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郴州建设研究
2017-11-30刘桂文
刘桂文
[提要] 实力郴州建设是“五个郴州”建设的基础。如何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全力打造郴州产业升级版,不断提升郴州综合实力,已成为推进“五个郴州”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实力郴州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些可资参考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郴州实力;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0月9日
一、郴州实力的基本判断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重大成果《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6:新引擎:多中心群网化城市体系》(以下简称《报告2016》),城市竞争力分为综合经济竞争力、宜居和宜商城市竞争力、可持续竞争力。
(一)郴州综合经济竞争力。综合经济竞争力反映当前创造价值的规模、速度和效率,属当前的、短期的竞争力。2015年在中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中,郴州位列全国第122位,全省第7位。
(二)郴州可持续竞争力。可持续竞争力决定了城市创造价值能力的可持续性和长期表现,是推动支撑城市永续发展和竞争的关键因素及有机构成。2015年在中国289个城市中,郴州位列全国第117位,全省第4位。
(三)郴州宜居竞争力。人的劳动和创造是一切价值的源泉,宜居城市竞争力决定了城市对于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从而影响城市产业体系竞争力。2015年在中国289个城市中,郴州位列全国第201位,全省第10位。
(四)郴州宜商竞争力。产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支撑。宜商城市竞争力决定了城市对企业本体的吸引力,进而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实现过程。郴州位列全国第142位,全省第8位。
总体上看,郴州目前处于要素驱动的发展阶段,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大幅提升。总体排名居中,与发达地区相差较大。
二、实力郴州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发展不足
一是企业本体不足。企业主体发展不足、不优、不强的问题仍然是制约郴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短板。首先是总量偏少。2014年底,郴州市在册企业户数23,020户,与省际周边城市比较,郴州市企业总数比赣州市少1.7万户,比韶关市少1.5万户;其次是企业本体不强。目前全市仅2家上市公司,中国驰名商标总数只有17件,骨干企业主要集中在采选、冶炼等产业链低端,从事精深加工、先进制造的较少,资源型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二是产业结构不优。总体上看,郴州第一产业稳步发展,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第三產业发展相对滞后,与工业化发展速度不相匹配。从第二产业看,工业基础还不够厚实和稳固,工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龙头企业少,深加工程度低,名牌产品少,竞争能力不强,持续增长的后劲不容乐观。从第三产业看,整体发展相对滞后,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三是园区载体不强。郴州省级以上园区数量多,但大多产业规模不大,集聚程度不高,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园区内部还没有充分形成布局集中、特色鲜明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企业仅仅是空间的集聚,缺乏关联、配套与协同效应。目前,园区GDP超过1,000亿元的只有一个,且全市园区面积小,10个国省级园区的规划面积168.3平方公里,只有赣州经济开发区(219)一个独立园区规划面积的76%。
(二)城镇化水平不高
一是城镇化率较低。2015年郴州市城镇化率50.3%。全省50.89%,全国56.10%,相差5.8个百分点。
二是中心城市较弱。近年来,郴州中心城区的综合经济实力有了显著提高,但它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经济总量不高和整体竞争力不强,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影响力和辐射力不够。
三是城乡差距较大。城乡差距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收入、教育、医疗、消费、就业、政府公共投入。
(三)发展环境不佳
一是基础设施有待改善。电力不稳、电价贵,供水不足、水网老化严重,东西向交通和旅游道路以及城市快速路需要加大建设,信息基础设施需提质扩容。
二是政务服务有待改善。集中审批改革还不到位,职能归并、授权还不够到位,集中审批率还不高,服务理念、创新意识、服务效能等有待大幅增强。
三是要素市场有待改善。目前土地、矿产、资金、人力、技术、电力等方面的瓶颈制约依然突出。
四是居民素质有待改善。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大专以上人口比例,郴州为5.8%,湖南为7.6%,相差1.8个百分点;高中(中专)人口比例,郴州为13.1%,全省为15.4%,相差2.3个百分点。
三、实力郴州建设对策建议
(一)加快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产业兴则全市兴,产业强则全市综合实力强。必须突出产业主导,打造郴州产业升级版,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重点产业实现较大突破。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战略重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构建竞争力较强的特色产业体系。力争到2020年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突破、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全市第二个千亿元产业,精品会展及矿物宝石产业、生态绿色产业、石墨及新材料产业成为全省有影响的特色产业。
二是集群发展实现较大突破。支持市经开区等符合条件的园区申报为国家级经开区或高新区。统筹优化全市产业园区布局,突出园区主导产业,实现错位发展,围绕产业链条分工,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加速形成“一园一主导产业、一园一特色”的发展格局。提高园区集约化水平,提升土地利用率和产业率。鼓励以“园中园”、“飞地经济”等模式推动资源跨区域整合发展,注重市本级园区产业招商,财源培植。
三是标志性企业实现较大突破。实施骨干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工程,分行业优选一批发展前景好、潜力大的企业纳入重点培育范围,“一企一策”加大政策倾斜和工作落实力度,力争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上有大的突破。鼓励和支持我市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特别是央企、上市企业兼并重组,市内企业强强联合,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项目,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主导产业优势明显、关联带动作用突出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大扶持和工作力度,切实加快企业上市步伐。推进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以品牌扩大市场,增加生产和供给。endprint
(二)突出做大做优,推进新型城镇化。突出做大做优中心城市、县城和重点镇,努力提高其产业、人口和资源的聚集度、首位度,加快推进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不断提升郴州的城镇化水平。
一是做大做优大十字城镇群。积极探索推进“多规合一”,发挥大十字城镇群引领作用。按照“一心两走廊、四极多节点”的空间布局,通过“战略同定、规划同编、设施同建、环境同治、产业同兴、成果同享”,加快融城对接步伐,推进城区、园区、景区协同发展,重构郴州城市空间布局,构建湖南最开放最具发展活力、湘粤赣省际区域规模最大、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城镇群。
二是做强做优中心城区。主要是按照“东进南延西扩北提”空间发展思路,形成“一体两翼”的中心城市功能分区,实施中心城区提质工程,旧城区着重治理拥堵,新城区切实加强配套建设,努力提高中心城区产业、人口和资源的聚集度、首位度,不断提升城市规模、经济总量、产业质量、文化品位和辐射能力。
三是做大做精县级市和县城,积极发展中心镇、特色镇、边界口子镇等中小城镇。每个县建设1~2个产业发达、风格独特、环境优美的特色示范镇,争取郴州市列入省级特色镇试点市。强化县城的区域中心职能,提高县级规划建设水平,加快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提升经济实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对周边城镇和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以全市首批重点支持的30个示范镇为重点,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增强重点镇的承载力和吸引力。
四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统筹城乡发展是实施城镇化战略的题中应有之意。实行城乡全域规划,加强对乡村建设的规划指导和指标管理。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推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
(三)着力效能提升,优化发展环境。各级各部门应掀起“责任风暴”,开展“效能革命”,全力打造推动发展的“第一品牌”,为郴州实力建设提供强劲动力。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投入,统筹规划和建设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保障水平。主要是:构筑立体交通体系、加快信息化步伐、完善能源基础设施、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
二是提质政务服务。牢固树立主动服务意识,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创新,进一步简政放权,推动管理重心下沉,建立与实力郴州建设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
三是推进政策创新。着眼于郴州新增长极的功能定位,争取或出台针对性扶持政策。主要包括:继续完善产业政策、调整优化财政政策、创新人口管理制度、争取部省支持政策等。
四是深化区域合作。深化郴州与珠三角、北部湾、海西经济区、长株潭城市群等区域的合作分工,建立企業、项目异地转移的利益协调机制,推进区域间产业融合和经济协作。
主要参考文献:
[1]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6:新引擎:多中心群网化城市体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2]丁建怀.湖北地级城市综合实力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