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 感知时间
2017-11-30卜芳
卜芳
[摘 要]“时、分、秒”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重要教学内容,学习时间单位以及灵活计算时间是本单元的重难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道具,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时间,同时合理设计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巩固新知,学习方法,锻炼思维。
[关键词]时间;活动;道具;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2-0041-01
“时、分、秒”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时和大约几时的知识基础上,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时、分、秒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时间,学习新知。
一、丰富教学活动,建立時间观念
时间是相对抽象的概念,小学生学习起来会感觉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将抽象的时间转化为可以感知的具体的量,让学生亲身体验时间的长短,准确感知单位时间,从而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首先,让学生充分感知“单位时间”:“1秒”和“1分”。如对于“秒”,借助钟表来让学生体会“1秒”;利用多媒体展示数字电子表,让学生感知最后一栏的数字每变动一次,时间就是“1秒”;让学生随着钟表上秒针的走动拍手,感受1秒的长度。而对于“分”,可以让学生计录1分钟内自己脉搏的跳动次数,或者1分钟内可以跳绳多少次,也可以设计口算题,让学生体验1分钟内可以口算多少道题。其次,设计具有层次性、丰富性的活动让学生感知时间的长短。如按照“体验1秒”“体验30秒”“体验1分”的顺序来设计活动,将时间和活动充分结合起来,用活动的具体“量”来衡量时间的长短,使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时间的长短。
上述教学中,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学生可在亲身体验中感知时间,初步培养时间观念,掌握估算时间的方法。
二、利用直观道具,突破教学难点
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较为特殊,它们之间的进率为60,不是学生熟知的十进制,这导致学生理解上存在困难,因此教师可利用直观的教学道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关系。
例如,在教学时,教师利用时钟这一道具,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上分针走一圈经过了多少个小格,此时时针走过了多少个大格;秒针走一圈经过了多少个小格,此时分针走过了多少个大格。这样教学,学生理解了“1时=60分,1分=60秒”,初步掌握了时、分、秒的进率关系。而在教学时间的计算时,可让学生观察钟面上指针转过的区域,用直观的方式来解决时间的计算问题。钟表所表示的时间在局部区域存在周期性,但是当计算的某一时间超过一个计时周期时,计算时间的长度则会存在一定的难度,此时可以引入时间数轴(如下图),用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钟表的“时刻”,用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经过的时间”,从而将抽象的、连续的时间与直观的数轴联系起来。
上述教学中,通过直观地观察钟表,从中总结归纳出时间之间的进率,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单位换算以及时间计算打下基础,强化了学生对时间进率关系的理解与掌握。
三、解决实际问题,强化方法提炼
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学生完整地学习了“时、分、秒”的相关知识后,有必要提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反思解题过程,从中提炼解题方法。
例如,教材中编排的关于小明上学的问题,首先让学生阅读图片材料,从中提炼出有效的信息,即“小明在7时30分离开家,7时45分到达学校”。对于问题“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在分析解答阶段可以引导学生先构建数学模型,即“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刻-开始时刻”,再运用该模型来计算经过的时间。也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让学生直接数钟表上分针走过了多少个小格子(1个小格子代表1分钟),通过简单计算也可以求出时间。在解题的最后,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从中提炼方法。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巧妙利用直观的学具进行教学,并结合实际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炼解题方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责编 黄春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