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转型背景下环境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2017-11-29褚克坚

西部论丛 2017年8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建设高校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高校在转型职业技能的同时也在不断思索,如何才能紧随时代加强教学与实践的协同性,以此实现高校转型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本文以本科院校为基础,对环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和实践,以此来探索环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发展,希望以此来增加现代高校的实践教学能力。

关键词:高校 专业建设 环境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新时期的社会经济早已进入全新的时代,人才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产业调整,结构改革和经济腾飞的现状,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已经难以跟上社会的人才需求。尤其以环境专业为例,很多传统的毕业生“难”就业,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企业对于人才能力的要求与学校教学方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尤其是企业对创新型人才、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的需求更是极为迫切。面对这些问题,环境专业的教学结构改革与课程转型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加强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而追求以社会需求为主导的新型模式。

一、高校环境专业实验教学中的现状及问题

环境专业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属于实践性强的工科专业,所以无论在工作还是教学中都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工作中也是多以实践性为主。但是现代的众多高校教育却是难以完成实践实验环节,很多高校在教学中都是重理论、轻实践,把大量的教学资源切斜到理论教学上,从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这就导致高校教学结构与企业需求产生差异,学生技术性不过关,动手能力薄弱,缺乏一定的创新力,更是难以适应企业的工作要求,企业往往还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从新培训,因此学生毕业后往往难以适应社会的现状,另外,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需求脱节这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

在环境专业实践课程中,实验教学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环节。但是当前时期的很多高校在实验教学课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在于,实验教材多是陈旧破损物品;很多实验都是社会淘汰的;实验内容与社会脱节,更为重要的是实验过程中仍然是遵循着理论大于动手的思想,这使得很多开放性的实验难以实施开来,更是缺少仿真性操作训练实验设备。实验的步骤都是多年前的书本内容,多年来一直沿用同一个方式,使得实践的过程缺乏创新性,更是让教师和学生一直停留在原始的位置打转。

学生在实习总结中提到,他们在企业实习中严重缺乏动手能力,很多基本常识的工作都难以顺利完成,更是缺乏大型仪器专业知识,往往发现问题后难以自己独立解决。另外有些高校安排的实习内容缺乏科学性,例如河水原地检测、污水厂、垃圾厂及相关环境的实习场地,学生基本都是以走马观花的形式在这些场地中走一遍,一个地方也就待上1-2天。相反,如果长时间的待在一个企业实习,又难以解决众多学生的食宿问题,而学生能看到的工艺、设备类型偏少,效果不佳。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但是这些问题也从侧面反映出高校在实验教学方面的不足。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1.教学平台的创新改革

基础课程实验以原理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要提前写出实验预习报告,了解实验目的和方法步骤,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详细记录实验数据,通过数据处理、计算分析、讨论归纳得出实验结论,最后提交实验报告。专业课程实验包括设计型和工程型实验,要求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深刻理解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给排水工程等专业过程的基本原理,熟悉工艺流程和典型设施,掌握操作方法和控制手段。最后,综合实验的课程以小组合作教学为主,在课程中以灵活教学、综合教学为主,首先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安排实验的课程任务,学生组织小组内讨论后进行实践研究,通过文献查阅、资料整理,通过集体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等环节后,开始展现实验。全新教学模式从基础课、专业课、综合课三方面进行改革,整个的课程更加倾向于环境专业的实践内容,教学中也是把传统的理论性教学削弱化,进而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实习平台落实“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企业和职业院校合作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把企业实践能力和职业院校的理论教学相结合。这种校企合作的高校模式是对传统模式的突破,更是符合现代企业需求的最佳方式,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在单一的由学校制定,而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由企业提出对学生课程的要求,学校以此作为教学目的的参考标准。学生还定期进入企业进行企业实习,通过企业实习,学生可以真实的感受到企业工作中的情况,并把学校教学理论与企业的实践工作结合在一起,以此来强化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校企合作的课程比例是专业知识、理论课程7:3,以此强化实习能力并兼顾文化课的知识。学生到相关行业、企业进行1周专业见习,有针对性地了解企业生产流程、管理模式、技术特点,并与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相互印证和对接,从而加深对专业流程原理的理解,建立专业知识体系。

3搭建校园的教学体系,强化学校气氛的养成

学校要强化师生的终身学习思想,要求师生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认识。社会的高速发展下环境专业的教学方式也在时刻改变着,这就要求高校的师生要有终身学习的精神。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首先师生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要先做到自身硬,才能打得好铁,更要有吃苦精神,要坚持学习,要坚忍不拔,另外要加强对优秀的教学课程的学习力度。其次便是对跨学科教学方式的应用,在调查中很多师生只能熟练的掌握基础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给排水工程》等),但是对相关专业的学科所知甚少,所以还需要鼓励师生多学习一些自身掌握不熟练的课程。另外,学校还需要定期开展环境科学专业的相关培训班,聘请专业的教学教授来校授课,把很多跨学科的知识及时传授给大家。学校只有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体系才能更好的促使师生融入到气氛中来,建立学校自己的教学资源中心,增加学校培训的模式,加强从学校、系部、职能部门等等不同部门的针对性培训模式的构建。

三、结语

高校环境专业的教学改革是重关重要的,学生综合能力的迅速养成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实践教学模式要与时俱进,要紧随时代的潮流,更要符合企业的迫切需求,又要满足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改革中要与企业进行紧密的构图,要想建立良性的实践教学体系还需要企业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要把企业需求作为教学课程的重点考虑内容,更要积极搭建多个实践平台,强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韦岩松.应用技术大学转型中应用化学专业生产实习模式探究[J].高教论坛,2014(11):49-52.

[2] 郝庆菊,江长胜.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环境工程人才的探讨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720-1723.

[3] 王帅,单德臣,李明,等.应用型本科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构建与探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9):72-73.

[4] 黃秀香.浅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过程中实验室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14(28):237.

作者简介:褚克坚(1976-),男,福建福鼎人,博士,博士后,主要从事水质模型、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与水生态文明等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建设高校
“互联网+”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小学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