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杆凭遍不胜愁,天涯南去更无州
2017-11-30栾莉舒
栾莉舒
摘要:王寂,字元老,河北玉田人,生于金太宗完颜晟天会六年(1128),卒于金章宗完颜璟明昌五年(1194),完整经历了号称“海内无事,天下太平”的金源盛世——大定、明昌时期(1161—1195),此时金已立国数十年,昔日为很多北方汉族士人所魂牵梦绕的南方大宋江山,在此时的这代金朝士人(如王寂者)看来,已不很具有吸引力了。王寂一生基本完整经历了金源盛世,目睹政治、社会的繁荣景象,使他具有积极仕进报国的心态、愿望,晚年遭贬边疆,个中滋味,与南宋士人并无不同,见此《一剪梅》词。
关键词:王寄;词情词力;《一剪梅》;赏析
王寂,字元老,河北玉田人,生于金太宗完颜晟天会六年(1128),卒于金章宗完颜璟明昌五年(1194),完整经历了号称“海内无事,天下太平”的金源盛世——大定、明昌时期(1161—1195)。王寂为海陵王完颜亮天德三年(1151)进士,先后担任祁县令、通州刺史、户部侍郎、谏官、提点辽东刑狱、中都路转运使等职,“兴陵朝,以文章政事显”,“卒,谥文肃”(《大金国志》卷二十八)。但是,王寂于《金史》中无传,《中州集》共收录两千多首诗歌,仅选其七首。实际上,王寂传世作品数量较多,清四库馆臣于《永乐大典》中辑出其诗190首,另有词35首,文19篇,赋1篇,合编成六卷本《拙轩集》。今有《全金诗》(薛瑞兆,郭明志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将四库馆臣所辑元老诗190首与《辽东行部志》《鸭江行部志》所收录其诗歌并辑,共收其诗278首。王寂的诗风在金代中期起着重要的的传承作用。其诗歌体材广泛,风格多样,《四库提要》卷一六六说其诗歌“诗境清刻鑱露,有戛戛独造之风”。而题材上主要以题画诗和纪行诗两类题材较为突出。王寂的词受到苏轼及金初吴激、蔡松年词的影响,约有一半的作品与其诗相似,侧重表现士大夫的怀抱,及仕途的漂泊之感,如下面这首《一剪梅》。
一剪梅 蔡州作1
悬瓠城2高百尺楼。荒烟村落,疏雨汀洲。天涯南去更无州,坐看儿童,蛮语吴讴。 过尽宾红过尽秋。归期杳杳,归计悠悠。阑杆凭遍不胜愁,汝水3多情,却解东流。
析调:
一剪梅,依《词名索引》又名一枝花、玉簟秋、腊枝梅、腊枝香、腊枝春、醉中。以一剪梅为牌,始于周美成的“一剪梅花万样娇。斜插梅枝,略点眉梢。轻盈微笑舞低回,何事尊前拍误招。 夜渐寒深酒渐消。袖里时闻玉钏敲。城头谁恁促残更,银漏何如,且慢明朝。”该词牌为双调小令,六十字,上下片各三平韵,每句并用平收,声情低抑。如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時,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龙榆生先生的《唐宋词格律》以易安此词为《一剪梅》之正格。又有句句叶韵的,如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度与泰娘娇。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王寂的这首《一剪梅》亦按三平韵,却分别于上下片的第二句用到“落”“杳”仄收,不知是否刻意而为。
注释:
1.大定二十六年(1186),寂以劾去国,以户部郎出守蔡州。《金史》卷二七,志第八载:“(大定)二十六年八月,河决卫州堤,坏其城。上命户部侍郎王寂、都水少监王汝嘉驰传措划备御。而寂视被灾之民不为拯救,乃专集众以网鱼取官物为事,民甚怨嫉。上闻而恶之。既而,河势泛滥及大名。上于是遣户部尚书刘玮往行工部事,从宜规划,黜寂为蔡州防御使。”章宗明昌初,召还,后官至中都路转运使。《金史》卷四五,志第二六载:“明昌三年七月,右司郎中孙铎先以详定所校《名例篇》进,既而诸篇皆成,复命中都路转运使王寂、大理卿董师中等重校之。” 可知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王寂已从蔡州迁中都路转运使,这时应该已经离开蔡州一段时间了。因此,王寂在蔡州为官应是大定二十六年之后,最迟至明昌三年之前,又词中忧愁极盛,疑其作于元老初贬蔡州之时。
2.悬瓠城:古城名。《水经注》:“汝水东迳悬瓠城北,城形若垂壶然。”因此又称悬壶,在今河南汝南县治。两汉时属上蔡县,晋时谓之悬瓠城,东晋移汝南郡治理,哀帝兴宁(司马丕)二年(364年),燕李洪等攻汝南,败晋兵于悬瓠,是南北朝兵马争夺的战略要地。南朝宋移上蔡县治理此地,隋唐时为蔡州治所。
3.汝水:汝水出河南梁县勉乡西天息山,流经汝南,注入淮河。《水经注·海经新释卷八》:“汝水出天息山,在梁勉乡西南,入淮极西北。”
赏析:
词为思归之作。上片起句“悬瓠城”点出蔡州贬所,“百尺楼”转向自身,或为立足之处,以一定点辐射四方,二三句目之所及,尽皆凄然之色,荒烟袅袅,孤村点点,透过霏霏烟雨,水中汀洲隐隐可见。李义山诗云:“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安定城楼》)此处三句概由此化出,是为词人眼前实景,亦可视为心景。放眼远眺天涯已尽,此天之涯乃是词人眼中、心中之天涯,蔡州在金版图上是地道的边疆,南接淮水,而淮水南岸就是南宋的国境了,王寂以一位金朝官员的眼光望去,确是“天涯南去更无州”。既然远景悲凉,不若收回目光,坐看孩童游戏。上片五六句由远景转入眼下情境,而以孩童观风,一者,儿童总是快乐的,常是欢声笑语悦耳,二者,儿童之语言常是一地乡音的反映。而这些孩童的笑语却是“蛮语吴讴”的南地方言,在词人听来是那么的陌生,陡增乡愁,悲凉之意更胜。上片写景,由远及近,静动画面配合,既为实景,又为心境投射之景,已调出下片之“愁”,为抒情做好了铺垫。于是,下片自然过渡到抒情。
“过尽宾鸿过尽秋”,客雁南来,凉秋过尽,见出作词时间在深秋,同时贬谪边地,在词人感觉起来岁月愈显悠长,遂发出心中的悠叹“归期杳杳,归计悠悠”。“君问归期未有期”,归期正如词人登高远眺,却绝无可能望见中都一样的遥不可及,于是“栏杆凭遍不胜愁”。常道“独自莫凭栏”,古人却愈是胸中愁不自胜,愈是偏好“独上高楼”。稼轩之“栏杆拍遍” 愁在华年虚度,壮志未酬,元老之“栏杆凭遍”愁在垂暮之年,遭贬边疆,且不说词人是否还有报国壮志未酬,只说年过花甲,能否活着回返故乡都不可知,这样的悲愁怎可排解,又向谁诉?“汝水多情,却解东流。” 结尾词人目光落在滚滚东流的汝水,所谓“多情流水引归思”(李咸用《送从兄入京》),绵绵不绝,汝水多情,更引我“归计悠悠”,可是“归期杳杳”,“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纵有万般情愁,也只能任凭它绵绵不已。是中尽是无奈。整首词萦绕着浓郁的乡愁,可见出王寂作为一个金朝臣子,面对仕途羁旅的心理情感。金立国数十年,昔日为很多北方汉族士人所魂牵梦绕的南方大宋江山,在此时的这代金朝士人(如王寂者)看来,已不很具有吸引力了。在王元老看来南宋政权与自己毫无关系,他甚至无视南宋政权的存在,站在与南宋江山一水相隔之地,他感到的却是“天涯南去更无州”。在王寂个人,他的一生基本完整经历了金源盛世,目睹政治、社会的繁荣景象,使他具有积极仕进报国的心态、愿望,晚年遭贬边疆,个中滋味,与南宋士人并无不同。
参考文献:
[1]龙榆生著.唐宋词格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2](元)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3.
(作者单位: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基础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