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经验在引导方案中的作用
2017-11-29彭国成
彭国成
在实际工作中,一部分数学教师受传统教学方式及观念的影响,依然以教材知识传授为主,这就使学生每日都处在题海中,没有闲暇时间思考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教师需要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多引入一些来源于生活经验的素材,实现数学教学的创新,特别是把数学知识真正应用到生活中去,用以满足抽象数学问题形象化解决,形象化数学内容逻辑化思考的要求。
一、把生活素材带到课堂上来
在小学数学教材里面,有相当一部分知识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改编过来的,同时,生活中也存在数量众多的数学素材。如果能够注意到这一点,教师便有必要对这些生活素材加以引入,让学生的数学认知空间得以拓展,进一步感受数学学科所具有的无穷魅力。比如当接触到比较大小一类的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在正式授课前,给学生安排任务,使大家回到家里,了解祖父母、父母等家庭成员的年龄,再比较谁大、谁小。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手段可以非常轻松地把“大小”知识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达到让学生融亲身经历于抽象数学模型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和新课标的要求是相统一的。如购买门票问题,教师先给出某风景区的旅游价格表:正常票价90元,学生票价70元,超过30人的团体购票50元,若是教师带着全班36名同学去旅游,如何买票用钱最少?这个问题本身具有一定难度,但是因为有了生活素材的衬托,学生更容易产生兴趣,在激烈的小组讨论和交流后,容易得到答案:买团体票用钱最少。而如果只是一道生硬的计算题,学生则很难受到有效的引导。
二、使课堂形成生活化情境
合理而有效地给出生活化情境,会让数学课堂产生更接近小学生心理习惯的效果,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考虑课堂形成生活化情境的问题。教师需要将教学知识和生活进行更加紧密的结合,同时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水平、认知能力及他们的平时生活环境,更多关注富于趣味性的情境,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在愉快的环境下接触新知识、掌握新能力,不断提升对于数学的认知力与领悟力。具体来说,教师需要有几点加以注意,其一是要尽可能确保在课堂上所创设形成的生活情境更加真实,而不是随意臆想出来的虚幻场景。为此,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基本教学内容,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是按照教材内容的需要,對学生平时比较熟知的生活场景进行加工。其二,教师要尽可能让来源于生活的情境包容性更强,而不能使之成为只进不出的封闭式结构。在构建情境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到知识的延伸与拓展的可能,特别要让抽象化数学知识具有更大提问和猜想的空间,让学生不断发现自我、锻炼自我,在多元化的情境中重塑自我。其三,教师需要真正对学生的生活与兴趣加以了解,并借此机会重整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和生活情境的紧密结合,以上三点缺一不可。
当教师讲解到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及意义有关知识时,便可以把上述三个注意要点为基础,创设下面一些常见的比例现象:同学们观察一下自己的身体,看看能够找到哪些比例现象?这样的情境创设,可以带动学生的注意力,使之迅速投入到教师所欲达成的效果之中。在学生的关注下,教师接下来可以再提出一些平时学生未能注意到的身体比例现象,如自己头长和身高的比例、身高和脚长的比例等。大家把数据汇总起来,会发现不同学生的比例基本相似。了解到这些,教师可以再提示学生:以后在给自己买鞋、买衣服的时候,也许这些数据可以提供简便的参考。
三、使知识走向生活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养成学习者初步利用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需要关注数学知识对于实践生活的帮助。为此,教师首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对于数学的认识,尽可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多增加一些富于实践效果的活动,保证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知识同生活的密切关联,增强其求知欲和探索欲。其次,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把自己已经初步理解的数学知识应用起来。比如在接触到“面积计算”有关内容以后,教师便可以给学生留下这样的作业题:用数学方法计算出家中地板的块数。这个问题难度不大,其意义在于培养学生数学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思维,而如果教师看到学生取得明显的进步以后,则可以适当增加问题的难度。
如果我们站在数学教育哲学的高度进行分析,那么可以做出这样一个判断:对学生数学修养水平影响最大的,不是学生数学知识掌握的多少,而是学生对数学的态度,即怎样看待数学、怎样理解数学,以及怎样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对生活现象加以分析和解决。可以说,数学是从生活中来的学问,也必将要回到生活中去,我们现在强调来源于生活经验的引导方案,就是要引导并鼓励学生按照自己所接触的现实情境进行学习,达到数学与生活高度结合的效果,从而真正促进学生自身数学能力的发展,保证教学改革走向成功。◆(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仙下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王锋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