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路径护理在对小儿肺炎患者进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7-11-30鸿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6期
关键词:例数家属小儿

李 鸿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01厂医院儿科,四川 成都 610043)

临床路径护理在对小儿肺炎患者进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李 鸿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01厂医院儿科,四川 成都 610043)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CNP)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近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01厂医院儿科收治的168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儿分为CNP组和常规组。对所有患儿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CNP组患儿进行临床路径护理。观察两组患儿治疗的效果、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住院的时间、治疗的费用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与常规组患儿相比,CNP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较高,其肺部湿啰音改善的时间、发热改善的时间、咳嗽改善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均较短,其治疗费用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炎患儿进行临床路径护理可提高其治疗的效果,促进其临床症状快速改善,减少其治疗的费用,提高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临床路径护理;小儿;肺炎

肺炎是小儿的常见病之一。小儿全身各器官的发育不完善,免疫力较低,易被肺炎病原体感染,进而发生肺炎。该病在春季和秋季的发生率较高[1]。小儿的自律性较差,对治疗的依从性较低。因此,在对肺炎患儿进行治疗的同时,需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系统化、有针对性的护理[2]。临床路径护理(CNP)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护理计划,并根据护理计划对其进行护理的一种护理模式。为探讨临床路径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01厂医院对近期儿科收治的部分肺炎患儿进行临床路径护理,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01厂医院儿科收治的168例肺炎患儿。本次研究开展前与所有患儿家属进行沟通,告知其本次研究的相关信息和注意事项,并让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将这些患儿分为CNP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患儿中有男性患儿46例,女性患儿38例;其年龄为3~7岁,平均年龄为(5.2±2.8)岁;其病程为3~7 d,平均病程为(4.2±1.2)d。CNP组患儿中有男性患儿43例,女性患儿41例;其年龄为4~9岁,平均年龄为(5.4±3.1)岁;其病程为4~9 d,平均病程为(4.3±0.9)d。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使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方法进行治疗。对常规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具体的方法是:为患儿家属讲解与肺炎有关的知识、治疗方法及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将病房的温度控制在22~26℃之间,将湿度控制在50%~55%之间。适当使用遮光帘,保持病房内光线柔和。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尽量避免噪音干扰患儿休息。禁止患儿食用胆固醇含量高、有刺激性的食物。督促患儿用药,监测其用药的速度和时间。避免让患儿进行剧烈的运动。在患儿进行适量的运动后,让其饮用温开水。在此基础上,对CNP组患儿进行临床路径护理。具体的方法是:1)在患儿入院时,热情地接待患儿及其家属。为患儿及其家属介绍责任护士、主治医师、病区的环境、作息时间、探视时间及陪护制度。在病房内增加一些患儿喜欢的装饰,如卡通贴纸等。适当为患儿播放动画片、儿歌,缓解其烦躁的情绪。在病区内设置供患儿玩耍的童趣乐园。每天对童趣乐园中的物品进行消毒。2)在患儿的病情处于急性期时,每3 h监测一次生命体征。让严重缺氧的患儿以高流量进 行吸氧。在患儿吸氧时严密监测其生命体征,控制其吸氧的时间,防止其发生氧中毒。经常与患儿进行沟通,与其聊一些快乐的事或其感兴趣的话题,消除其烦躁、紧张、恐惧的情绪。每3 h为患儿进行一次翻身、叩背,促进其排出肺部的痰液。3)在患儿的病情进入稳定期后,让其进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热量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遵循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每天为患儿清洁2次口腔,避免其发生口腔病变。4)在患儿的病情进入康复期后,让其加强运动,注意保暖。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的效果、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及治疗的费用。在患儿出院时,使用该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将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率=(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患儿的临床症状在治疗3 d内全部消失。显效:患儿的临床症状在治疗3~4 d全部消失。有效:患儿的临床症状在治疗5~6 d全部消失。无效:患儿的临床症状在治疗6 d后仍未全部消失。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的效果

CNP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的效果[n(%)]

2.2 两组患儿的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CNP组患儿的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高于常规组患儿的家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的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2.3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

CNP组患儿肺部湿啰音改善的时间为(5.97±0.36)d,发热改善的时间为(4.11±1.07)d,咳嗽改善的时间为(5.38±1.17)d,住院的时间为(9.03±1.31)d,治疗的费用为(2198.32±201.91)元。常规组患儿肺部湿啰音改善的时间为(8.97±2.65)d,发热改善的时间为(6.82±1.79)d,咳嗽改善的时间为(8.01±1.86)d,住院的时间为(13.98±3.82)d,治疗费用为(2698.98±582.22)元。CNP组患儿肺部湿啰音改善的时间、发热改善的时间、咳嗽改善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患儿,其治疗费用低于常规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肺炎是儿科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该病可严重威胁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在肺炎患儿进行治疗时,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有助于快速消除其临床症状,改善其预后。临床路径护理是一种具有预见性、计划性和目的性的护理模式。对肺炎患儿进行临床路径护理不仅能促进其快速康复,还能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管理能力及进行护理服务的质量[3]。

综上所述,对肺炎患儿进行临床路径护理可提高其治疗的效果,促进其临床症状快速改善,减少其治疗的费用,提高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 张彩香.临床路径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大家健康旬刊,2015,10(5):244-245.

[2] 陈英兰.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5):89-90.

[3] 刘兴华,刘筱.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23):1682-1683.

R725.6

B

2095-7629-(2017)16-0228-02

李鸿,女,1976年6月1日出生,甘肃白银人,汉族,学历为大专,主管护师 ,研究方向为儿科护理

猜你喜欢

例数家属小儿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小儿涵之三事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更正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