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7-11-30王娜��
王娜��
摘要:数学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思维能力。而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培养人才的需要,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探索精神;创造性思维;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创造性思维主要体现在思维的探索性、思维的广闊性、思维的创造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规律性等,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探索精神
探索精神是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动机的形成,知识的获得,智能的提高,都离不开一定的数学情境。所以精心设计数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化过程。好的问题能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和创造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起的,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思维过程,创设思维情境,在数学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原有的数学水平发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例如,本人在上《勾股定理》这一课时,让学生思考买电视机的尺寸问题:小丁妈妈买了29英寸(73.66厘米)的电视机,小丁回家量了一下电视机的长是59厘米、宽是44.2厘米,有位同学说:“是搞错了,因为长度不对呀!”又有几个同学马上反驳:“不对,29英寸指的是对角线。”我立即表示赞同,然后提出如何求对角线长。大家异口同声地说:“用勾股定理!”我再问:“那大家知道勾股定理是怎么来的吗?”回答:“不知道!”这时我接上说:“今天我们先来探索勾股定理。”就这样,很自然地引入新课,而且学生在整堂课中配合默契,并大胆探索。由此可见,教师平时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诱发学生积极思维很重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动手操作,安排独立思考的时间,并为学生创设自由想像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去探索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 动手操作培养思维的探索性
人的思维总是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成功的使用教具,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主动地探求新知识,从而激发思维的创造火花。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性质时,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等腰三角形纸片,把两腰叠合在一起,观察叠合后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得出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结论。而后让大家把纸片展开观察折痕,再折叠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同学们纷纷议论,有的说:“折痕将底边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有的说:“折痕将顶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还有的说:“折痕好像是底边上的高。”我让学生动手测一测、量一量,通过度量排除了疑点,最后从理论上给以证明。推证时进一步观察折痕得到辅助线的启示:“作顶角平分线”、“作底边上的中线”、“作底边上的高”。这一过程使学生完成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逐步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探启新知识中培养了思维的探索性。
三、 纵深联想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想像思维亦称发散思维,它是指对同一问题探求不同解法的思维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法多用等形式的练习,拓宽思路,使学生改变思维定势的束缚,寻求多种解题方法,优化创新意识。
四、 启迪直觉思维,培养创造机制
任何创造过程,都要经历由直觉思维得出猜想、假设,再由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实验,证明猜想、假设是正确的,这种思维的训练就是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思维训练。课本里的定理都是从“正面”叙述和证明的,学生看到的是完美无缺的“成品”,他们往往不清楚其来龙去脉,特别是难以理解为什么要有这么多条件和前提,这一美妙的结果当初是如何找到的。因此,教学中,想办法让学生去探索目标,找出问题的关键之所在,一步一步地碰到困难,克服困难,再引导他们走向胜利的彼岸。学生自己“发现”的定理一定会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会应用得更自如、更普遍,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猜想和联想的能力。
五、 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一题多变是指根据一题的基本特征进行多角度观察、联想、引申,增加问题的背景,使学生开阔思路,随机应变,增强创新能力。在几何证明中,常用一题多变,改变问题的条件、结论或图形等形式,从不同角度来说明问题的实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达到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叶圣陶先生教诲:“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是创造的基础,质疑是开启创造之门的钥匙。因此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问题”能力,使学生在“疑”中思,“思”中学,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在教学分式方程解法时,首先让学生举例说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接着让学生自学分式方程的解法。有学生问:“解分式方程为什么要先去分母?”“解分式方程为什么要检验?”“解分式方程为什么会产生增根?”等。我首先表扬了这些大胆提出疑问的同学,并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这种不懂就问的精神,接着鼓励大家:看谁学得深,学得透,能帮他们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把学生问题接过来又抛出去的做法,既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又克服了对老师的依赖心理。
六、 总结归类,培养思维的规律性
思维的规律性一般指学生的思维沿正确的特定的方向进行。在几何证明中,对众多问题进行分析归类,指导学生不断总结规律,掌握各类型题的证明方法和思路,提高学生的正迁移能力,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规律性。
我们正在推行的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传授知识,更要重视指导学习方法,尤其要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抓住素质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才会有蓬勃的生机。
参考文献:
[1]罗炳禄.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
[2]刘南强.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1.
作者简介:
王娜,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高闸中心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