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观视角下《诗经》《氓》诗悲剧原因

2017-11-30乌洪杰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33期
关键词:痴情诗经

乌洪杰

摘要:《氓》是《诗经》“卫风”中的一首弃妇诗。通过一位弃妇自述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深刻地反映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痴迷、结婚的草率、对氓的包容与迁就最终遭致遗弃的主题。

关键词:《氓》;痴情;草率;迁就

《氓》是《诗经》“卫风”中的一首描写弃妇哀怨的叙事诗。围绕一个女子从恋爱到结婚再到无辜被弃归家的经过,刻画了一位對爱情和幸福有诚挚的追求,真诚善良、觉悟刚毅的中国妇女形象。但诗中女主人公痛苦哀怨和悔恨决绝的结局是令人感伤、深思的。笔者认为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不能完全归结为“氓”的反复无常,喜新厌旧,粗暴残忍,而是源于女主人公自身对爱情的痴迷、结婚的草率、对“氓”的包容与迁就最终遭致遗弃,本文试从互观视角分析此诗歌的悲剧原因。

一、互观的悲剧原因

(一)对爱情过于痴情

在《氓》诗中,女主人公对爱情过于痴情。恋爱中的女主人公,感情完全被“氓”牵累,彻底掉进爱河,将喜怒哀乐完全寄托在“氓”的身上,为“氓”哭,为“氓”笑,为“氓”不顾一切。等待“氓”时焦急万分,甚至爬上墙头去眺望;不见“氓”时伤心落泪,见到“氓”时欣喜若狂,完全掉进爱情的漩涡里不能自拔。正如诗中所述说:“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这是过度的、近乎病态的痴情,这种痴情缘于女主人公温柔善良、热烈大胆个性所致,以至于婚后女子为了这个贫穷的家起早贪黑没有限度的经年累月地辛勤付出。“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这个曾经对爱情充满幻想的女子在嫁为人妇后,家庭生活一切以“氓”为生活的重心,完全成了“氓”的附庸。说明她太爱“氓”了,没有了爱情的浪漫,如此披星戴月地操劳,她的青春像桑树那样在辛苦劳作中 “其黄而陨”之后,日复一日的劳累使她筋疲力尽没有机会“为悦己者容”,忽略了给爱情增色、添彩,使“氓”的心因此一步步地走向冷淡与厌烦,这也是后来女子自己把婚姻推向不幸的深渊,被“氓”无情抛弃的直接原因。纵观中国的文学史,诸如“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金屋藏娇”的汉武帝最终还是厌倦了阿娇将其弃于长门宫恩义两断。司马相如对卓文君虽有《凤求凰》的爱情召唤,夫妻二人也有“当庐沽酒”的患难生活,感情真挚被传为美谈。但天长日久,司马相如亦不免心生遗妻纳妾之念。还有《伤逝》中涓生与子君,这两个志同道合的伴侣他们因爱同居,他们的爱情可谓炽烈感人。但当他们的激情在平凡的生活中消失殆尽时,子君还是遭到了涓生的遗弃,以至于走向了死亡。因此,《氓》诗中的女子神魂颠倒、意乱情迷,对爱情有太多的美好憧憬,不用理智控制感情,最终被遗弃这是必然的。

(二)对结婚过于草率

《氓》诗中女主人公没有认真对待自己的终身大事,凭感觉和直觉做事,定立终身、约定婚期都是很草率的,这种草率为婚后的被弃埋下了隐患。“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女主人公对“氓”倾心爱慕,凭感觉判断“氓”是忠厚的,加之“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对“氓”的恋爱诺言坚信不已,没有任何质疑。在没有媒人的情况下,不顾一切毅然与“氓”私订终身;婚期也是女主人公随便定下的,即“秋以为期。”此刻的女主人公在思想上、心理上已做好了私奔的准备。“兄弟不知。”没有与家人商量,以至于后来被弃归家时的凄婉和哀怨情景无可厚非。至于结婚更草率。“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急切,不够矜持、不够含蓄、不保持适度的距离,对人对事缺乏起码的判断力,因此,《氓》诗中的女子过高地看重爱情,情感不够理智,最终被遗弃这是情理之中的。

(三)对男子的迁就

《氓》诗中女主人公在恋爱、择期、结婚等方面都始终迁就“氓”。在婚期上,女主人公提出是 “子无良媒”的条件,“氓”对此不耐烦,以致愤怒时,女主人公却一改常态,耐心安慰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对婚姻极富理想化,委屈自己去让对方满意。我们明显察觉到女主人公在婚期约定让步,迁就男子。在婚后的表现上,诗中“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女子夙兴夜寐的操劳,更加纵容“氓”的懒惰与嚣张;女子的宽容与迁就让“氓”越发地肆无忌惮,变本加厉,以至于后来“士贰其行”、“二三其德”。最后“至于暴矣”。女子艰辛操劳,累死累活,但换来的却是男子性情的反复无常,态度的前后不一,甚至虐待施暴,女子始终希望博得“氓”的欢爱,赢得家庭的幸福。这也是成为男子附庸的女子随时都会被男子遗弃客观因素。因此,《氓》诗中的女子对男子过于包容和迁就,这也必然会使婚姻走向最终的灭亡。

二、结语

《氓》这首叙事成分颇为浓郁的弃妇诗既有对初恋时美好时光的回忆,又有对出嫁之后备尝艰辛、巧手理家的追想;言辞之中悲愤难以自抑,这份感情给她的心理和生活投下了浓厚的阴影,那一杯苦酒将由弃妇独自饮尽,如泣如诉,满纸悲音。《氓》的悲剧的原因应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探析,寻求引人深思的社会问题的必然性和普遍性,不仅要探讨其深层的社会意义,还要从中吸取教训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赴爱情之舟航行得更远,使婚姻生活维持得更稳定、更幸福,这才是我们今天学习《氓》诗的意义之所在。

参考文献:

[1]郑玄笺,孔颖达疏.毛诗正义[A].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79:261.

[2]方玉润.诗经原始[M].北京:中华书局,1986:179.

[3]叶文振.当代中国离婚态势和原因分析[J].人口与经济,1998,3(22).

[4]周宏璐.论婚姻自由[D].黑龙江大学,2007,6(29).

[5]刘丛蓉.调查爱情[N].北京青年报,1994-03-03(5).

(作者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痴情诗经
痴情的雪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海 鸥
雨后玉兰花
《诗经》研究七十年管窥
挫花的秋雨
巧用《诗经》解难题
你了解痴情的男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