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学习过程 积累活动经验
2017-11-29黄琳
黄琳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需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充分交流,从而多渠道、多角度、有效地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一、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有效的学习情境可以促进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习的动力和热情,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深入鉆研教材,巧妙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课始教师提问:“关于圆,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大量的具有圆形特征的物体,能初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圆的特征。教师创设的这一问题情境,在激活了学生关于圆的经验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把教学的起点落在实处。接着教师通过课件演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圆,让学生感受圆的美,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生认识了圆的特征并学会用圆规画圆后,教师问:“现在同学们已经会用圆规画圆,如果请你在操场上画一个半径15米的大圆,你会吗?”这时的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太大了,圆规画不了。”还有的边比划边说:“可以用一根长15米的绳子,两端各系一支笔,一支笔固定不动,然后拉直绳子,另一支笔转一圈,这样圆就画好了。”更有位学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体育课上老师就是这样用绳子画圆的。”课堂讨论的气氛活跃,学生的生活经验被激活,富有探究性的数学课堂悄然而生。这时,教师趁热打铁,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动态呈现画圆的过程,并追问:“为什么要拉直绳子呢?”此时学生对该知识点早已了然于心,不约而同地说:“这样半径才会相等,画的圆才准确。”一个知识难点就这样在联系已有生活经验的操作环节中迎刃而解。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情境与学习内容的结合中产生联想,帮助学生唤醒已有的经验,并在新的数学问题中发展原有的经验,进而能够运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动手实践,积累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产生于数学活动,因而具有实践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积极主动地经历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在活动中逐步积累活动经验。
教学画圆这个环节,在学生认识圆规后,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画圆(不限定方法),突出了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有机结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学生分组画圆,看似简单,实则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操作,需引导学生合理分工、通力协作,从而形成“气氛中透着民主,和谐中透着竞争”的良好学习环境。在井然有序的分工合作中,在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在画圆方法的逐步完善中,圆的知识和圆的特征在学生脑中生根发芽。这时,再用圆规画圆,学生马上可以根据需要的大小画圆,并且在实践中发现用纸杯画圆的局限性——只能画固定大小的圆。接着在学生的作品展示环节中,他们的精彩点评,充分展现了个人的智慧和严谨的思维。学生通过交流,产生思维碰撞,明确用实物画圆的局限性。这样以学生的实践活动替代教师的讲解,让有关圆的知识成为学生动手操作的成果,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操作活动,学生经历直观经验的积累过程,形成了有条理的操作经验。在画、量、剪、描、转、滚等动手操作实践活动中自我观察、比较、感悟、发现,把抽象的知识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实现知识的获取。让我们不禁感叹:动态的学习过程,获取的是鲜活的“圆”,设置操作性活动的教学引发了学生表达的需要,对话式的教学催生了学生如涓涓细流般的操作经验,这样的课堂才是智慧生本的课堂。
三、分享交流,形成经验
有时候学生虽然经历了数学活动,却并不能主动地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活动经验需要学生在自己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同伴交流、师生互动才能形成。所以,教师要把数学活动经验的形成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去落实、完成,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气氛,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所获得的经验加以整理,促使经历走向经验。
例如,在探究半径和直径关系时,学生通过看一看、画一画、折一折、想一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经历知识的探究、发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学生经历自主探究之后,教师让学生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直径是半径的2倍,有的说半径是直径的一半,还有的说应该在同一个圆或者相等的圆里半径和直径才有这样的关系。
同伴间的交流和借鉴可以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经验。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有意识地使学生的思考、同学间的交流相互发生作用,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逐渐形成理性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回顾反思,提升经验
教师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充分展示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再把数学知识拓展延伸到实际生活运用中,反思自己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反思在解决问题中遇到了哪些思维障碍,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进而探索、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炼,使所获得的经验不断抽象、概括。
例如,在学习了有关圆的知识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前的问题:“圆形车轮为什么不颠簸,你有新的想法吗?”学生对此问题展开积极讨论,在交流中思路更加清晰,得出这样的结论:“车轮的中心相当于圆心,车轮中心到地面的距离相当于圆的半径,圆心到地面的距离都是相等的,这样车子在前进时,就不会颠簸,所以车轮要做成圆的。”此时,教师再结合课件演示,呈现车轮运动的轨迹。学生借助几何直观,将知识经验与生活实际在思维碰撞中调和,在碰撞中促成解决问题经验的形成。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不是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性手段得到的,而是借助课件动态演示,个体反思,同伴间思维碰撞而获取的经验。在经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得到了训练,他们在回顾反思中实现了活动经验的提升。
(作者单位:福建省平潭县流水镇中心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王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