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日梦森林
——邬建安的图像世界

2017-11-30王楠楠WangNannan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黄铜建安白日梦

王楠楠/Wang Nannan

展览链接:

白日梦森林:邬建安的图像世界

策展人:巫鸿

主办: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

协办:前波画廊

开幕时间:2017年7月14日下午6:30—8:30

展览时间:2017年7月14日—8月19日

展览地点: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

2017年7月14日,邬建安的新作展在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展开序幕,此次展览由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主办,前波画廊协办,是巫鸿教授为邬建安策划的第二个个人艺术展。艺术家驰骋于古今之间,把当下的人们对艺术的思考注入作品之中,变换着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并在不同的维度空间中进行展示。正如策展人巫鸿所介绍的:“此次展览展出的是邬建安为这个展览空间特别制作的两组作品。《五百笔》将绘画、剪纸、拼贴融合入一种新型的二维艺术形式。他先以水墨和国画颜料在宣纸上任意勾画,然后将这些笔迹剪刻下来再拼合为全新的图画。《白日梦森林》受到汉代青铜‘摇钱树’的启发,以二维的幻想动物形象构造出奇瑰的三维空间结构。这两个作品都是从民间剪纸中汲取概念,把这些概念转化为当代艺术的不同语言。它们充满了运动和活力,把具象和抽象的形体融合进无穷的变化之中。”①

本次展览以“图像”作为切入点,通过《五百笔》和《白日梦森林》两个系列新作,呈现艺术家对“文字与图像”“平面与立体”之间的关系与转换的思考和处理。清代艺术大家石涛曾提出“借古以开今”的艺术主张,阐述了对于文化艺术继承与创新的观念与主张,此种思想一直贯穿于邬建安的艺术创作生涯中,对于传统水墨艺术进行借用与转换,创作成符合当代艺术语境的艺术形式。《五百笔》属于纸上水墨水彩拼贴作品,是绘画、剪纸、拼贴相融合的综合体。饱蘸水墨颜料的大笔在宣纸上任意勾画,笔到之处意到,简单的笔画不受形式的拘束,自由自在,不塑造具体的形象重在个性的表达,用无意识的笔墨涂画营造出写意性的空间,涂鸦式的画面充满着思考性与现代性。每一个笔触既是一个单独的个体,组合在一起又是一个完整的画面。笔调与笔调之间相互融合、叠加、穿插,笔触与墨彩有轻有重,在无意的排置中互相纠缠,形成一种具有混沌感的不稳定关系,富于张力且充满动感。对于这些笔迹进行剪刻,进行全新的拼合,进入了一种新型的“二维艺术”形式创造。这些剪裁下来的笔画由不同的人绘制而成,经过重新组合后犹如单独的个体进入了一个大的群体之中,暗示着“个体与群体关系”的新阶段,也意味着传统艺术形式在新的时代有着截然不同的存在方式。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邬建安 松 黄铜 222×100×100 cm

邬建安 桃 黄铜 253×100×100 cm

邬建安 五百笔 #25 纸上水墨水彩拼贴 250×200 cm 2017年

邬建安 桐 黄铜 228×100×100 cm

艺术家在传统元素中充分汲取营养,并将此全部集中表现在艺术作品之中。《白日梦森林》是一件黄铜雕刻作品,将剪纸里面的形象立体化,用黄铜材料重新阐释,吸取汉代所流行的摇钱树的造型,以三维立体形态摆置在展览空间中。《白日梦森林》的整体工艺造型非常精细,镂空的处理方式与剪纸样式相差无几,一个个小造型中没有具体的形象,以辨认不清、充满动态的抽象样式而存在,它们之间相互牵连、支撑、渗透,仔细观察又会发现这些小元素有着类似猴子、女人体、鸟儿等形态,并重复出现,以某种方式回应着一个古老的剪纸、皮影艺术语言在今天的一个发生。另一方面,也通过释放媒介的特性和建构空间场域,促进观者和作品的沟通,增强作品开放性的同时,让观众更能理解与体会具有传统元素的艺术作品在当代语境中的表达。在观照个体存在和社会现实的同时对其进行更深层面的解读,让艺术作品的媒介语言以及造型语言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过渡转换,从而将抽象与具象完美结合,达到平面到立体化的快速进阶。从形态上对《五百笔》和《白日梦森林》进行对比,会发现两者都置身于细密繁复与一种综合性的语境之中。作品经历着从打乱、跨界到综合与超越等多个进程,让其在体现时代性的同时更有中国本土文化的标识性特征,从而超越传统平面“图像”的概念,发展到一种新型的“二维、三维艺术”形式创造中,在新的视角领略邬建安所建立起的“图像世界。”

邬建安 五百笔 纸上水墨水彩拼贴

注释:

①本段文字来自本次展览前言介绍。

猜你喜欢

黄铜建安白日梦
奇怪的白日梦
可爱的白日梦
建安区
无铅易切削黄铜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谫识——从不合时宜楔入
黄铜容器
黄铜笔头的一场革命
用于铸造电气元件的铝黄铜新材料研究
白日梦
在不幸的婚姻里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