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土地城镇化时空格局演变研究

2017-11-30曹萍任建兰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20期
关键词:演变山东省

曹萍+任建兰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日新月异,土地城镇化发展也进入了新时期,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为探寻土地城镇化过快增长引发一系列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以经济和人口大省山东省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其2000—2014年间土地城镇化时间演变序列和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山东省土地城镇化时间序列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是中低速增长,第2阶段是高速发展,第3阶段是中高速平稳发展。空间格局变化分析显示,山东省土地城镇化率呈现由核心往外围扩散的明显发展趋势,并呈現明显的地域特征,整体上可以划分鲁中地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鲁西北和鲁西南地区2部分。山东省土地城镇化水平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增速快慢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在此基础上发现土地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人口城镇化发展滞后、城市建设粗放、乡镇居民存在抵触心理等问题,最后从政策和市场方面进行土地城镇化驱动力分析。

关键词:土地城镇化;时空格局;演变;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 F29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20-0264-04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出现的一种世界性的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必然趋势。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人口城镇化率作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很多学者认为,在工业化发展阶段,城镇化水平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比,为了追求目标更大化,很多地区或政府会采取强制性的主导措施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变,人口城镇化率不断攀升。伴随着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和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土地城镇化实现高速发展,同时带来的问题已经初现端倪,如人口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相当数量的城镇常住人口并不能享受到土地城镇化带来的方便;而农村人口对于土地城镇化也存在抵触情绪,认为土地城镇化影响了其土地价值和土地数量。

目前关于土地城镇化的研究并不多,主要集中在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方面。基于宏观尺度,刘欢等[1]、潘爱民等[2]、崔许锋[3]、孙丽萍等[4]分别研究了长江经济带、湘江流域、少数民族地区和西部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度。基于地区尺度,林爱文等[5]、张轩[6]、沈彦等[7]、杨丽霞等[8]、蔡卫红[9]、吕添贵等[10]、刘娟等[11]分别对湖北省、辽宁省、湖南省、浙江省、福建省、南昌市、重庆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空间差异进行了研究。关于土地城镇化概述研究方面,李昕等对土地城镇化及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12]。鲁德银就土地城镇化的中国模式、发展路径、发展道路进行了剖析[13-14]。关于土地城镇化时空特征研究方面,郭亚周等运用熵权法对甘肃省兰州市土地城镇化时空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15]。杨洋等基于夜间灯光数据对中国及环渤海地区土地城镇化水平进行了时空动态研究[16]。张飞等研究了我国土地城镇化时空特征及机理[17]。当前研究的重点主要是城镇化之间协调关系研究,但对于土地城镇化动态演变研究少之又少,而基于省域尺度并没有相关研究。

综上所述,土地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和城市建设快速提升,但引发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人口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土地资源利用率不高;诸多城镇常住人口并未享受到土地城镇化带来的便利,而农村人口对于土地城镇化也存在抵触情绪。本研究以山东省为对象,分析山东省土地城镇化时空演变规律,归纳其发展特征,在此基础上找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驱动力分析,旨在为缓解土地城镇化过快增长引发的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等问题提供借鉴。

1 研究区概况

山东省地处华东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中北段,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土地总面积 1 571.26万hm2,居全国第19位,下辖17个地市。山东省经济发展迅速且平稳,2014年GDP达到59 246.6亿元,占中国GDP总量的1/9,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0 705元,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发达的省份之一。2014年山东省常住人口9 789.43万人,位居全国第二,人口城镇化率达55%。

2 山东省土地城镇化时空演变及特点分析

2.1 时间演变阶段及特点分析

2.1.1 时间演化阶段划分 土地城镇化主要用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城市土地总面积来衡量。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包括城市建成区面积、建设用地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公用设施面积、道路用地面积。由该算法得出山东省及17个地市2000—2014年的土地城镇化水平。

图1表明,山东省土地城镇化时间演化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2000—2005年)为平稳增长阶段,整体上山东省17个地市慢速平稳发展,6年间山东省土地城镇化率年平均增长1.16%,个别山东半岛城市和鲁中地区城市土地城镇化率较高,如济南市、青岛市、烟台市等城市,依托城市群发展实力较强,具有良好的政治或区位优势,土地城镇化进程相对较快。淄博市、莱芜市、泰安市、日照市城市土地面积较少,近些年经济持续发展,土地城镇化率较高。第2阶段(2005—2008年)为增速明显加快阶段,4年间山东省土地城镇化率年平均增长16.69%,其中2005年山东省土地城镇化率为23.34%,2006年增加到27.54%,增加4.2百分点;第3阶段(2008—2014年)恢复平稳发展阶段,这段时间内山东省土地城镇化率年平均增长3.68%,增速减缓,呈慢速增长态势。

从整体发展趋势看,17个地市土地城镇化差距正逐渐缩小,15年间土地城镇化增长较快的城市大多集中在鲁南、鲁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持续坚持改革开放和精准扶贫的政策影响下,这些较落后地区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土地城镇化增速也远大于较发达地区;而经济发展较好的青岛市、济南市等地的土地城镇化正慢慢进入成熟期,增速减缓,转而注重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仍有个别城市土地城镇化率相对较低,主要包括中西部地区菏泽市、临沂市、滨州市等城市,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速度缓慢,土地城镇化程度也相应较低。endprint

2.1.2 时间变化特点分析 山东省及17个地市土地城镇化水平呈上升平稳发展趋势,且均在2005年出现拐点。其主要原因是2000—2005年是上一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最后5年,相关的土地指标基本完成,缺乏较大的促动因素拉动土地城镇化较快发展。2006年开始受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刺激及行政政策的影响,各地市的建设用地面积明显增加。

山东省土地城镇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土地城镇化经历了平稳增长、增速明显加快、恢复平稳发展3个階段。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增长速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刺激力度等。其中,第1阶段山东省GDP平均增速12.70%,第2阶段GDP平均增速高达18.85%,第3阶段平均增速10.94%,从数据变化来看,经济增长速度对于土地城镇化水平至关重要。3个阶段处于土地利用规划期限的不同时间点,分别处于上一轮规划的后期、新一轮规划的前期和中期,规划对于土地利用规模和数量刺激力度的差异,也会带来土地城镇化水平的增速变化。

山东省土地城镇化发展地域性特征显著。图2显示,济南市、青岛市等发达地区土地城镇化增速一直较为平稳,2001—2014年间平均增速分别为1.57%、2.51%,均控制在2.6%以内;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土地城镇化增幅较为平稳,且内部差异不大,均控制在3%~5%。鲁西南、鲁中地区、鲁西部等欠发达地区各城市增速较快且呈现波状起伏趋势,其中鲁西南各城市平均增速较均匀,均超过5.79%,济宁市尤为突出,平均增速为7.34%。鲁中地区莱芜市平均增速最大,为5.81%,虽然淄博市、泰安市增速控制在3%以内,但由于其历年土地城镇化率均排在山东省前3位,所以其 2.47%、2.73%的平均增速也相当可观。鲁西部地区各城市平均增速较快,但差异较明显,聊城市平均增速为4.65%,德州市增速高达12.15%。

2.2 空间格局演变及特点分析

2.2.1 空间格局演变分析

2.2.1.1 土地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 山东省土地城镇化水平整体呈较快上升发展趋势,可以根据土地城镇化率将其划分为高、较高、中、低4个档次。其中,2000年划分为高水平(≥25%)、较高水平(19%~<25%)、中水平(11%~<19%)、低水平(<11%);2006年划分为高水平(≥30%)、较高水平(25%~<30%)、中水平(15%~<25%)、低水平(<15%);2014年划分为高水平(≥35%)、较高水平(30%~<35%)、中水平(24%~<30%)、低水平(<24%)。

2000年山东省土地城镇化发展水平分布较散,高水平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济南中部地区,包括济南市、淄博市、泰安市、东营市、青岛市等5个城市,较高水平的城市分散在东部沿海地区,包括烟台市、威海市、日照市、莱芜市等4个城市;中水平的城市包括潍坊市、聊城市、枣庄市等3个城市;低水平城市包括济宁市、菏泽市、临沂市、滨州市、德州市等5个城市(图3)。

2006年,山东省土地城镇化发展水平分布状况与2000年相比无明显变化。高水平的城市包括青岛市、淄博市、泰安市、东营市等4个城市,除了济南市水平有所下降外,其他与2000年高水平的分布情况基本一致。较高水平的城市分布在山东省双核心地区周围,包括济南市、莱芜市、烟台市、日照市4个城市;中水平的城市包括聊城市、枣庄市、潍坊市、威海市4个城市;低水平城市包括德州市、滨州市、菏泽市、济宁市、临沂市等5个城市(图4)。

2014年,山东省土地城镇化低水平城市数量下降。高水平城市包括青岛市、泰安市、淄博市、东营市、日照市等5个城市;较高水平城市包括济南市、莱芜市、烟台市等3个城市;中水平城市包括聊城市、潍坊市、枣庄市、济宁市、威海市等5个城市;低水平城市包括德州市、滨州市、菏泽市、临沂市等4个城市,济宁市土地城镇化水平提升至中水平城市行列(图5)。

2.2.1.2 土地城镇化年平均增速空间分布 图6显示,2000—2014年山东省17个地市中,土地城镇化年平均增速在≥1.50%的城市包括莱芜市、德州市、济宁市、枣庄市、临沂市、日照市;增速在1.35%~<1.50%之间的城市包括淄博市、潍坊市、东营市、威海市、菏泽市;增速在1.15%~<1.35% 之间的城市包括泰安市、滨州市、青岛市;增速<1.15%的城市包括济南市、聊城市、烟台市。

从数据上看,山东省17个地市的土地城镇化增速均有了较大程度的增加。鲁南地区增速最快,山东半岛地区土地城镇化水平高但增速减缓,相对来说,鲁西部地区土地城镇化虽增速明显,但仍处于山东省内较为落后的水平。

2.2.2 空间变化特点分析 山东省高土地城镇化率呈现明显的由核心往外围扩散的发展趋势。2000年土地城镇化率30%以上的城市仅有济南市、青岛市2大核心城市及济南市外围的泰安市、淄博市、东营市;2006年覆盖范围增加了济南市外围区域的莱芜市,青岛市外围区域的烟台市、日照市;2014年覆盖范围继续往外围扩充,聊城市、济宁市、潍坊市、威海市也囊括其中。

山东省土地城镇化空间格局演变呈现明显的地域特征。根据土地城镇化水平,空间发展格局整体上可以划分为2部分,分别是鲁中地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高水平区域、鲁西北和鲁西南地区低水平区域。其中鲁中地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土地城镇化程度较高。济南市、青岛市作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两大核心,济南市依托其省会地位,成为山东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发展经济和吸引投资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因此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土地城镇化的发展速度也持续提升;青岛市经济实力雄厚,依托其独特的港口和海洋资源优势,成为山东省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其土地城镇化也迅速发展;还有其他一些城市如淄博市、泰安市、日照市等城市,因为其土地面积相对较小,因此土地城镇化发展也很显著。

山东省土地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山东半岛地区经济发达,土地城镇化水平均处于山东省中上水平,但增速趋于减缓;鲁西北和鲁南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土地城镇化水平均处于山东省中下水平,但增速明显。鲁中地区经济和土地城镇化发展水平中等,增速也较为适中。endprint

3 山东省土地城镇化存在问题及驱动力因素

3.1 土地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3.1.1 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 2000—2014年,山东省土地城镇化增速明显超过人口城镇化增速。2000年,山东省人口城镇化率为38%,2006年为46%,2014年为55%;2000年土地城镇化率为22.03%,2006年为27.54%,2014年为35.41%。

3.1.2 城市建设粗放 由于土地城镇化发展迅速,规划与建设不能保持协调,造成资源浪费、利用率低。这些粗放型建设的城镇大多存在占用过多耕地、交通拥堵、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同时,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建成区迅速扩张,城市建设千篇一律,缺乏城市特色。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城镇之间功能定位不明确,城际联系不够紧密。

3.1.3 乡镇居民存在抵触心理 诸多乡镇规划合并村落建立社区,其初衷是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但有的地区并未做到因地制宜,很多村民在社区建好之后并不愿意住在楼上,而且社区没有固定的养殖场所,导致乡镇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村民对于合并村落建成社区的政策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以后政府的惠农政策真正地落实。

3.2 土地城镇化驱动力因素

3.2.1 政策因素 政策因素主要是指国家颁布和实施的影响土地城镇化的政策法规和法律条文。政策对于土地城镇化的影响十分明显。影响山东省土地城镇化的政策因素主要分为2类:土地政策和人口政策。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与土地城镇化有直接关系的规划性政策。2006年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颁布实施,通过对城镇建设指标的重新规划,刺激了各个地市的土地城镇化发展,尤其是山东西南部贫困地区,土地城镇化程度在近几年变化显著。

人口政策是指用来调控、规划人口指标的相关政策。人口政策间接影响到土地城镇化的发展。2015年中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山东省人口数量会有一定增长,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也会有一定幅度的提升,包括房地产、基础设施等。

另外各项推动城市发展的政策措施也是推动土地城镇化发展的驱动力之一,如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各种社会资本要下乡,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美丽乡镇;土地流转的放开拉高了农村的土地价格。

3.2.2 市场因素 在当前市场供求变化过程中,由于房地产市场过热,吸引了大批资本投入到房地产和城市开发中,城市扩张快速,城市开发热度不减,城镇土地供给已经远远超出城镇土地的实际需求,导致土地城镇化发展速度超过人口城镇化。

从整体上看,当前山东省土地市场情况仍是供给大于需求。为保障土地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必须积极促进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

另外,已经开放的土地流转,就是通过市场机制来推动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对于市场驱动力收益最大的地区,可以分为早期重工业城市如淄博市,中后期的农业城市如潍坊市、临沂市等,这些地区都是在各自的经济发展中,通过积累经济优势来推动本地区的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发展成果较为明显。

4 结论

本研究表明,山东省及17个地市土地城镇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经历了平稳增长、增速明显加快、恢复平稳发展2个阶段。2000—2005年间,土地城镇化水平呈平稳上升趋势,且均在2005年出现拐点。2006—2008年间,土地城镇化整体增速显著加快;2008—2014年间增速趋于平缓。

从空间格局演变看,山东省土地城镇化率呈现明显的地域特征,空间发展格局整体上可以划分鲁中地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高水平区域、鲁西北和鲁西南地区低水平区域2个部分。山东省土地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增速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土地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带来的问题已经初现端倪,如人口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土地资源利用率不高,诸多城镇常住人口并未享受到土地城镇化带来的便利,农村人口对于土地城镇化也存在抵触情绪,认为土地城镇化影响到了其长期以来依附的土地。

对15年间山东省土地城镇化时空发展进行了分析,但是仅从2000、2006、2014年3个时间点的土地城镇化数据作为基础,未形成完整的时间序列,在把握各土地城镇化空间变化轨迹上可能缺乏精确度,这可能对土地城镇化空间格局演化分析结果有一定影响。在今后研究中,将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多选取时间点,全方位分析山东省土地城镇化变化。

参考文献:

[1]刘 欢,邓宏兵,李小帆. 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时空差异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5):160-166.

[2]潘爱民,刘友金. 湘江流域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失调程度及特征研究[J]. 经济地理,2014,34(5):63-68.

[3]崔许锋. 民族地区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非均衡性与空间异质性[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8):63-72.

[4]孙丽萍,杨 筠. 基于城镇体系视角的西部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协调性的实证分析[J]. 现代城市研究,2015(12):24-29.

[5]林爱文,樊 星. 湖北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分析[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34(6):14-18.

[6]张 轩. 辽宁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協调发展评价研究[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5(10):65-71.

[7]沈 彦,朱 翔,雷志刚.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湖南省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增刊1):354-357.

[8]杨丽霞,苑韶峰,王雪禅.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以浙江省69县市为例[J]. 中国土地科学,2013(11):18-22,30.

[9]蔡卫红. 福建省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现状及成因分析[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7):142-146.

[10]吕添贵,吴次芳,李洪义,等.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测度及优化——以南昌市为例[J]. 地理科学,2016,36(2):239-246.

[11]刘 娟,郑钦玉,郭锐利,等. 重庆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11):66-72.

[12]李 昕,文 婧,林 坚. 土地城镇化及相关问题综述[J].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8):1042-1049.

[13]鲁德银. 论中国特色的土地城镇化道路[J]. 农村经济,2010(8):30-32.

[14]鲁德银. 土地城镇化过程的中国路径及其优化研究[J]. 农业经济,2010(5):41-42.

[15]郭亚周,孙鹏举,刘学录,等. 基于熵权法的兰州市土地城镇化时空发展水平分析[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6,51(1):126-131.

[16]杨 洋,马学广,王 晨.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中国土地城镇化水平时空动态[J]. 人文地理,2015(5):91-98.

[17]张 飞,孔 伟. 我国土地城镇化的时空特征及机理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5):144-148.endprint

猜你喜欢

演变山东省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The improvement of camp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山东省即墨市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