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困生认知判断与干预的研究
2017-11-29涂荣华
涂荣华
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不具备学习优势,他们在课堂上经常会觉得学习很困难,特别是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表现在课堂上沉默寡言,不爱与同学进行学习交流,对应知应会的知识一知半解。本文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一对一”的认知判断以及干预的方法,提出解决学困生学习困境的解决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研究可以发现,“一对一”的认知判断以及干预的方法,对于学困生有比较好的帮助。这种方法可以对学困生的学习需求做出一种满足,可以有效针对学生各自的特点,个性化地为他们提供一些学习的帮助,以此帮助他们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其学习成绩。
教学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是十分重要的,是每一个小学生都必须接受的一种十分关键的教育过程,但是由于个人的特质不同,不同的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会有相应的困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度,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认知判断就是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关注,从这个工作中关心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困难,并将这些问题反馈给学生以及老师,有针对地对问题做出改进,帮助学生改善学习的情况,提高学习的效果。
一、关于“一对一”认知判断和干预的内容
1.“一对一”相关的概念。“一对一”认知判断与干预主要是通过“一对一”的方法,根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状况以及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与相关教学内容相结合的一种动态的评价方式。这种方法是一种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相结合进行分析的方法,通过相应的鉴定与分类、判断与处理的方法,对每个学生的各种优缺点做出有效的评估,并在学生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及时做出反馈,从而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引导,从而实现学生学习的目标,帮助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一對一”的相关目的与特点。“一对一”的认知判断与干预的方法对于教学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评估依据,但是在相应的学习干预过程中,没有给出一个详细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在学生相应的学习过程中运用这种方法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探究认知判断与教学的相应关系时,波利亚(Polya)认为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一步的评估,发现学生具有理解问题的能力。“一对一”的目的就是判断学生在相关的数学问题上所具有的优缺点,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为学生学习提供一定的有效干预。而这种方法的特点就是,可以有针对地做出判断并及时进行干预。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学困生的学习过程,了解不同学生在不同时期解答问题的认知变化的状况,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二、“一对一”认知判断与干预的方法
1.在认知模型的基础上,分析问题来解决认知过程。在“一对一”认知判断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关注的是特定的认知领域比较重要的知识,在对小学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学生认知的过程是基础,要求学生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相关知识。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上认识知识,从而能够获得相关的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
2.解题过程的相关数据的收集以及方案的制定。通过相关数据的收集,利用口语报告的方法,以此来作为认知判断的根据。在相应的研究过程中,利用口语报告的方法,收集学生在解决数学难题时产生的数据,在这样的基础上,根据小学数学相关问题解决的认知模型来分析口语报告产生的数据,从而获得学生解决实际的题的认知过程。在这样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相关的结果,发现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相应问题,从而制定出相关方案。
3.实施相关的干预。在相应认知判断的基础上,实施相关的干预,波利亚(Polya)将相关的问题处理方法分成了四个相应的阶段,分别是理解题目的阶段、拟定方案的阶段、执行方案的阶段以及回顾检查的阶段。首先在理解题目的阶段,主要是对题目主要内容的理解,明白题目表达的是什么;其次在拟定方案的阶段,主要是将未知量和相关已知的数据之间所具有的关系确定,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题方案;再次在执行方案的阶段,主要就是对已经拟定方案的实施;最后在回顾检查的阶段,就是检查解题的过程是否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4.相关效果的评价。对于不同学生的解题能力所存在的差异,从相关的问题库中选择合适的问题对认知判断的效果做出相应的评价。若判断的效果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那么再一次设计相关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在再一次的认知判断和干预。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是对“一对一”的认知判断和干预的各种概念和目的特点做出相应的分析,研究了“一对一”的认知判断和干预的具体方式方法,希望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所具有的问题进行一定的评估,发现学生存在的困难,引导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中遇到的问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作者单位:江西省高安市龙潭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潘中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