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渤海粮仓农民合作社发展研究

2017-11-30赵红国翟允瑞史晓玥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23期
关键词: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对策

赵红国+翟允瑞+史晓玥

[提要] 农民合作社是带动农民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本文在渤海粮仓科技示范性工程实施大背景下,重点分析沧州市南皮县白坊子村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以期为渤海粮仓农民合作社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对策;渤海粮仓

本文为河北农业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校级立项项目成果;河北省渤海粮仓建设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71373067)

中图分类号:F303.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9月18日

“渤海粮仓”是一项巨大的农民科技工程。自2013年4月启动以来,以中科院专家为主力的科研人员在河北、山东等省建立了36个实验示范基地,计划通过对环渤海地区4,000多万亩中低产田和1,000多万亩盐碱荒地的改造,实现到2017年增粮30亿公斤的目标,到2020年增粮50亿公斤的目标,将长期遭受旱涝碱灾害的环渤海地区建成我国重要的“粮仓”。在当前“渤海粮仓”工程进入关键实施期的背景下,评价盐碱地的改良利用效益,对推进“渤海粮仓”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民市场主体地位,保护农民利益的重要载体,是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建立与发展渤海粮仓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体制,本文以南河县白坊子村农民合作社为例进行具体分析研究。

一、白坊子村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

南皮县位于国家重要粮棉产区——华北平原东南部滨海低平原地区,该地区淡水资源缺乏,地下水严重超采,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同时该地区农田的盐碱化程度高,大多为中低产田,而深层地下水的严重超采更是加剧了该地区的土地盐碱化程度,使得该区域农业发展凸显出“底子薄,潜力大”的特点。

(一)农民合作社运作模式。渤海粮仓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是指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和品种推广有机结合。该村这种新模式可以简单归纳为“一个品种+一个协会=一种新模式”。“一个品种”是指小堰小麦81号,这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科技项目免费提供的;“一个协会”是指该村2010年成立的小堰小麦谷物种植合作社,同时也是南皮县基础扎实的一个种植专业合作社。这种新模式的“新”就体现在新品种的免费提供与专业种植合作社有机结合。

合作社成立以后,对农户的土地实行了统一的经营管理。种子由实验站提供,农药、化肥均由合作社统一进行购买。根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到春耕时,各家各户只需按照村委会拟定的浇水时间表,提前将化肥撒到地里即可,浇水由合作社安排的技术人员来负责。在技术方面,合作社不仅得到南皮县农林局专家的指导,且还得到了刘小京等一批中科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科研人员的全方位指导,带来了耐盐小麦品种、微咸水安全灌溉技术。此外,通过各方面积极筹建,在数据的接收、数据的预处理、数据的储存等方面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了渤海粮仓的大数据平台。

在加入该合作社后,土地还是自己的,粮食收获以后按土地面积来分。虽然粮食从播种到收获全程由合作社统一负责,但村民的耕地并没有流转到合作社,粮食收获成果归各家各户,合作社也可代销,但农户需要以按劳支付的方式给合作社一定数额的服务费用。村民有自主性,同时还可以满足专业化经营的需求,这一点对很多地方都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合作社运行效果。“新”模式目前在白坊子村运行效果较好,农民和村委会都比较能够接受。合作社为白坊子村村民带来了很大的实惠。一是农民将土地入社后,省工、省时又省钱,且粮食产量能大幅度的提高,种植收入增加;二是土地由合作社统一耕种后,农民有时间外出打工,获得其他方式的经济来源,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从农村务农的工作中转移到其他更多的工作中,劳动力得到了充分的流动,为南皮县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劳动力支持;三是合作社为一部分留守在村里的妇女和老人提供了部分工作岗位,如为农田打药、浇地、耕种等,让他们也能获得额外的收入。因此,合作社在白坊子村的运行和推广较为顺利。

二、白坊子村农民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尽管南皮县白坊子村农民合作社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处于初始阶段,仍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合作社资金投入不足,种植成本较高。白坊子村由于水肥、技术改进等方面存在制约,使得其农业产量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农业的经济效益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这就使得很多农业企业、种粮大户不愿把资金投放在该地区。而政府补贴也只能勉强维持合作社的基本运营,通过对合作社的仔细核算,小麦和玉米种植中,农民需要负担其中80%的费用,其余20%由合作社承担。目前,合作社负担的这20%资金主要来自于国家科技项目支撑,处于基本收支平衡,如果未来扩大入社土地规模,加大对农业机械和技术培训等的投入,资金将会出现间歇性短缺。此外,合作社还缺乏外界力量的扶持,尤其是各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导致合作社的融资渠道窄,融资困难。

合作社的种植成本较高,就目前来看,综合各种种植成本,种植粮食的利润较低。以小麦为例,当前种植小麦的常规投入有:种子和肥料投入约为180元/亩/年,灌溉费用约为50元/亩/年,农药和机械投入约为20元/亩/年,盐碱地改良所需的ETS微生物有机肥和黑白液、酵素等投入约为280元/亩/年,再加上流转盐碱地需要大约300元/亩/年,综合起来,目前在盐碱地种植小麦的成本约为830元/亩/年。而按照350公斤亩产、1.2元/斤价格计算,种植一季小麦的亩产值约为840元,与投入基本持平,尽管种植小麦国家还有每亩125元的费用补贴,但这显然无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二)合作社的规范性程度不高。农民合作社既是社团组织又是经营企业,因此合作社的管理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合作社与市场的接轨程度,也决定着合作社能否生存与发展壮大。合作社的规范管理主要涉及成员的组织管理、机构的章程管理和内部的财务管理三个方面。从合作社总体情况来看,合作社管理体制不健全、内部控制机制薄弱。合作社的运作和管理随意性较大,社员受益小,虽然在服务受益上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但资金受益总体上仍显不足,专业合作社对社员的二次分配的比例较小,严重制约了专业合作社带动功能的充分发挥。同时,发展思路不清晰,有的有章程无制度,有的有制度得不到落实,“内部控权”问题严重,專业合作社仅仅停留在农产品初级生产阶段,在加工销售方面涉及较少。endprint

(三)合作社成员整体素质偏低。合作社带头人的素质是决定合作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运营状况良好的合作社往往都有一个组织能力强、懂技术、善经营的带头人。但由于白坊子村农民合作社参与者大多数是农民,合作社的负责人一般由村干部或自身素质稍微突出的一些成员担任,其中管理层大专以上学历人数不足5%,合作社内懂得经营善于管理的专业人才尤其是能带动产业发展的加工型企业的产业领军人才严重缺乏。梯队式人才结构短缺,研发团队组建滞后,管理人才稀少,仅仅靠长久积累的经验做事,难以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的要求。

(四)合作社未来市场发展空间不足。未来市场发展缺乏动力,品牌影响力和关注度不高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在农产品竞争市场内缺乏竞争力。因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时间较短,又是新生事物,目前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对产业化经营中的促进作用还不大,合作社的龙头、桥梁和纽带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农业产业链级结构不明显,获利较少。

三、白坊子村農民合作社发展建议

(一)加强资金扶持,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当前,资金缺乏是限制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因素,各个主体应加强对合作社的资金扶持。一是合作社应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充分挖掘和发挥合作社聚集人力、资金等资源的潜力,通过现有成员、潜在成员和其他机构、人员等多种渠道吸收更多的合作社入股资金;二是政府应加大对合作社的财政补贴,对合作社运行进行资金支持,保障规模化种植购买农机、农资等所需的资金,以保证粮食种植面积的平稳,提高粮食的产量;三是革新金融体制、完善融资渠道,建立适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评级制度,制定适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管理政策,合理确定信用评级标准。加强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信贷投放激励机制,在银行内部建立约束的激励机制。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需求特点,创新金融服务产品,与农村金融产业对接,解决其融资难题,促进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二)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增加农民经济效益。强化科技创新,推进粮食增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通过开展盐碱地改良利用和粮棉增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构建适度规模经营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体系与示范样板,并采用行之有效的地力提升技术。采用棉改粮模式结合、降低微生物有机肥改土成本等方式,将中轻度盐碱地改良成本降低。研发优质微生物有机肥,改良盐碱地,提高粮食产量。通过三个步骤:种子发芽耐盐鉴定、苗期根系耐盐鉴定、全生育期耐盐鉴定,选出耐盐优良株系后,再进入大田进行品种比较和区域试验,提高经济效益。

(三)强化指导和服务,促进合作社规范化运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合作社的运行机制,按照分类指导、分级负责、注重实效、方法灵活的要求,使合作社运行制度化和规范化,促进合作社良好运行。同时,合作社要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结合,推广百、千、万工作方法,打造百亩核心示范区、千亩示范区和万亩辐射区。推广方式以千、百、万复制的方式展开,并实现作物播种、施肥与植保等田间管理技术及收获的全程机械化,从而提高农民入社的积极性,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

(四)加大对社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合作社整体素质。首先,进一步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理》的宣传工作,举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班,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农民专业合作社队伍;其次,针对各专业合作社存在的综合素质较差,管理水平较低的现状,对其进行市场营销、信息利用、财务核算、经济合同、计算机等方面的强化培训,促使改变过去传统的种养殖方法,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最后,根据合作社实际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讨发展的新路子,通过多种途径,加大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力度,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和基本知识培训,提高合作社的整体素质,为合作社发展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

(五)加强品牌建设,促进合作社可持续发展。合作社应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农产品,采用有效的营销方法,积极打造地方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加农产品的经济价值,提高合作社成员收入,进而促进合作社自身的发展。积极引导农民合作社加强品牌建设的意识,对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进行及时总结和推广。组织农民参加相关农产品展销会、知名品牌评选活动,多渠道对农民合作社品牌进行宣传,为农民合作社宣传品牌和开拓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振声.“农业黄淮海战役”的成功经验及对当前商品粮基地建设[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19.

[2]朱旭东.水溶肥灌溉助力“渤海粮仓”丰产增收[N].新华社,2016.3.25.

[3]李宝玉,王立刚,高春雨.环渤海现代农业发展现状、思路与模式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1.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