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石
2017-11-30程文慧��
程文慧��
摘要: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意识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把问题看作是进行阅读的动力;另一方面通过阅读活动来生成问题,把阅读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关键词:质疑;阅读教学;敢想;敢问;善问
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阅读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毋庸赘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 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敢想敢问
由于“师道尊严”理念根深蒂固,很多教师的表现令学生既敬又畏,这样的师生关系很难使学生在老师面前畅所欲言。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应该改变旧理念,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成长。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会产生很多大胆的想法。如在学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时,有一个学生问:我们究竟该不该看“闲书”呢?怎么样才能让“闲书”不“闲”呢?教师在听到这样的提问时,很多情况下就会对这样的想法进行打压:“闲书会影响学习,当然不能看。”并且同时还把脸拉得老长,满脸严肃地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谁还敢想敢问呢?!因此,为了体现民主、平等的原则,为了保护学生的敢想敢问意识,我没有讥讽这个学生,而是鼓励其他同学一起参与讨论,最终结果令人意想不到。学生们见我如此“宽容”地对待“闲书”的问题,都纷纷发言。
学生一:适当地看“闲书”能积累更多的知识,还能提高写作水平。
学生二:看闲书能使我们博学多才,但要做到利用课余时间去读,否则就会影响正常学习,我们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听到学生有这样的认识,我感到非常欣慰,于是表扬了他:精彩!你引用了俗语,说明你的知识面很广,你一定没少读“闲书”。学生聽了我的表扬,既骄傲又兴奋,其他同学也更加跃跃欲试。
学生三:我觉得我们读闲书时应该有选择地去读,要读名著,读好书,而且要认真读,并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
学生四:多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还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后就很受鼓舞。
学生五:季羡林爷爷鼓励我们多积累古诗、古文,我觉得很有道理。因为它们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代代相传,多积累古诗文还可以陶冶情操,提升自我。我们要把祖国的经典文化发扬光大。
课堂上,通过学生们对问题的热烈讨论,不仅解决了“闲书”不“闲”的问题,还顺利地完成了对课文重点的学习。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温情的语言为他们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对他们的敢想敢问意识不断给予肯定并加以适当的引导,这样一来,课堂会更加活跃,学生的问题意识会越来越强。
二、 加强引导,使学生善问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阅历少、社会经验不够丰富等,他们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有的时候还会比较狭窄和片面,加之其缺乏提问的技巧等原因,其提出的问题往往比较浅显,甚至有的还偏离了主题。因此,教师要“授之以渔”,不断加强对学生们提问技巧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最终达到善问的目标。
1. 通过自问自答,培养善问的能力
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为了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而自问自答则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善问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在学习古诗《秋思》时,我要求学生们利用自问自答的方法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下面这个学生是怎样提出问题,感悟作者“思乡之情”的吧!学生:秋风是无形的,诗人为什么能“见”秋风呢?这是因为秋风表现出凄凉的景象,使秋叶纷纷落地。落叶归根,怎能不勾起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怎样才能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在那个时代,只有修一封家书了。可是,浓浓的离情别绪怎么能在一纸家书上表达完?“意万重”让我也体会到了旅居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万重意。故乡是游子心中永远的家,而乡情、乡愁又是游子心中难解的结!所以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诗人又匆匆开了信封。“复恐”的是什么?是担心自己的“意万重”的家书不要遗漏了什么话呀!
总之,学生通过自问自答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不仅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其提出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讨论探究,培养善问的能力
很多讨论的课堂看似很活跃,但学习目标很难实现。因为学生们讨论问题有的时候会偏离课堂主题,这时候有的教师在引导上会比较急躁,常常让正在进行的讨论仓促了结,赶快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要培养学生善问的能力,使讨论探究式学习真正有效地开展。
如在学习《新型玻璃》这篇课文时,我给学生们提出了一个要求:请各小组讨论,每个同学都要说一说你是利用了什么样的阅读方法,感受到新型玻璃的特点的。我话音刚落,学生们便七嘴八舌讨论起来。讨论一组的学生们发言最积极。学生一读句子:它(夹丝玻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大家看,当“猛击”一词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不难想象,再坚硬的东西受到猛击也会面目全非。然而这种玻璃在遭到猛击之后,却“安然无恙”。我品读之后发现,“安然无恙”是形容平安,没有受到一点儿伤害。玻璃有多坚硬,在这儿能准确找到答案,用词之形象显而易见。作者又巧用“即使……仍然……”这一关联词,告诉我们一个“奇迹”:被打碎的碎片竟能“藕断丝连”。简短的句子,巧妙的用词,描述出了夹丝玻璃非常坚硬、不易破碎的特点。学生二见学生一通过抓住关键语句来理解课文,他也急忙效仿着读起来: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所以人们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哇!“阳光强弱”决定玻璃的“颜色深浅”,这是一种自动调节光线的方式。在这里把变色玻璃比喻成“自动窗帘”,可见用词之精妙,真是恰如其分,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了变色玻璃的特点。学生三:在阅读中,你们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既训练了我们的语感,又拓展了我们的思维,让我们可以更形象地解读课文,这样学语文真有趣。那么,课文中还有哪些语句体现了新型玻璃的特点呢?学生三的提议得到了小组成员的一致认可,这个小组利用抓住关键字词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感受到了新型玻璃的特点,完成了讨论探究的目标。
由此可见,在讨论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间通过思维进行碰撞和互相启发,可以形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长期坚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的阅读能力得到更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樊贤美.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小学生问题意识[J].语文天地,2016,(12).
[2]徐胜发.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课程教育研究,2014,(8):88.
作者简介:
程文慧,陕西省安康市,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城关镇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