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

2017-11-30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6期
关键词:胆碱酯酶活动性有机磷

王 玉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病区,江苏 徐州 221002)

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

王 玉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病区,江苏 徐州 221002)

目的:探讨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于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3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干预组(15例)和心理干预组(15例)。对常规干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心理干预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对治护依从性的优良率、胆碱酯酶活动性恢复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结果:心理干预组患者对治护依从性的优良率高于常规干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组患者胆碱酯酶活动性恢复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常规干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提高其对治护的依从性,缩短其胆碱酯酶活动性恢复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

有机磷农药中毒;心理护理;胆碱酯酶;依从性

有机磷农药是我国用量最大的一种杀虫剂。有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全世界发生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人数有数百万,其中死亡的人数约有30万。临床研究表明,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安抚其不安的情绪,减少其应激发应,对提高其抢救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1-2]。在本文中,笔者就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于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3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这30例患者分为常规干预组(15例)和心理干预组(15例)。在常规干预组患者中,有男6例,女9例;其最小年龄为21岁,最大年龄为66岁,年龄均值为(34.72±6.88)岁;其抢救的用时为0.4~4.3 h,平均用时为(2.6±0.3)h。在心理干预组患者中,有男5例,女10例;其最小年龄为22岁,最大年龄为67岁,年龄均值为(35.84±7.05)岁;其抢救的用时为0.7~4.8 h,平均用时为(2.8±0.4)h。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常规干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对其进行体位护理、病情观察、洗胃护理、吸氧护理、用药干预、呼吸道护理、饮食干预和健康宣教等。对心理干预组患者在进行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具体的方法是:1)首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1)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多存在自卑、轻生、焦虑等不良心理,主要是因为在发生有机磷农药中毒前,患者多存在生活、工作不顺等情况,导致其悲观厌世。另外,在中毒后,一些患者会发生肢体功能障碍,使其感觉自我价值丧失,进而产生消极的情绪。(2)部分患者在抢救成功后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康复,在这一过程中易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3)部分患者担心进行救治会给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而产生不良情绪[3-4]。(4)由于多数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属于自服毒药,其对周边的环境非常敏感,自尊心很强,会因担心周围人的嘲笑和轻视而产生自卑心理,从而致使其封闭内心,拒绝与外界交流。(5)部分患者急切希望能尽早康复,错误地估计康复训练的效果,盲目地进行运动和锻炼,导致其病情加重,进而出现负面情绪[5]。2)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方法:(1)护理人员在接待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时,态度要亲切温和,认真听取其述求,了解其服毒的全过程,找到其轻生的原因。然后针对其轻生的原因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让其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性,帮助其调整好心态,使其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另外,要鼓励患者勇敢地面对今后的生活,使其克服心理障碍。(2)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家属给予患者必要的精神鼓励,并且让患者认识到接受治疗的重要性[6]。对于病情不严重的患者,可以鼓励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也可以让已经康复或快要康复的病友分享治疗的经验,从而使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3)为了维护患者的尊严,护理人员应注意保护其隐私,坚决不向外界透露其个人信息。对于抵触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掌握好与其进行沟通的技巧,避免加重其抵触情绪。(4)加强对患者进行社会支持。临床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营造温馨和谐的生活氛围,定期组织病友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心态积极的病友开导和劝慰患者,引导其消除心理阴影,塑造其新的人生观。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对治护的依从性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优:患者的心理处于健康的状态,能比较主动地接受治疗和护理。良:患者的心理基本处于平静的状态,能比较平静地接受治疗和护理。差:患者的心理状态较差,不能配合治疗和护理。优良率=(优的例数+良的例数)/总例数×100%。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胆碱酯酶活动性恢复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6.0软件对本文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治护依从性优良率的比较

心理干预组患者对治护依从性的优良率为100%,常规干预组患者对治护依从性的优良率为66.67%。心理干预组患者对治护依从性的优良率高于常规干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治护依从性优良率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胆碱酯酶活动性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的比较

心理干预组患者胆碱酯酶活动性恢复的平均时间和住院的平均时间分别为(7.2±1.7)h和(9.2±3.1)d,常规干预组患者胆碱酯酶活动性恢复的平均时间和住院的平均时间分别为(9.0±2.2)h和(15.0±2.7)d。心理干预组患者胆碱酯酶活动性恢复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常规干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胆碱酯酶活动性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的比较

3 讨论

有机磷农药根据其毒性的差异可分为高毒、中毒和低毒三个级别。有机磷农药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及完整的皮肤和粘膜进入人体,抑制人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的分泌,使乙酰胆碱积聚,从而引起毒蕈碱样症状、烟碱样症状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可因肺水肿、脑水肿、呼吸麻痹而死亡。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容易出现迟发性猝死。另外,部分患者在有机磷农药中毒后8~14 d内可发生迟发性神经病。相关的研究表明,多数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心态均比较消极,因此临床上应给予其必要的心理护理,以消除其负面情绪,提高其抢救的成功率。通过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调动其对治疗的积极性,缓解其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减轻其因心理的应激反应而导致的生理功能障碍。

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提高其对治护的依从性,缩短其胆碱酯酶活动性恢复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

[1] 赵慧贤.心理护理干预对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6):107-108.

[2] 邓海平.心理护理干预对有机磷中毒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3,32(36):242-243.

[3] 罗冰.心理护理在有机磷中毒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2(3):214-215.

[4] 朱凤仙.心理护理干预对有机磷中毒患者住院日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79-80,85.

[5] 屠伟芬.心理护理对有机磷中毒患者急救时配合程度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0(12):285.

[6] 赵红梅.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治疗及心理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46(52):173.

R473

B

2095-7629-(2017)16-0018-02

王玉,女,汉族,1989年2月出生,籍贯:江苏徐州,本科学历,护师,研究方向:有机磷中毒的相关护理

猜你喜欢

胆碱酯酶活动性有机磷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金属活动性应用举例
华南胡椒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胆碱酯酶活性研究
有机磷化工废水治理方法探讨
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分析
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肺结核血小板参数、D-D检测的临床意义
有机磷改性纳米SiO2及其在PP中的应用
有机磷中毒致周围神经损害的电生理研究
固相萃取填料对有机磷农残萃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