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优质护理在对急诊科危重患者进行住院转运中的应用价值

2017-11-30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6期
关键词:危重急诊科优质

张 旭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江苏 南通 226300)

浅论优质护理在对急诊科危重患者进行住院转运中的应用价值

张 旭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江苏 南通 22630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急诊科危重患者住院转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急诊科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66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转运护理组和优质转运护理组,每组各有33例患者。在对两组患者进行住院转运的过程中,对常规转运护理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优质转运护理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住院转运的用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与常规转运护理组患者相比,优质转运护理组患者住院转运的用时更短,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转运护理组患者家属相比,优质转运护理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到急诊科危重患者的住院转运中,能有效地缩短其住院转运的用时,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优质护理;急诊科危重患者;住院转运

对急诊科的危重症患者进行住院转运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有研究显示,在对急诊科的危重症患者进行住院转运的过程中,若护理不当就容易使其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从而可加重其病情,延长其住院的时间[1]。优质护理是当代医学领域新兴的一种护理模式。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探讨优质护理在急诊科危重患者住院转运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急诊科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66例危重患者。随机将这66例患者分为常规转运护理组(n=33)和优质转运护理组(n=33)。在常规转运护理组患者中,有女17例,男16例;其年龄为21~72岁,平均年龄为(41.7±1.36)岁。其中,有颅脑外伤患者9例,心肌梗死患者6例,急腹症患者7例,心力衰竭患者4例,其他重症疾病患者7例。在优质转运护理组患者中,有女18例,男15例;其年龄为23~70岁,平均年龄为(42.8±2.65)岁。其中,有颅脑外伤患者10例,心肌梗死患者7例,急腹症患者5例,心力衰竭患者5例,其他重症疾病患者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住院转运的过程中,对常规转运护理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优质转运护理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1)对常规转运护理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方法是:为患者开放绿色通道,由急诊科的护理人员直接将患者护送至病房,入院手续由患者家属或医护人员补办。对于对行动不便或病情危重的患者,要采用安全的方法(如采用轮椅、车床等)将其送至病房。2)对优质转运护理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方法是:(1)住院转运前的护理。护理人员要详细地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患者的病情,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住院转运可能产生的风险,在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开展住院转运工作。另外,护理人员还要提前通知相关的科室做好接待患者的工作,详细向该科室交代需要准备的药物和抢救用品,确保接诊的顺利。(2)住院转运中的护理。①由具有丰富抢救经验和较强应急能力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住院转运。在转运患者的过程中,要做好其防护工作,并密切观察其病情的变化情况。在必要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应遵医嘱为患者留置引流管或对其进行机械通气。②部分患者在转运期间的情绪较为激动,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必要的约束,以免其因情绪激动而导致病情加重。③在转运患者的途中,应协助其保持安全、舒适的体位。对于昏迷且发生呕吐的患者,应用车床对其进行转运,并使其保持侧卧位,以防其因误吸呕吐物而发生窒息。④在转运患者的过程中若遇到上下坡,护理人员应使患者保持头高位,以免其出现不适感。另外,在搬运患者时,要保持轻稳的动作,避免使用拉扯、拖拽等幅度较大的动作。⑤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护理人员在对其进行住院转运的过程中应对其实施必要的心理疏导,给予其适当的安慰和鼓励,从而改善其心理状态,使其保持稳定的情绪。(3)住院转运后的护理。在成功将患者转运至住院部后,急诊护士要与住院部护士做好患者的交接工作。交接的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心理状态、用药情况、体内管道的留置情况以及急诊医生的诊断结果等,同时向住院部护士交代患者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提醒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住院转运的用时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统计的结果进行比较。调查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总满意率=(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9.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转运用时的对比

优质转运护理组患者住院转运的平均用时为(21±1.36)min,常规转运护理组患者住院转运的平均用时为(33±1.36)min。优质转运护理组患者住院转运的用时短于常规转运护理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

常规转运护理组患者和优质转运护理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8.18%(6/33)和6.06%(2/33),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优质转运护理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常规转运护理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急诊科的危重患者进行住院转运的用时均较短,但却仍然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从而易导致其病情加重[2]。另外,患者及其家属的误解也容易引发护患纠纷。因此,临床上在对急诊科的危重患者进行住院转运的过程中,选择一种切实有效的护理方式对其实施护理干预十分必要。优质护理是一种先进的护理模式。将此护理模式应用到急诊科危重患者的住院转运中,能有效地缓解其不良情绪,减轻其痛苦,降低其住院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3]。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明,将优质护理应用到急诊科危重患者的住院转运中,能有效地缩短其住院转运的用时,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1] 穆爱兰,张秋玲.护理风险管理在加强急诊科患者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8(23):714-715.

[2] 陈文红,赵树娟,孙晔.急诊科患者院内转运专职护士岗位设置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4,9(5):410-411.

[3] 朱登凤.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1(10):96-98.

R473

B

2095-7629-(2017)16-0221-02

猜你喜欢

危重急诊科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