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平五(高一)《毽球
——踢球与起球技术》教案

2017-11-30赵鑫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734300

中国学校体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毽球起球试教

赵鑫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734300)

水平五(高一)《毽球
——踢球与起球技术》教案

赵鑫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734300)

一、指导思想

根据现行课程标准,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满足学生运动的愿望,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起球的技术水平,发展身体的协调能力和控球能力,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意识,激发学生参与毽球运动的热情。

二、教材分析

毽球是从我国民间踢毽子游戏演变而来,踢毽球能增强身体各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锻炼价值较大。本课主要学习脚内侧踢球和正脚背起球技术,通过跳跃、举腿和屈体等有趣多样的动作,使身体各部位都能受到充分的锻炼,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质。本课为第6课时的第2课时,教学重点是接毽球的时机和脚法,教学难点是起球的力度和方向。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学习过踢毽球,有一定的运动基础,但学生对毽球技术动作还较陌生。高一年级学生练习热情较高,主动性、参与性与表现欲望也较强,又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对本课的内容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只要激发得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难调动。但学习起球技术动作还是有阻力,个别学生心理因素不够稳定、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时应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学顺利进行。

四、教学流程

课堂常规→多媒体展示导入→热身准备→学习脚内侧踢球技术和正脚背起球技术→毽球踢、起球组合拓展练习→体能练习(接力传递)→放松、点评。

试教感受:以运动特性为抓手 实现课堂“三个多样”

开展毽球运动不仅能帮助学生强身健体,更可以使得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和发展。笔者学校正在开展毽球校本选修课程,所以拿到执教教师的毽球教案后,笔者十分喜悦,并将执教教师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中进行了实践。

一、课时内容表述的确定

关于运动项目表述的确定,执教教师确定为《毽球——踢球与起球技术》,笔者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梳理和系列文献的研究发现,历史悠久的毽球项目的相关技术的分类有很多种,常见的有“盘、磕、绷”技术,“起球、进攻、防守、复合”技术等多种技术分类,笔者最为认同的还是叶建光在1998年对毽球技术进行的归纳,分为:准备姿势和移动、踢传球技术、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其中踢传球技术包括踢球(正脚背踢球、脚内侧踢球、脚外侧踢球)、触球(脚触球、腹触球、胸触球、肩触球、头触球)和发球(正脚背发球、脚内侧发球、脚外侧发球)。因此,关于此运动项目,笔者认为应该确定为《毽球——脚内侧踢球与正脚背发球技术》更为清晰,而且在教学设计中的各个环节统一表述,便于试教和观课教师理解。笔者根据执教教师将正脚背起球技术要领的解释为绷脚尖,判断其教授的是正脚背发球技术,如果是正脚背起球技术则要求勾脚尖,所以,防止日常教学中技术的混淆,应该将正脚背起球技术改为正脚背踢球技术,将分类按照统一分类方法教授给学生。

二、剖析毽球技术特性,把握技术教学关键点

对毽球运动技术特性进行剖析和把握,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抓住关键的点,有利于学生身体性认知的发展,提高学习运动技术的效果,使得体育课程的价值得以提升。毽球属于隔网类对抗性项群项目,笔者在长期教学中总结出毽球技术特性为:“快”“高”“准”“稳”“全”“强”,只有把握这些关键点,才能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在比赛中克敌制胜。

对于执教教师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脚内侧踢球和正脚背发球技术,主要应该把握“快”“高”“准”3个特性,在试教过程中,笔者认为,执教教师的学练环节设计充分体现了“快”“高”“准”的特性,学生在学练时积极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但由于笔者学校不具备多媒体设备,所以在试教过程中,只采用了挂图与教师完整动作示范代替多媒体演示,学生对动作的直观感知会受到一些影响。

在准备部分,因为是夏季,又考虑到毽球主要发展学生下肢柔韧性、爆发力和灵活性,所以笔者在试教时改变了“毽球热身——毽球操——拉伸练习”的顺序,先进行了拉伸练习,其次再进行毽球操的环节,笔者没有在教案中的操化部分见到具体的动作讲解和图示,没能在操化部分加入毽球进行结合练习,如果能够有图示或者简单的动作提示,就可以在准备操中让学生更加熟悉毽球球性,这也是本次试教的遗憾之一。

三、实现课堂“三个多样”,使毽球技术学以致用

对毽球的脚内侧踢球与正脚背发球技术进行的运动特性剖析——“快”“高”“远”,在执教教师设计的基本部分的教学环节体现得最为具体,笔者也在试教过程中深有感触,感受到了不同的方法和思维,值得借鉴,同时也融合自己的思维,在第2次试教中进行了补充尝试。

1.依据整体性,实现课堂教师示范多样化.在没有多媒体的情况下,教师的完整动作示范就显得尤为关键,运动技术本身就是一个存在不同层次关联性的整体中,依据运动技术的整体性分析脚内侧踢球与正脚背发球技术,要求学生把握“快”,即,在遇到来球时,可快速做出反应,运用所学技术及时处理来球,如果学生对完整技术动作不能熟练掌握,就不可能在实战中做出快速反应,更不可能熟练掌握技术。教师的完整示范是学生建立动作感知的最直接的方式,那么,教师如何示范才能让全体学生都可以建立清晰、完整的动作感知呢?在赵老师的课堂组织中采用了圆圈和二列横队的队形,这就可使学生在观看教师动作示范时,根据不同动作,寻找不同的观察学习视角,有利于建立初步的完整动作感知。笔者也在试教中学习和借鉴了这2种方法。

在试教过程中,由于是夏季又是室外场地,所以笔者在站位中坚持了示范时“背光、背风、背干扰”的原则,在队形变化中,除了横队三角形站位示范、横队中间示范和圆弧中间位置示范之外,还结合了正面、背面、镜面、侧面示范,以保证学生能够在运动技术学习泛化阶段对技术动作有一个直观清晰的了解,建立最初的动作感知。

2.依据具身性,实现课堂学习方法多样化。在运动技术学习中学生往往容易出现一些错误动作,但这些错误动作往往都是学生的下意识动作和习惯性的无意识动作。如,在练习脚内侧踢球与正脚背发球技术过程中,学生往往在来不及反应毽球的方位时会习惯性地用手接球,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在试教过程中,笔者让学生左右手各拿1个毽球,让他们有手“使不上”。其实,这些错误动作和下意识动作都是由于运动技术的具身性产生的,教师引导学生处理突然出现的这些动作时,学生有时并没有察觉,所以,更不知如何处理,这就是具身性的本质内容,这也是运动技术学习的一个主要问题。

在第1次试教过程中发现这个问题后,在第2次课中,进行正脚背发球技术动作讲解时,笔者没有将动作要领讲解给学生,因为学生没有在头脑中产生表象动作,即脑中不能形成完整动作,如果这么做,便浪费了有限的课堂时间。笔者采用了类比指导语的方法,让学生模仿“踢正步”的动作绷脚尖和小腿发力过程,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正脚背发球技术,学习效果也较好,建议广大一线教师尝试使用这种类比指导语的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依据时空性,实现课堂练习方法多样化。毽球的脚内侧踢球与正脚背发球技术的运动特性依据时空特性剖析时,就会诊断出“高”“远”,意思是要求学生在开放式的运动项目和场域中,能够及时根据对方来球做出有效的动作反应,并且用高度和远度克敌制胜,获得胜利。笔者第1次课尝试了执教教师的基本技术、拓展练习和专项素质练习,练习内容全面、新颖,但是由于笔者学校的学生有较好的毽球基础,第1次课可以轻松完成练习任务。所以在第2次课中,笔者增加了练习方法和次数,对学生能够在练习时控制毽球的高度、远度的能力进行了强化,最终学以致用,能在比赛中应用技术。

笔者增加了“6名学生1组,在半径2m的圆圈上,1名学生在中间先用正脚背发球技术发高球,同时喊圈中任何1名学生的名字,互换位置连续接球”的练习;在脚内侧踢球练习中增加了“4名学生进行三角跑动顺时针或逆时针传球”的练习。这些多样化的练习不仅给学生展示了更多的学练方法,也为学生提供了能够熟练掌握运动技术的方法,也让学生在学练中体会了娱乐性和趣味性。

依据以往的毽球课程的教学经验,毽球选项班的学生在分班时最好采用男女混合班的形式,有利于学生以强带弱、增加兴趣和整体水平的提高。笔者只是一家之谈,从运动特性的视角阐述了一种观点,与大家进行探讨,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点评:立足学生发展 创新教学策略——水平五(高一)《毽球——踢球与起球技术》教学述评

执教教师设计的《毽球——踢球与起球技术》一课,教学思想明确,能够紧紧围绕现行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实际发展需要为根本,力求在教材选用和教学方法上实现创新和突破;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学组织得当,教法新颖,是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如果能够在教学细节和主教材的练习密度上稍加调整,则会更加完美。

一、选材得当

教材是承载知识的载体,体育教材除了包含本身的项目化运动技能之外,还包括体能(与健康有关的体能、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以及精神内涵等。而课堂教学内容则更为宽泛,教师除了要传授教材本身的内容,还可关注对学生学习方法、情感、品德和意识规范等方面的培养。因此,教师在选用教材时,首先要把握住现行课程标准的精神;其次,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年龄特征和学习水平,即,学情。本节课,执教教师在选材上,试图通过毽球教材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和控球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掌握毽球踢球和起球的2种单项运动技术动作。该种教学指导思想突破了“本本主义”的教材传授,具有大教育观。高一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毽球运动基础,现阶段只有较高难度的动作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也是体能进一步得到发展的需要。毽球作为民间运动项目,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同时,也是很多地方开展中小学冬季三项赛的核心项目,但都局限于简单的个人盘踢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目前不仅花式繁多,而且技巧性增强,自19世纪90年代初开始,毽球项目走上了竞技的舞台。执教教师选用毽球教材,无论从竞技性、普及性还是对学生体能的发展都是值得肯定和借鉴的。

二、教法新颖

1.多媒体教学。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为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挑战和便利,特别是影像资料的使用。以往,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只能通过示范和挂图帮助学生建立动作概念。示范动作因为难以控制速度常会影响学生的细微观察,挂图因为缺少动作的连贯性,同样不利于学生的揣摩。而本节课,执教教师利用电子移动白板,有效地解决了上述弊端。具体优势:一是动态图的反复性,加深了学生的视觉留存,便于记忆;二是慢动作演示,便于学生动作观察,有利于细节揣摩;三是动作的连续性,便于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四是回放功能,便于遗忘的学生随时复习和巩固。但本节课在多媒体的使用上考虑不足。

2.生本化教学。《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执教教师首先以分组的形式强化组内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无论在小组内还是集体练习中,执教教师都在不断灌输和强化互信协作、提醒与帮助的学习意识,以此促进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注重引导性评价,将生生评价落实在实际学练过程之中,以优培弱,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3.以赛促练。在技能的提高阶段,执教教师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动作技能的巩固与提高,不仅体现了毽球项目的竞技性,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赛制设计具有针对性,“3次连续踢球→传球→起球→5次踢球→传球”的比赛内容,包含了本次课所学的全部技能,而且在练习量上体现了量变产生质变的训练学理论。

三、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目标设置是否合理主要看通过课堂教学是否能达成教学目标。本次课的教学目标1:要求90%左右的学生掌握脚内侧踢球和脚背起球技术,30%左右的学生能在拓展练习中灵活运用。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观察到,除了个别协调性不太好的学生在起球技术中难以控制好力量之外,其他学生均能规范完成动作。由此,可以判断本节课教学目标1的设置比较合理。教学目标2:发展学生的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等运动体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该目标实质上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这是技能练习本身必然产生的结果。所以,虽然可以认定本节课达成了该目标,但从教学目标制订的清晰度不足,又可认定目标2设置的意义不大,或者说表述缺乏可观察性指标。教学目标3:学会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应该说该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体现得比较充分,从意识感觉上可以认定为达成,但同样存在表达上过于宽泛,不易评定的弊端。

四、有待商榷之处

1.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在教学中,在练习正脚背起球环节,执教教师设计了3种练习形式,每种练习时长为2分钟,8次/人;拓展环节(比赛)为1次。总体评定:虽然每名学生练习次数达到了体验的目的,但仍稍显不足。究其原因,是因为在课堂导入和准备热身部分用时过多,导致后续学习时间紧张。准备部分,执教教师安排了3个内容,分别为三人组踢毽球热身、毽球操(6节)和拉伸练习,用时为10分钟,此部分内容有头重脚轻之嫌,如为了给主教材腾出更多的时间,可以考虑压缩毽球操的节数,并将拉伸练习通过改编融入到毽球操环节。课堂导入环节用时为5分钟,主要是因为视频演示用时过多,而针对踢球和起球技术,在建立动作表象阶段完全没有必要如此细致,从多媒体充分利用和学生学习的角度,有必要将视频播放贯穿于整个课堂之中,既可以节省教学导入的时间,又方便于学困生即时观摩。如此,主教材学习的环节则可以保证练习的时间。

2.难点突破不够。本节课,执教教师将教学难点预设为:起球的力度和方向。定位比较准确,在实际教学中也凸显了该方面的不足,但教学现场和教案都没有发现具体有效的突破策略。虽然在移动中起球练习环节,教师强调了起球的力量和方向,毕竟语言的引导稍显苍白,如设置具体的参照物,或许是解决起球技术难点的一个良策。

第12期“教学研究”栏目计划

最佳投稿时间:2017年10月7日~10月22日

第12期:体育教学方式的选择与运用研究在“健康第一”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指导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激起了广大体育教师探索新型课堂教学方式的热情。虽然不少体育教师在实施教学方式时,存在吃不透这些教学方式真正内涵的现象,但教学方式的创新实践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全国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而本刊在2012年就连续刊登了《运用频谱教学风格传授体育课》的系列文章,这为广大体育教师选择与运用教学方式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国际化视野。由此,请结合国内外相关的体育教学理论,就当前体育教学方式的合理选择与运用提出具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

撰稿提纲:

1.怎样理解体育教学方式,以及体育教学方式对体育课程改革、体育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2.怎样科学、合理地选择与运用体育教学方式?

3.怎样结合当前我国的体育教学实际情况,对国外的相关体育教学理论进行本土化实践与运用?

4.请你根据教学实践,也可以从其他角度谈一谈体育教学方式的选择与运用。

注:为了加快审稿速度,请广大作者在通过“2013版”采编系统投稿时,务必在文章题目前加“拟投训练竞赛栏目”字样。

赵鑫,一级教师,第四届甘肃省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二等奖,2014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二等奖。

试教教师:马晓敏(《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外编辑;浙江省吴兴高级中学,313000)

点评人:张军(《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外编辑;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215011)

(本选题由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袁志欢老师提供)

猜你喜欢

毽球起球试教
起毛起球评级用参照织物的可行性分析
衣服起球不用怕,二哥有秘密武器
毽球运动在中小学中的推广研究
第一次踢毽球
毽球的脚内侧踢球技术高坪中学体育与健康课毽球教案
一堂好课,需要反复“打磨”
新衣服是否会起球,这些仪器测测看!
试教,你怎么看?
家用纺织品起球终于有“标准照”了
试教次数宜少不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