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鹤鸣千年云洞岩

2017-11-30程海

闽南风 2017年11期
关键词:鹤鸣漳州

程海

明嘉靖年间,翰林院学士、钦点状元丰熙(1468~1538,字原学,浙江鄞县人)因不肯依附宦官刘景,并曾联合多名礼部官员“哭谏”而触怒皇帝,被贬谪福建镇海卫,带着对家国的忠贞眷念与人生的失意感叹,他在57岁年近花甲之际远戍闽南。

在悲苦的谪戍生涯中,丰熙并未沉郁怨艾,而是积极备战演训并寄情山水、诗文言志。明嘉靖六年(1527)秋十月,他访问好友蔡烈并游历位于漳州东郊的云洞岩(又名歧山,鹤鸣山,素有“闽南第一碑林”之称)。

不妨先对蔡烈作个简介,他生于公元1479年,字文继,漳州龙溪人,无意功名、长年隐居云洞岩讲学,时四方名士访道问业接踵而至,世称“鹤峰先生”。蔡烈所著甚丰,曾有一诗《初入鹤鸣山作》:性癖林泉入鹤山,入山得趣出山难;云收古洞千峰寂,泉绕元岩万玉寒;半塌草庐幽处结,一篇周易静中看;庙廓济济诸贤聚,也要矶头有钓竿。蔡死后就葬在云洞岩南麓,起冢鹤丘,明人林达镌碑铭文:鹤峰千仞,龙江数曲,中有一丘,其人如玉。其诗其碑都可谓蔡公一生人格品行的真实写照。

再说云洞岩,它位于龙文区步文镇,距漳州市区12公里,海拔280米,山上布满花岗岩石,奇形怪状,层层叠叠,洞幽石奇,风光无限。山上有一石洞,天将降雨,云雾从洞中飞出,雨霁天晴,云雾又飘回洞中,这就是云洞岩的来历。相传隋开皇年间(581-600),曾有潜翁隐居于山上养鹤修道,下山时闻鹤鸣,故又名鹤鸣山,洞仔岩。

丰熙在云洞岩石游历了约十天,结合所见所闻及人生际遇写下《鹤峰云洞续记》(俗称“千字文”),镌刻在云洞岩半山腰东边的石崖上。字迹清逸,文采飞扬,对云洞岩各处石刻典故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记载,成为云洞岩考古稽证的重要依据。

经历五百载风云变幻,云洞岩无疑承载了太多的历史记忆与人文厚重,不妨沿着丰熙的足迹,略加补述,以证沧桑。

“洞山为鹤峰,与家对峙,瞻之起敬”。五百年前,丰熙所见之地势地貌,应与今天相差无几。要峰款塞、巍峨依然, “北观呈雄狮、南瞻有老君”,晨曦暮霭中老君岩千年百世年都在深情注视着漳州的发展变迁。天柱峰上镌“搔首”,每字二米见方,着上红漆,阳光下更加娇艳亮丽,夜幕降临,配上现代夜景灯饰,老君更显安逸慈祥。

逶迤陟磴(石阶)上,明人周瑛、林达所题“云洞”二字刚毅遒劲、历久弥雄。只是林达隶书所题“暮春至咏归”(曾皙语),已不知所踪,可能早已磨损淹灭,甚是可惜。

拾级而上,过“鹤室”(蔡烈读经讲学处)、“万石庄”(岩石重迭各异),便见一石桥飞架怪石间,名“渡云桥”,连接着“云洞古刹”(始建于宋代,清光绪年间复修)。向上“鹤鸣楼”(弘一法师讲经弘法处),向右“踏起青云”,便“渐入佳景”、“别有天”了, 宋代朱熹曾游历至此,登山揽胜、为之折服,挥笔题下“溪山第一”。

此处还有“霞窝”,据传王母娘娘曾于此设蟠桃宴会酬众仙,酒酣之际命月霞、春霞、秋霞、冬霞诸仙女起舞助兴。丰熙登此:南若几可凭,观江上罗带,平畴棋布,鸢飞鱼跃,予乐之,请止焉,因题曰霞窝。他还赋诗一首:大海浮沤寄此身,何缘逐逐涸风尘。游仙无事求真快,洞口桃花自有春。明嘉靖漳州知府张鹏(曾任监察御史)亦题:白云结高寒,护此万玉峰;中有学易人,盘桓抚孤松。美丽的民间传说加上文人诗题,相映成趣。其上方二十米建朱(熹)文公祠,表达后世对先贤文圣的祭祀祈愿。“寻向上”新镌刻老子《道德经》,千幅篆印、气势万千,又北处岩崖上有一巨石安如鹤蛋,名“飞来石”(杨成武将军题),经石与老君岩相呼应,更增加了云洞岩仙风道鹤之气象。

往东,“月峡”(明参政蔡潮题)依旧,谷中一泓泉水,清澈见底,中秋之夜,圆月映泉,折于壁上,三月争辉,“岩泉弄清响,月峡涵虚白”,甚是奇妙。往右,过“圣王亭”(为纪念“开漳圣王”陈元光所建),便见“罗汉殿”与“仙足迹”,殿内有石雕十八罗汉,造型逼真、粗犷古拙;“仙脚迹”据传为八仙“李铁拐”所留,“仙人曾到有遗迹,天地从来无此山”,引人遐思。北上,“许碏(五代时期高阳人,累举不第,周游列山洞府并题刻)寻偃月子至此”处,更高处有巨岩题“与云齐”,右折下有石巍峨,侧题“一川风月”,此处感受云洞岩“吐云纳雾”之气象最为真切,正如明进士姜麟所题:洞里烟云洞外霞,人间亦自有仙家;傍花随柳程明道,岂与前川管物华。

继续向东,经佛母殿、天梯径、听泉崖、瑶台等石刻胜景,过“石室清隐”(朱熹题),便来到“千人洞”,洞口书“来往千载,吞吐大荒”(现代书法家虞愚题)八个大字,洞中可容千人。入洞中,怪石层叠、石道弯弯、清流潺潺,小处仅容一人、大处如同会厅,洞内清凉,又称“广寒宫”。丰熙所状“昔避乱者居,今鲜入者,有蝙蝠大如鹰,时翔洞口”之景象早已不复存在,经开发修建,全洞已贯通,配以灯饰,昏暗神秘,一人游历更有几分阴森颤恐之感,洞内有石,书“虫二”,风月无边之谓也。不过丰公“片石千人屋,天工太泄机。海风吹不破,应待野云归”的感觉至今犹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山洞自然屏障,亦曾是古代军事防御的坚固堡垒。洞曲折百余米,出口处,有一绿色小树,高约10米,碗口粗、无虬曲,俊秀挺拔、给人活力生机。

出洞向右约十米,至“一线天”,“藏龙卧虎”、石壁陡耸、斧削刀切,仅容一人侧身而上,长数丈,岩缝黑黝,露一線光明。古诗为证:鬼斧神工劈山崖,岩洞一线冲天开。其奇无比。

北上,“仙樵洞”,有石桌椅棋盘,传一樵夫曾于此观两仙家弈棋,返家已逾千年也。往西,“得朋”石,两石依偎、促膝谈心、势若朋字,见证蔡烈与丰熙的宴游至交之情。“北转近巅,危峰独耸,即天柱也”。东边巨石上已筑“铁索天梯”,百余级,登之费力,甚惊险。

登峰顶,“稍北一石,虚出绝崖数尺,仆夫撼之即动,人云刚风(指劲风)至亦然”,这里便是丰熙所题“风动”石了。凌空挺立、危危可岌,旁有明龙溪知县刘天授题诗:突兀千峰上,临空势欲欹,我来一时抚,天地同圆畿。令人叹为观止。endprint

风动石北侧乃“石蛙鸣天”(又称“青蛙石”),丰熙称:如神物天行,鸾飞鹄立,龙腾马跃,不足名状。古人害怕青蛙变妖残害百姓,便刻佛语“南无阿弥陀佛”于其上。蛙腹部有明成化漳州知府姜谅题诗《雨后登仙亭晚眺》:宿雨喜初晴,薰风拂面生。登临最高处,一望海山平。最高处为“开图画”,平坦如埕,可容20余人。远观漳州城风光尽收眼底,群楼高耸,龙江若带;近处则高铁、高速、国道交织,舟楫穿梭,风景如画,眼界大开。

诚如题记丰熙在题记文尾所述:兹山之精神气概,历数日尽得之。山尽石,石尽美且巨,他山莫侪(相为配偶)焉。夫石在山,犹骨在人,恃以立者,美以贵矣。昔人谓地以人胜,其相遇否,盖数存焉,遇则数之盛也。予雅爱贤,亦雅爱山,兹山之美与主人之贤,既相遇矣,而余参其间,兼得生平所仅见,余其亦遇哉。据《明史》记载:丰熙幼有大志,尝大书壁间曰:立志当以圣人为的。逊第一等事于人,非夫也。其大孝:年十六丧母,水浆不入口数日,居倚庐三年。丰熙谪守镇海13年,以70高龄死在任上,隆庆年间,朝廷“赠官赐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如其人、国之忠魂。清人魏源在《道中杂言》中盛赞“恭维三纪前,九宇殊丰熙”。观丰公一生,可谓名至实归、垂范增辉。

明代大学士、民族英雄黄道周亦曾游历云洞岩并赞曰:尔乃侧径山金崎,有檐倚仗,巧态明媚,怒势争搏……皆拂天根,尽离地足。使鬼为之,则劳神矣,胡斧凿焉,而无迹哉!此后,清代的杨道泰、马负书、陈常夏、沈宗仁,以及近代的溥杰、弘一法师、单士元、赵朴初、杨成武等亦游历并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题书刻字。此山虽小,却汇聚了儒、释、道等多种文化气象,实乃漳州、闽南乃至全国文化之幸事,千年不息、观照后世。

这样一座集“云岚烟雨、雄峰危石、山壑幽洞、摩崖石刻”等特色景观于一体奇岭秀山,经历代修葺筑建,已成一处胜迹。1991年,云洞岩即被福建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3年,景区内摩崖石刻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又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揽胜云洞岩、寻古万松关、漫游九龙江”。漳州市区“东西南北中”五大景观区域,东部景观区域是重要内容之一,规划建设范围包含漳州市云洞岩风景名胜区(含云洞岩景区、岭兜山景区、瑞竹岩景区及万松关、龙文塔等景点)、长洲片区、龙江文化园、江东桥及其东岸等,总面积约为26平方公里,重点是突出生态游憩、山地观光、朝圣旅游、美食品尝等主题,加快城市绿道和景点建设,积极开发特色旅游产品,重塑“闽南第一关”形象。为了更好地规划和开发建设,漳州市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权属企业漳州市百龙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拟对云洞岩、瑞竹岩、江东桥等东部景观园区进行科学论证、合理规建。以云洞岩为主轴,突出“生态山水”和“历史人文”两大主题,围绕“驿路”“海丝”和“宗教”三条文化主线,结合“富美乡村”、“生态田园”建设,依托现代科技信息技術,实现由传统观光休闲向全域体验转变,努力打造“漳州东部生态旅游乐园”。

鹤鸣千年云洞岩,美景绘就别样天。祝云洞岩景区生态越来越美、人气越来越旺、前景越来越红火……endprint

猜你喜欢

鹤鸣漳州
心中的一座城
情调漳州
鹤鸣
杨鹤鸣
林语堂的漳州情结
漳州的水
阔别有鹤,嘉树见
在扎龙
“浪荡公子一哥”王鹤鸣:一波三折追爱路
狮王生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