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对其进行抗结核治疗的效果

2017-11-30孟小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6期
关键词:空洞抗结核肺结核

孟小华

(河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河北 石家庄 050091)

浅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对其进行抗结核治疗的效果

孟小华

(河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河北 石家庄 050091)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对其进行抗结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期间某院收治的30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和3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30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设为研究组,将3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设为比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观察并比较其肺部空洞形成的情况和病灶分布的情况。然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抗结核治疗,比较其治疗的效果。结果:1)比照组患者肺部空洞的形成率为10%,研究组患者肺部空洞的形成率为3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比照组中病灶位于上肺部的患者有26例(占86.67%),病灶位于中下肺部的患者有4例(占13.33)%;研究组中病灶位于上肺部的患者有20例(占66.67%),病灶位于中下肺部的患者有10例(占33.33%)。两组患者病灶分布的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2个月后,比照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和肺部空洞的缩小率均高于研究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比照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和肺部空洞的缩小率均高于研究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肺部空洞的形成率较高,且其病灶的分布情况与单纯肺结核患者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的效果一般。肺结核患者一旦合并糖尿病,就会增加其抗结核治疗的难度。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抗结核治疗

肺结核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该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1]。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咳痰、咯血、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盗汗、乏力、消瘦等。肺结核患者一旦合并糖尿病,就会进一步降低其抵抗力,加重其病情,增加其痛苦。临床研究表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单纯肺结核患者存在一定的差异性[2]。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对其进行抗结核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期间某院收治的30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和3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这60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中规定的肺结核的诊断标准,均经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得到确诊。其中,30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的病情均符合《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医学诊治标准》(2014)[3]中规定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在这60例患者中,排除临床资料缺失、非自愿参与本研究、患有血液系统疾病或全身免疫系统疾病、存在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以及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的患者。将30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设为研究组,将3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设为比照组。在研究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其年龄为41~82岁,平均年龄为(56.46±3.68)岁。在比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其年龄为42~81岁,平均年龄为(56.32±3.7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对两组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方法是:用KH200-1型X线机对患者进行检查。将电压设为220 V,将电流设为0.5~5 mA,将照射的时间设为0.04~6.1 s,将照射的频率设为50 Hz。对患者进行侧位摄片和前位摄片[4]。2)对两组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肺部空洞形成率和病灶分布情况的比较

比照组患者肺部空洞的形成率为10%(3/30),研究组患者肺部空洞的形成率为30%(9/3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照组中病灶位于上肺部的患者有26例,占86.67%,病灶位于中下肺部的患者有4例,占13.33%;研究组中病灶位于上肺部的患者有20例,占66.67%,病灶位于中下肺部的患者有10例,占33.33%。两组患者病灶分布的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2个月及6个月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2个月后,比照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和肺部空洞的缩小率均高于研究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比照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和肺部空洞的缩小率均高于研究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患者均进行抗结核治疗,方法是: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对其进行治疗。异烟肼的用法是:口服,0.3 g/d,连续用药12个月。利福平的用法是:口服,0.75 g/d,连续用药12个月。吡嗪酰胺的用法是:口服,1.5 g/d,连续用药12个月。乙胺丁醇的用法是:口服,0.75 g/d,连续用药12个月。同时,对研究组患者进行降糖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应根据其病情而定,连续治疗12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肺部空洞形成的情况和病灶分布的情况。治疗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和肺部空洞的缩小率。

1.4 统计学处理

表1 治疗2个月及6个月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肺结核与糖尿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核分枝杆菌可对患者胰岛素受体的功能产生影响,进而导致其胰岛素分泌减少[5]。另外,肺结核患者普遍存在发热的症状,从而可使其能量消耗增加或发生组织中毒性缺氧,进而可导致其出现胰岛素功能障碍[6-7]。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肺部空洞的形成率高于比照组患者。这说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肺部空洞。本次研究的结果还显示,接受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和肺部空洞的缩小率均低于比照组患者。这说明肺结核患者一旦合并糖尿病,就会对其抗结核治疗的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临床上在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综合考虑其病情,观察其血糖水平的波动情况,给予其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其临床疗效[8]。

综上所述,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肺部空洞的形成率较高,且其病灶的分布情况与单纯肺结核患者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的效果一般。肺结核患者一旦合并糖尿病,就会增加其抗结核治疗的难度。

[1] 刁丽丽.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抗结核治疗的疗效观察[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6,22(4):285-286,293.

[2] 刘明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45例的临床特点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7(63):104.

[3] 杨莹,吴捷.老年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5,15(4):480-482.

[4] 张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116例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3):1280-1281.

[5] 谭敏.肺结核合并糖尿病63例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4,27(10):147-148.

[6] 牛象龙.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8(9):215.

[7] 沈小静.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及控制血糖对疗效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6,6(7):113-114.

[8] 陈健儿.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4):30-32.

R563

B

2095-7629-(2017)16-0097-02

猜你喜欢

空洞抗结核肺结核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空洞的眼神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疣状皮肤结核合并继发型肺结核1例
链霉菌CPCC 203702中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主要高危人群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用事实说话胜过空洞的说教——以教育类报道为例
82例初治与复治肺结核患者HBsAg携带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