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中职机电的有效性教学策略

2017-12-01潘红艳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现状策略

潘红艳

【摘 要】现阶段的大部分中职院校里的机电一体化教学模式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课程,学生在进行学习时不仅会感到枯燥学习的兴趣逐渐丧失,而且综合能力也难以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为改变这种状况,让机电一体化教学更加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变化发展,应该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在吸收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的基础上,将课堂知识的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实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中职机电教学;现状;策略

在电子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现在,很多企业也逐渐由手工制作改为大机器生产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机器生产速度快,精度密集,带来的企业效益高,因而各大企业生发出对大量机电操作人员的需求。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他们更愿意聘用实践能力突出,上手操作熟练的技术工。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培养技术人员走向社会岗位为教育宗旨的中职院校应该不断扩展传统的教学思路,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多方位强化学生的职业操作技能,培养专业性导向鲜明的实用技能人才。然而,中职院校自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以来,就一直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学效果一直不太理想,以下就是中职院校学生的发展现状。

一、中职院校机电专业的教学现状

1.教师与学生的基本状况

教师方面,机电一体化作为一项融合了多种技术综合性课程,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就需要具备机械、电气、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还能够对这些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但是现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在对综合知识的掌握与融会贯通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教师对适应社会科技的改变与对社会需求的了解上还存在不足,教学时缺乏以社会的需求变化为指导的理念,创新意识与实践意识不足。

2.教材与教学理念的基本状况

由于地区的学校的差异,教材在使用时可能会与当地学校的教学特点与教学现状不相适应,由于教材的限制,机电一体化教学难以开展。另外,由于许多学校在编写教材时没有对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进行深入的理解,教材编写不完善。在教学理念上,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授,实践性的教学课程较少,学生在學习时对机电一体化课程在生活中的具体作用缺乏了解,学习兴趣难以得到提升,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却不知道如何运用。

3.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基本现状

教学内容上,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时有时会只停留在对知识的讲解上,理论知识的讲解较为枯燥学生在进行理解是较为困难,还可能导致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与厌学心理。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对理论知识与具体案例的结合较少,知识缺乏生动性与具体性。教师在进行实践课程知识的教学时,有时会仅局限于对学生单个的技能进行训练,技能训练的内容较少。在进行综合能力的训练时,学生去校外进行实习的机会较少,学生对社会具体的机电操作状况了解较少。在教学的方法上,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以教师的教授为主学生进行思考与操作的空间较小,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差。

二、有效性教学策略

1.创新设计与机电学生实际发展相契合的教学计划

中职院校的教学宗旨就是培养现代企业所需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如何实现宏观的教学目标就得一步步具体落实到教学中去。中职院校机电专业的建设,必须制定与现代企业接轨的教学方案,并且以“够用,管用”为教学宗旨,使得机电专业的专业课与实践课恰如其分地结合,确保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原则。机电专业不同于中职院校的其他专业,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很高,因此,我们要为学生积极争取广泛的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广泛地深入到实际的工作场合中去提升自己的技能操作能力。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结合现代企业的实际需求和企业特点,我校已经研发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机电教学大纲。在新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近年来,学生考取资格证书顺利走向工作岗位的比例越来越高。

2.努力创建完善的校内机电实训基地

中职院校以培养全方位综合素养全能发展的技能人才为宗旨,根据机电类专业模块教学体系的设立,机电类专业实训基地需要建立配套的实训基地,确保学生的实践技能能够得到及时的展现和巩固。根据机电专业教材的选用,我们需要配备PLC系统综合实践教室、数控机床维修实训教室、普通机床电气线路故障检测实训教室、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实训教室、电工基本操作实训教室、家电维修实训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等。这些实训教室的创建都是为了确保机电专业方向的学生在获得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能够有效地在老师的指导下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提升自己的操作技能。校内实训室的创建不仅是为机电类专业的学生开设实训课准备的,在后期学生的考证以及职业资格证培训、考核鉴定提供场所。

然而,校内实训基地的创建往往一建就是多年,很多设备都跟不上现代大型企业的需求,学生在校内实训室内获得的技能操作也只是很基础的,不能胜任企业对员工的考核。就学校而言,办学基金和建设资金有限,更新设备的周期较长,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就这点而言,校内实训室的创建还是存在缺陷的,无法保证学生的实际技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为了全方位地提升机电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我们必须采用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入接触到最新的企業机电操作系统,为后续的就业保驾护航。

3.校企合作,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校企合作,顾名思义就是学校引进企业的设备为学生拓展实践的空间,企业希望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获取优秀的技术人员,以此为目标实行的双赢措施。企业的设备相对于学校而言,更具时代性,是最新技术与机电专业的结合,对学生的操作能力提升更大,要求更多。

如果仅仅只是学好校内的理论课程,不真正深入企业去实践,往往只是纸上谈兵,一旦碰到大型的机电设备就会发懵,影响实践能力的发挥。因而我们鼓励学生走出书本,走出学校,走进工厂,真正深入到生产一线去感受、去体悟企业实际的操作需求。就学校而言,我们要尽可能多地取得各大企业以及用人单位的信任和支持,采用“引进来,走出来”以及“以企业利益为宗旨”的合作原则吸引合作企业的眼球,从而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

再者,我们要根据机电专业内部学生实际的就业方向将他们细化分组,从而更好地为他们选择合适的企业和实践单位。例如:某学生希望毕业后能够进入大型企业进行技术操作,我们就可以安排他与企业用人单位进行合作,企业内部会委派经验丰富的师傅带领他们走进生产第一线,在实践操作中感受企业的操作需求。再者:另一位同学希望进入当地的一家电力抢修公司,那我们就可以与意向电力抢修单位进行合作,让该学生去此单位进行实践学习,学到就业的知识等。每一位中職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具备独立的思维,对未来的就业方向有自己的认识和选择。我们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就业志愿,为他们提供最优质的实训指导和帮助,达到因材施教,因专业施教的教学原则,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符合自身的最好发展需求。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我们要采用产教结合的培养模式,让学生主动深入企业,可以与企业以及用人单位的专业人士共同商定学生的实训培养方案,力求使得学校培养的技术人才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人员实现“零距离”。同时,我们要不断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不断优化机电设备,共同建立厂校合作发展,资源共享的先进技术。企业机电设备相对于学校而言必定更为完善,学生在企业实训的过程中可以弥补学校实训的不足,更深入地接触最新的现代化设备。

参考文献:

[1]魏成国.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2).

[2]陈建.机电专业项目课程体系建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1).

[3]王国民,王猛.机电专业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圈,2007(16).

猜你喜欢

现状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