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节质量控制法在输血检验流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7-11-30李惠霞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6期
关键词:控制法控制组流程

李惠霞

(第264医院输血科,山西 太原 030001)

环节质量控制法在输血检验流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李惠霞

(第264医院输血科,山西 太原 030001)

目的:探讨环节质量控制法在输血检验流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第264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常规检验组和质量控制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在对两组患者进行输血治疗的过程中,对常规检验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输血检验流程进行输血检验,对质量控制组患者采用环节质量控制法进行输血检验,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输血性感染的发生率、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及对输血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结果:1)质量控制组患者输血性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常规检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质量控制组患者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低于常规检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质量控制组患者对输血治疗效果的总满意率高于常规检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血检验流程中采用环节质量控制法不仅能降低患者输血性感染的发生率,同时还能减少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提高其对输血治疗效果的满意度。

环节质量控制法;输血检验流程;输血性感染;医疗纠纷;满意度

输血是临床治疗和急救中的一项重要医疗措施,其主要目的是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保障,挽救其生命。在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需要鉴定其血型,了解其是否患有传染病,同时还要重视血液标本的采集过程,加强对输血检验流程进行质量控制,以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系数[1]。临床研究表明,将环节质量控制法应用到输血检验流程中,能降低患者输血性感染的发生率,对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以及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均具有重要的意义[2]。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探讨环节质量控制法在输血检验流程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第264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100例患者。这100例患者均因外伤导致出血过多而接受输血治疗。其中,排除临床资料缺失和非自愿参与本研究的患者。随机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常规检验组和质量控制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在常规检验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其最小年龄为16岁,最大年龄为76岁,平均年龄为(50.2±5.6)岁。致伤原因:有23例患者因发生交通事故致伤,有16例患者被重物砸伤,有11例患者从高处坠落致伤。在质量控制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其最小年龄为17岁,最大年龄为74岁,平均年龄为(51.7±5.3)岁。致伤原因:有25例患者因发生交通事故致伤,有15患者被重物砸伤,有10例患者从高处坠落致伤。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输血治疗的过程中,对常规检验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输血检验流程进行输血检验,对质量控制组患者采用环节质量控制法进行输血检验。1)对常规检验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输血检验流程进行输血检验的方法是:在为患者输血前,要仔细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和输血样品的记录信息,并留取其血样,以防发生医疗纠纷。在对患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时要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操作[3]。2)对质量控制组患者采用环节质量控制法进行输血检验的方法是:(1)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明确其是否患有血液疾病,是否能够接受输血治疗。(2)建立血液质量控制制度,严格规定血液保存的时间、温度等各项参数。(3)在对患者进行血液标本采集时,要将采集好的血液标本立即注入试管中,贴好标签后封存,以防血液标本出现稀释、凝血或污染等情况。(4)在为患者输血前,需对其进行交叉配血实验。若实验的结果显示上清液呈正常的血清状颜色则表示实验合格,可以使用此血液为患者输血,反之则不能使用此血液为其输血。(5)完善患者的输血信息,避免出现随意记录输血信息或信息记录不全等问题。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输血性感染的发生率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并对统计的结果进行比较。调查两组患者对输血治疗效果的满意度。(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总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对输血治疗效果的总满意率、输血性感染的发生率以及医疗纠纷的发生率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输血性感染发生率的对比

在常规检验组患者中,有8例患者发生输血性感染,其输血性感染的发生率为16.0%(8/50);在质量控制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输血性感染,其输血性感染的发生率为2.0%(1/50)。质量控制组患者输血性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常规检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6.427,P<0.05)。

2.2 两组患者医疗纠纷发生率的对比

在常规检验组患者中,有5例患者发生医疗纠纷,其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为10.0%(8/50);在质量控制组患者中,没有患者发生医疗纠纷,其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为0%(0/50)。质量控制组患者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低于常规检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8.095,P<0.05)。

2.3 两组患者对输血治疗效果满意度的对比

质量控制组患者对输血治疗效果的总满意率高于常规检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输血治疗效果满意度的对比

3 讨论

在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时,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因此必须要保障血液的质量,以降低患者的输血反应、保障其输血安全[4]。环节质量控制是指为了使产品(或服务)达到质量要求而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进行环节质量控制的目的是消除质量环上所有可能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以达到质量要求,获取经济效益。近年来,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将环节质量控制法应用到输血检验流程中,能降低患者输血性感染的发生率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5]。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在输血检验流程中采用环节质量控制法不仅能降低患者输血性感染的发生率,同时还能减少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提高其对输血治疗效果的满意度。

[1] 杨竞.血型实验室输血安全分析及输血检验质量控制[J].世界中医药,2016,11(B6):1695-1696.

[2] 黄原,朱月武.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实现输血全过程管理[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6,18(2):164-167.

[3] 沈伟庆.输血检验流程的临床质量控制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6):90-91.

[4] 王冬兰.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5,15(15):254-255.

[5] 闫震.做好临床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2):156-157.

R457

B

2095-7629-(2017)16-0088-02

猜你喜欢

控制法控制组流程
量化控制法指导髌骨粉碎性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效果观察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给商品起名字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不对称电压的综合有源控制法
现象时间控制法回收沥青空白试验研究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对英语综合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