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辨证疗法联合新型火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探究

2017-11-30高尚忠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6期
关键词:火针腰椎间盘下肢

席 君,高尚忠

(新疆昌吉州中医医院针灸科,新疆 昌吉 831100)

中医辨证疗法联合新型火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探究

席 君,高尚忠

(新疆昌吉州中医医院针灸科,新疆 昌吉 831100)

目的:探讨联用中医辨证疗法和新型火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将某院收治的5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火针治疗和中医烫疗,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中医辩证治疗和新型火针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1周、3个月、6个月和1年时,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中医辨证疗法和新型火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较为理想。

中医辩证疗法;新型火针疗法;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病。此病患者的腰椎间盘会发生退行性病变,使其腰椎间盘的内容物通过纤维环的薄弱部位向外突出,导致其神经根受到压迫,从而使其出现腰腿疼痛的症状[1]。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此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临床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常进行非手术治疗。近年来,中医疗法在此病的治疗中广为应用。为了探讨联用中医辨证疗法和新型火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54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174例,女性96例;其平均年龄为(43.1±11.3)岁,平均病程为(2.1±0.8)年。在这些患者中,一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有168例,两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有89例,三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有13例;腰部合并臀部疼痛的患者有55例,腰部合并下肢疼痛的患者有119例,下肢麻木、疼痛的患者有80例,下肢肌力减退的患者有16例。这些患者VAS的评分平均为(7.1±2.7)分,其JOA的评分平均为(12.4±1.6)分。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175例,女性95例;其平均年龄为(42.6±11.7)岁,平均病程为(2.1±0.9)年。在这些患者中,一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有171例,两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有84例,三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有15例;腰部合并臀部疼痛的患者有56例,腰部合并下肢疼痛的患者有116例,下肢麻木、疼痛的患者有83例,下肢肌力减退的患者有15例。这些患者VAS的评分平均为(7.2±3.8)分,其JOA的评分平均为(12.3±1.4)分。两组患者腰椎间盘内的突出物占椎管面积的1/4~1/2,其后纵韧带完好无游离的髓核。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1.2 纳入标准[3]

1)有腰部外伤史、慢性腰肌劳损史、受寒湿史的患者;2)存在腰部疼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的患者;3)脊柱侧弯、脊柱生理弧度消失、腰部活动受限的患者;4)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的感觉敏感性增强或迟钝、进行直腿抬高试验的结果呈阳性、膝跳反射减弱或消失的患者。5)未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和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火针治疗和中医烫疗。1)进行传统火针治疗的方法是:腰部的针刺穴位包括命门穴、阳关穴、肾俞穴、大肠俞穴、夹脊穴。下肢的针刺穴位包括合阳穴、冲阳穴、委中穴、飞扬穴、承山穴、承付穴、昆仑穴、殷门穴、阳陵泉穴。在进行针刺治疗时,让患者取俯卧位,暴露其腰部及下肢,指导其放松身体。用碘伏对相应穴位的皮肤进行消毒,将一次性毫针的针尖放在酒精灯上烧红。快速将针刺入上述穴位,只捻不提,以患者针刺的穴位产生酸麻肿胀感为宜。每日治疗1次,治疗7 d为一个疗程。2)烫疗方的药物组成是:伸筋草240 g,红藤180 g,川牛膝90 g,川乌、川芎、防风、桑寄生各60 g,当归、红花各45 g,甘草、羌活、续断、独活各30 g。用清水将药包浸泡30 min后蒸煮1 h。当药包的表面温度降至45℃左右时,用治疗巾包裹药包放在患者的患处,直至药包冷却。每日治疗1次,治疗7 d为一个疗程。

1.3.2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法 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中医辩证治疗和新型火针治疗。1)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是:为湿热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二妙散进行治疗。该药方的药物组成是:黄柏、龟版、萆薢、知母各6 g,苍术3 g。为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 者使用甘姜苓术汤进行治疗。该药方的药物组成是:干姜、茯苓各12 g,甘草、白术各6 g。为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身痛逐瘀汤进行治疗。该药方的药物组成是:桃仁、红花、当归、牛膝各9 g,川芎、甘草、没药、灵脂、地龙各6 g,秦艽、羌活、香附各3 g。为气血两虚型和风寒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独活寄生汤进行治疗。该药方的药物组成是:独活9 g,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6 g。为脾肾阳虚型和寒凝经脉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阳和汤进行治疗。该药方的药物组成是:熟地30 g,鹿角胶9 g,白芥子6 g,肉桂、生甘草各3 g,麻黄、姜炭各2 g。为肝肾阴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左归丸合六味地黄汤进行治疗。该药方的药物组成是:熟地15 g,山茱萸肉、山药各12 g,丹皮、泽泻、茯苓各10 g。将上述药方用清水煎煮,弃渣取汁。所得药液每日服1剂,分两次服用。2)进行新型火针治疗的方法是:在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检查,确保其不存在进行新型火针治疗的禁忌证。对穿刺部位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使用C型臂X线透视机找到患者发生病变的椎间隙[3]。在L2~5椎间盘的后正中线外侧9 cm处进针,刺入椎间隙。在L5和S1椎间隙处,将C型臂X线透视机向患者的头侧倾斜,使终板平行,沿着安全三角方向进针,将穿刺针刺入椎间盘内。分别对患者进行感觉刺激(50 Hz)和运动刺激(2 Hz)。确认患者未出现下肢肌肉收缩和疼痛的症状后,将首次射频的温度设置为60℃。每次增加10℃,每次射频治疗持续的时间为2 min,射频的最高温度为90℃。射频治疗结束后,取出射频电极,在套管针尾注入5 ml浓度为50μg/ml的臭氧。然后将套管针退至椎间盘纤维环外的椎间孔附近,再注入30 ml、浓度为30μg/ml的臭氧。拔出套管针,在针孔处贴上无菌敷贴。治疗结束后,指导患者卧床休息1 d。

1.4 疗效判定标准

1)在进行治疗前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的程度。该评分法的总分为1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的症状越严重。用腰椎JOA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腰椎的功能。该评分法的总分为29分。得分越低,表示患者腰椎的功能越差。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判定标准是:(1)优:治疗后,患者腰腿疼痛的症状消失,其下肢的活动能力完全恢复。进行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的腰椎间盘内无突出物。(2)良:治疗后,患者偶有腰腿不适,其下肢的运动能力有明显改善。进行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腰椎间盘内的突出物消失或变小。(3)可:治疗后,患者腰腿不适的症状有所缓解,其下肢的运动能力有所改善。进行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腰椎间盘内的突出物变小。(4)差: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进行影像学检查发现其腰椎间盘的突出物无明显变化。优良率=(总例数-治疗效果为可和差的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其VAS评分和JOA评分的比较

与进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有所降低,其JOA评分有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周、3个月、6个月和1年时,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其VAS评分和JOA评分的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其VAS评分和JOA评分的比较(分,±s)

项目 治疗前 治疗1周 治疗1月 治疗3月 治疗6月 治疗1年VAS评分对照组7.2±3.85.5±1.43.7±1.22.3±1.12.2±1.01.7±0.5观察组7.1±2.74.0±1.22.1±1.31.8±1.01.5±1.01.0±0.2 JOA评分对照组12.3±1.414.2±4.115.5±4.517.2±5.120.8±6.422.7±6.8观察组12.4±1.615.9±4.818.1±5.220.9±5.825.1±5.726.2±7.3

3 讨论

目前,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安全性已经得到临床上的普遍认可[4]。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痹症”“腰痛”的范畴。此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包括:湿热痹阻型、寒湿痹阻型、气滞血瘀型、气血两虚型、风寒痹阻型、脾肾阳虚型、寒凝经脉型、肝肾阴虚型。中医临床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常进行补肝肾、调血气、强筋骨、祛湿浊的治疗,以修复其突出椎间盘的纤维环,解除神经根受到的压迫,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5]。

传统火针疗法是将毫针放在火上烧红后迅速刺入人体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此疗法具有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祛寒除湿、消症散结、去腐排脓、生肌敛疮、益肾壮阳等功效。此疗法常被用于治疗多种痛症(颈肩痛、腰腿痛、关节痛、头痛)、皮肤病(痤疮、带状疱疹、湿疹、白癜风、银屑病)、妇科病(产后风、子宫肌瘤)及慢性、难治性疾病(面肌痉挛、静脉曲张)。

近年来,CT机、MRI机、C型臂X线透视机等影像学检查仪器被广泛地应用于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火针治疗中。这些检查仪器的出现使深层的定位取穴和针刺成为可能。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将现代的射频技术和氧化原理与导针穿刺技术相结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新型火针治疗。该联合技术可以使靶点的髓核凝固、收缩,减少椎间盘内的压力,促进髓核回缩,减轻神经根受到的压力,从而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患者的椎间盘内注入臭氧,可以使髓核变小。

总之,联用中医辨证疗法和新型火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较为理想。

[1] 郑秀华,张挺,徐海红.腰椎牵引配合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医正骨,2013,25(6):51.

[2] 陈莉秋,张娜,马庭秀,等.动力灸结合针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2) :265-267.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50-151.

[4]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68-372.

[5] 呼春,张郡,刘钦毅.联合微创疗法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3):156-158.

R246

B

2095-7629-(2017)16-0039-03

猜你喜欢

火针腰椎间盘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火针治疗慢性湿疹的研究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神奇的火针疗法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中医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78例临床观察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