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下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实施对应性护理的效果评价

2017-11-30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6期
关键词:冰袋患肢肢体

陆 洁

(柳州市工人医院创伤骨科,广西 柳州 545005)

对下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实施对应性护理的效果评价

陆 洁

(柳州市工人医院创伤骨科,广西 柳州 545005)

目的:评价对下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实施对应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柳州市工人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后发生肢体肿胀的102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对这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对应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肿胀症状的改善情况、各项GCQ评分和VAS评分。结果:在术后1 d,两组患者中下肢肿胀症状严重程度为重度、中度、轻度患者的占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7 d,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中下肢肿胀症状严重程度为重度、中度、轻度患者的占比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其生理评分、心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实施对应性护理可有效缓解其肢体肿胀、疼痛等症状。

下肢骨折;肢体肿胀;对应性护理

下肢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此病患者多为老年人。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下肢骨折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进行手术治疗是临床上治疗下肢骨折的主要方法。临床调查发现,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在术后常会发生肢体肿胀。发生肢体肿胀的此病患者若未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可发生骨折延迟愈合、肢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1]。有学者指出,对下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实施对应性护理可有效地缓解其临床症状,促进其骨折处的愈合和肢体功能的恢复。为了进一步探讨对下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实施对应性护理的临床效果,笔者对在柳州市工人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后发生肢体肿胀的102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了分组比较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的纳入标准

经X线检查被确诊患有下肢骨折。2)知情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2 病例的排除标准

患有多发性下肢骨折。2)患有开放性下肢骨折。3)患有意识障碍、智力障碍或语言障碍。4)患有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的疾病。5)有食物或药物过敏史。

1.3 病例的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柳州市工人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后发生肢体肿胀的102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102例患者中有男57例,女45例,其年龄为19~73岁,平均年龄(43.3±12.7)岁;其病程为1~5 d,平均病程(1.25±0.9)d。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4 护理方法

对这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包括术前为其介绍手术方法、术后监测其生命体征、对其进行体位护理、心理疏导和指导其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等。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对应性护理。护理方法是:1)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导致其发生肢体肿胀的原因,使其了解肢体肿胀是一种应激反应,并告知其不要过度紧张。告知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嘱咐其尽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2)用药护理。护理人员遵医嘱将黄前速效消肿膏均匀地涂抹在患者的肢体肿胀处,药膏厚度为0.2~0.3 cm。涂抹的范围略超出肢体肿胀的范围。3)冷敷、热敷患肢。在术后1~2 d,护理人员将浓度为75%的乙醇溶液和生理盐水配置成浓度为10%~20%的乙醇盐水。将乙醇盐水注入冰袋中,用毛巾包裹冰袋后,将冰袋敷于患者的手术切口处20 min,3次/d。在术后3~4 d,护理人员在水袋中加入50~60℃的热水,用毛巾包裹水袋后,将水袋敷于患者的手术切口处20 min,3次/d。在进行冷敷、热敷时,应注意观察患者患肢的具体情况,并询问其患肢的感受,以防止其发生冻伤或烫伤。4)按摩患肢。在术后48 h,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患肢趾关节、踝关节的被动屈伸运动,并挤压、按揉其腓肠肌和四头肌。按摩时应注意避开患者的手术切口,保持动作轻柔,并循序渐进地增加按摩的力度。

1.5 观察指标

在术后3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判定两组患者疼痛症状的严重程度。在术后7 d,采用舒适状况量表(GCQ)评价两组患者的舒适度。该量表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环境等4个维度。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舒适度越高。

1.6 肢体肿胀程度的判定标准

在术后1 d和7 d,观察两组患者下肢肿胀的情况。无肿胀:患者的下肢未发生肿胀。轻度肿胀:患者下肢皮肤的温度和形态基本正常,但皮肤的纹理变浅。中度肿胀:患者的下肢明显肿胀,皮肤温度有所升高,皮肤的纹理消失。重度肿胀:患者的下肢皮肤较紧张,且出现水泡[2]。

1.7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下肢肿胀症状改善情况的比较

在术后1 d,两组患者中下肢肿胀症状严重程度为重度、中度、轻度患者的占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7 d,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中下肢肿胀症状严重程度为重度、中度、轻度患者的占比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下肢肿胀症状改善情况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GCQ评分和VAS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其生理评分、心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GCQ评分和VAS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GCQ评分和VAS评分的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GCQVAS评分生理 心理 环境 社会文化对照组(n=51)25.9±3.730.1±3.725.1±1.213.6±1.34.2±0.9观察组(n=51)30.0±2.2*35.6±3.6*26.3±1.814.9±1.52.3±0.8*

3 讨论

下肢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科创伤性疾病。进行手术治疗是临床上治疗下肢骨折的主要方法。临床调查发现,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在术后常会发生肢体肿胀。发生肢体肿胀的此病患者若未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可发生骨折延迟愈合、肢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在本次研究中,柳州市工人医院采用对应性护理方案对51例下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笔者认为,这主要与以下原因有关:1)为患者讲解有关下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知识,能提高其对该病的认识程度,使其能够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积极地进行肢体功能锻炼。2)本次研究中使用的黄前速效消肿膏是一种中成药,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炎性物质吸收、消肿、止痛等作用。3)本次研究中用于对患肢进行冷敷的冰袋中灌注的是低浓度乙醇盐水。乙醇盐水的凝固点较低,其在较低的温度下可保持冰沙状[3]。用毛巾包裹冰袋后,可随意调整冰袋的形状,使其更好的贴合于患肢。用冰袋冷敷患肢可快速降低患肢血管的通透性,缓解患肢充血水肿的症状。在术后3~4 d热敷患肢可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从而可减轻患肢肿胀的症状。4)按摩患肢可促进患肢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可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

综上所述,对下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实施对应性护理可有效缓解其肢体肿胀、疼痛等症状。

[1] 金丽华,徐海英,倪霞.对四肢骨折术后发生肢体肿胀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3):98-100.

[2] 王艳霞,车爱枝.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4):90-92.

[3] 庞郁,何泽坤,江新梅.对四肢骨折术后发生肢体肿胀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7):232-233.

R473

B

2095-7629-(2017)16-0249-02

陆洁,女,1988年10月出生,广西柳州人,本科学历,护师,从事创伤骨科护理研究

猜你喜欢

冰袋患肢肢体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家里多余的冰袋怎么处理
保鲜冰袋安全吗? 用完之后怎么扔?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肢体语言
小小冰袋作用大
肢体写作漫谈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使用一次性治疗巾制作个性化冰袋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