.教育游戏的现状分析与发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02).

[2]王晓丽.幼儿园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05).

[3]沈小婷.从幼儿发展角度反思当前的评价实践[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06).

猜你喜欢

实践与探索游戏化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略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
企业“三议一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法的实践与探索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班级区域游戏创建的新思路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