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壮族八音色彩区划与传播路径探究

2017-11-30王鑫安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33期
关键词:壮族传播广西

王鑫安

摘 要:文章首先对广西壮族八音进行了重新界定和现状分析,后通过对广西壮族八音的色彩区划分,以及与贵州布依族八音坐唱、汉族八音等的对比分析,进而总结、归纳、推理,提出现存的广西壮族北路八音应该是贵州布依族八音坐唱的遗存,广西壮族南路八音是糅合了广东音乐、本地戏剧戏曲、汉族八音等音乐元素以后形成的综合性壮族八音。

关键词:广西;壮族;八音;色彩区;传播

壮族八音作为流行在壮族生活区的一种民间器乐合奏形式,主要在贺新房、贺新婚、欢庆节日等场合演奏,有时也为戏剧伴奏,主要社会功能是娱神、娱人,制造气氛等。“八音”一词的由来,一般认为是由八人持八件乐器组成乐队进行演奏,又正好契合古时“八音分类法”,因此而得名,但此说法并未得到实证。

壮族八音的确切起始时间,目前还没有见到明确的结论,根据现存资料,共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唐宋时期,壮族八音已经出现,“史料记载,早在唐宋时期,‘八音 就流传在黔桂交界结合部的少数民族地区。宋人周去非在他的《岭外代答·平南乐》中写道:‘广西诸郡,多能合乐,城廓村落,祭祀、婚嫁、丧葬,无一不用乐,虽耕田亦必口乐相之,盖日闻鼓笛声也。每岁秋成,众招乐师教习弟子,听其音韵,鄙野无足听。唯得州平南县,系古龚洲,有旧教坊,乐甚整异。时有以教坊得官,乱离至平南,教土人合乐,至今能传其声。 从这段文字的记述来看,当时古乐已经很盛行,城乡举办‘祭祀、婚嫁、丧葬,无一不用乐,连‘田亦必口乐相之”。[1]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壮族八音起源于明末清初,“关于壮族八音的历史起源,目前还未找到足够的材料来确定,但据一些壮族民间老艺人说,四百年前就有这种叫‘八音的乐器合奏形式了”[2]。这两种观点,都没有足够让人信服的证据和论述,有待继续研究。

一、广西壮族八音的重新界定与生态现状

广西壮族主要分布在桂中和桂西地区的南宁、崇左、百色、河池、柳州、来宾6个地市,笔者研究壮族八音也主要集中在这一区域。不过,随着我国区域民族政策的开放,人员和文化交流的增加,虽然少数民族聚集区仍以“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形态为主,但已经比以前复杂了许多,上述这些地市的汉族人口比例正不断增长,一些地方的八音族属正在变的越来越模糊,例如以广西上林为例,有些八音乐队的成员有壮族有汉族,有些虽然成员都是壮族,但师承汉族八音,且演奏大都是汉族曲牌①,所以,为了更好地进行研究,需对本文中研究的广西壮族八音进行明确界定。本文中所指壮族八音是——主要流传在壮族聚居区,由壮族成员演奏、为壮族人民服务,以当山歌、当地戏曲曲牌等音乐素材为主要演奏内容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现存的广西壮族八音划分,一部分学者按照不同壮族方言区为依据,将操壮族南部方言区的八音称为南路八音,北部方言区的称为北路八音;一部分学者按照八音在乐队形制、主奏乐器、乐曲风格等为划分依据,一种以唢呐为主奏乐器,欢腾热烈的南路八音,一种以马骨胡为主奏乐器,宛转悠扬的北路八音,笔者认为后一种划分更为合适妥当。

无论南路八音还是北路八音,近二三十年来,其生存状态有以下共性特点:一是演奏成员多数年龄偏大,传承后继乏力,多数处于自生自灭的生存状态;二是乐队編制和影响范围与地域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经济文化发达的地方,八音传承发展相对较好,融入的外来因素也较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地方,则对八音的原生性保存更加完整;三是最近几年,无论是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形式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还是为了打造地方文化名片,各地政府对壮族八音的重视和宣扬,在客观上对当地八音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其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

二、广西壮族八音的色彩区划

如前所述,按照不同的主奏乐器、音乐风格等把壮族八音划分为南路、北路更为妥当。南路八音以唢呐为主奏乐器,传统上也由鼓、锣、镲等八件乐器构成乐队,整体上属吹打乐,近几年随着社会文化生活的发展,八音乐队的形制有所变化。以现存邕宁八音为例,文场很少见了,多数为武场且乐队编制变化很大,根据不同的经济条件,乐队大小不一,有些就像一个唢呐队,有些还加入了一些四人擂的大鼓、五孔笛等其他乐器等,演奏音乐主要有当地山歌、戏曲曲牌、广东音乐、现代流行歌曲以及部分自创曲目等,演奏时鼓乐齐鸣,风格欢腾热烈、颇具声势。

北路八音以壮族特色乐器马骨胡为主奏乐器,多数乐队仍是八人八件乐器的编制,有鼓、竹笛、锣等,整体上属丝竹乐,以演奏当地山歌和戏曲曲牌为主,有时加入人声演唱,有时也为壮剧伴奏,曲风悠扬细腻,婉转流畅,速度较慢。以笔者的调查结果,北路八音在广西只占很少一部分,主要集中在广西西北与贵州、云南交界的隆林、西林等地。套用民歌色彩区划的划分方法,以音乐风格等为划分依据,广西壮族八音的南、北路划分也基本合理,以桂西地区为例,其色彩区划如下:

三、广西壮族八音的传播路径

广西壮族南、北路八音色彩区别明显,其各自的形成机理和传播路径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近几年,笔者通过查阅资料、田野调查以及合理假设,认为壮族北路八音与贵州布依族八音坐唱应是同一乐种,二者同宗同源、一脉相承,只是称谓不同,古时主要流行于贵州南部、广西西北部等南盘江和红水河附近地区,由城镇向乡村传播,因其活跃于广西境内西北部或北部方言区,故被称为壮族北路八音;壮族南路八音则更像是结合了汉族八音、本地山歌、戏曲音乐、广东音乐等多种元素以后的壮族八音,其传播路径应是从玉林、南宁、柳州等地向西北方向的百色、河池等地传播。

(一)地缘与族属因素

壮族北路八音在地缘因素上来说,广西百色的隆林、田林、西林等县与贵州的兴义、安龙、册亨等县域毗邻,且在清雍正五年之前,这些地方都同属于四洲府。当时,兴义的巴结与安龙、册亨等布依族聚居村寨,与广西百色、田林、隆林、凌云等县,在“拨粤归黔”之前,都属于同一行政区。从宋朝的到雍正五年“拨粤归黔”以前,黔西南的册亨、兴义、安龙等县市的布依族地区,与今同一族源的广西地区操北部方言的壮族不仅相连,而且期间几百年以来一直属于同一管辖区域,自明朝以来,在靠南盘江、红水河一侧的说北部方言的壮族地区的隆林、田林、西林等县,同时在靠南盘江、红水河另一侧说第一土语的布依族地区的册亨、兴义、安龙等县市,在这一大片地域内都频繁上演“八音”活动,所以说“八音”产生、流传在同一地域范围内不同区划称谓的民族之中。[3]endprint

在族属历史上来看,广西西北、中北部的百色、南丹等地壮族与贵州布依族同属一个百越中的一个支系,他们同属一个族源,只是在新中国建立后才以江为界分成不同的称谓。根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邕州宣化县之北,欢水在县北,本牂牁河,俗称郁壮江,即骆越水也,亦名温水,古骆越地区。”根据这个文献资料记载,可以看出位于贵州黔西南地区布依族和广西百色地区的壮族,应属于同源流百越中的骆越一支……新中国成立后,在 1953 年布依族代表人士协商统一民族名称的会议上,党根据布依族自称的历史取消了关于“仲家”、“水户”、“夷家”、“土边”等对布依族的称谓,将贵州一侧的“土人”、“仲家”、“夷族”,统一用“布依”作为民族的族称,将广西一侧的“土人”、“夷族”,统一用“壮”作为民族的族称。所以说“八音”产生和流传是于同一族源中而不同民族称谓的民族里。[4]这种说法,笔者在百色西林县三江口采风时也得到了证实,当地居民称“江这边的叫壮族,江那边的叫布依族,其实都是一样的”。

壮族南路八音从地缘因素上看,因广西壮族聚居区大部分主要分布于桂林——柳州——南宁——钦州一线以西,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对象就集中在这一区域,从这一线向西至南丹、天峨、乐业、凌云、百色、那坡、田东、天等、大新、龙州等县的一大片区域,都流行南部八音,但因经济条件和人文因素不同,乐队配置等方面差异较大,此外,这片区域面积广大,许多少数民族杂居,如前所述,也给壮族八音的界定带来一定困扰。尽管这样,这些区域流行的八音以唢呐为主奏乐器的基本特征并没有变,所以基本上都能够确定这些地区流行的同属壮族南路八音。

(二)音乐形态与文化特征

从壮族南、北路八音的音乐形态与文化特征来考察,壮族南、北路八音的区别十分明显。南路八音属以唢呐为主奏乐器的吹打乐,现今八音乐队规模和编制变化较大,音乐素材丰富多样、演奏风格欢腾热烈。壮族南路八音的乐队编制和乐曲风格,与桂东、桂中的汉族八音或其他族群八音十分相似,有着深厚的渊源。笔者在田野调查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从桂林——南宁——钦州一线向西,南路八音乐队的编制规模及条件呈逐渐衰减趋势,其中有经济因素的影响,也有交通等因素的影响。从文化特征来看,南路八音北受中原、湘楚文化影响,东受广府文化影响,同时融合本土文化,音乐素材与风格、变化及发展等多方面都呈现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特点,古时茶马古道人文交流和文化传播一般由中心城镇向乡村扩散的规律,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证实了,南路八音的传播路径应是由桂林——南宁——钦州一线向西的各县域乃至云南文山等地传播。

北路八音属以骨胡为主奏乐器的丝竹乐,乐队大部分仍保留八人八件乐器的编制,相对变化较小,音乐素材多为当地民歌和戏曲曲牌,风格婉转、细腻流畅。而这样的音乐形态特征与布依族八音坐唱極为相似,如前所述南盘江以北的布依族和以南的壮族古时实际同属一个民族,地缘上本地区域又皆属于勾町古国和夜郎古国的所在地,文化相同也在情理之中,因此,有理由相信,壮族北路八音与贵州布依族八音坐唱同宗同源,实为同一乐种的遗存。

(三)文献与实证

关于壮族南、北路八音的传播,目前所能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很少,实证更未见到,但可以从一些研究或介绍本地八音的论文和报道中推测一二。比较重要的论文有吴宁华《玉林八音研究》、刘丹丹《论布依族八音坐唱的多元特点与文化内涵》、陈思思《“布依八音”展演互动及社会功能研究》、顾文静《浅析桂东南鼓吹乐“八音”的传承与发展——以贵港八音为例》、卢克刚《广西少数民族八音考》、覃式《壮族八音初探》,王继波《壮族南路八音调查报告——以南宁市邕宁区为例》,《隆林壮族八音坐唱 千人齐奏新春旋律》(广西隆林网)等等,从这些文章和报道中,可以总结归纳出壮族南路八音、北路八音的流行区域和范围,这个范围和区域,有部分通过笔者的田野调查也得到了实证,但唯有传播路径,很少有文献提及或证实。笔者在田野调查时,从当地艺人口中得到些片段传说,比如2011年笔者在隆林县新竹镇者隘村采访时,当地年长的八音艺人谈到八音来源时说“据老一辈讲,是从田林、西林那边传过来的”,这些信息都缺乏有力证据,也只能综合各种因素推测而已,因此在文献和实证方面对壮族八音的传播路径进行考察,有待于进一步的挖掘和研究。

四、结论

对于广西壮族八音,不能简单以行政区划,人为地分为南路、北路八音,而应有更广阔的视域,结合地理交通、文化互融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察。通过对广西壮族八音的色彩区进行划分,以及与贵州布依族八音坐唱、汉族八音等的对比分析,笔者以为,虽然目前没有明确文献和实物证据,但通过总结、归纳、推理,北路八音应该是布依族八音坐唱的遗存,南路八音更像是结合了广东音乐、本地戏剧戏曲、汉族八音等音乐元素以后形成的壮族八音,二者有明显的区别,但正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传统音乐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互相吸收和借鉴,逐渐换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注释:

①参看:刘敏.广西上林"壮八音"的族属考辨[J].歌海,2016(02).

参考文献:

[1]毛鹰.八音古乐历史与艺术研究[J].布依学研究,2004(01).

[2]覃式.壮族八音初探[J].艺术探索,1997(01).

[3]刘娜.黔西南布依族八音坐唱研究[D].贵阳:贵州民族大学,2013.

[4]刘娜.黔西南布依族八音坐唱研究[D].贵阳:贵州民族大学,2013.

(作者单位:百色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壮族传播广西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Cat’s book》
壮族迎客歌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壮族山歌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