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受人物形象 开启小说阅读之门

2017-11-29柯锦秀

新教师 2017年10期
关键词:蜡烛人物形象细节

柯锦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阅读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中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而小说正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有人说,“如果读懂了王熙凤,就读懂了半本《红楼梦》”,这句话生动地说明了阅读小说时感受人物形象的重要性。那么,要从哪些方面来感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呢?本人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关注情节 凸现形象

小说是通过情节来讲故事的,情节的发展史就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读者在梳理情节的过程中,弄清了来龙去脉,自然也知晓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1. 梳理主要情节,感知形象。高明的小说家为了吸引读者,会变着法子讲述事件,不只把事件的前因后果讲得一清二楚,而且还将事件讲得曲折生动。《半截蜡烛》这篇小说作者采用的是“一波三折”的叙事方法。薛法根老师根据文本特点,在教学本课时,采用这样的教学策略:(1)给文章中的人物分类,分出正面人物(伯诺德夫人一家)和反面人物(德国兵);(2)启发学生懂得反面人物会“制造麻烦”,正面人物能“解决麻烦”,随即探讨他们分别制造和解决了哪些麻烦;(3)根据半截蜡烛“燃与灭”的反复过程,绘制“一波三折”的情节图。

反面人物:点燃蜡烛 重新点燃 夺回蜡烛

正面人物: 吹熄蜡烛 端起蜡烛 端走蜡烛 蜡烛熄灭

有了情节图的帮助,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了保住半截蜡烛里的“秘密文件”,用尽浑身解数与敌人斗智斗勇、惊险周旋。这样一复述,伯诺德夫人一家机智勇敢、赤诚爱国的形象就深深地映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2. 品读关键情节,定格主角。小说中的关键情节或令人热血沸腾,或令人回味无穷,或令人侧目不忍……恰恰就是這些情节凸显独特的个性。比如在沈石溪的《混血豺王》这部作品中,单看书名就知道主人公白眉儿的血管里流淌的一半是狗血,一半是豺血,这就决定了它的性格不同于其他狗或豺,它的命运经历了当过人类的猎狗,也当过与狗有不共戴天仇恨的豺。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引导学生紧紧抓住白眉儿“掏肛救主人”和“暴露身份救幼豺”这两个关键情节,反复从动作、神情、心理活动层面品读,读出了这是一只“兽面人心”的混血豺王,读出了它的“知恩图报、舍生取义”的光辉形象。

二、捕捉细节 丰满形象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丰富多彩,在具体描写时,往往表现出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那就是细节。高尔斯华绥说:“一个艺术家总是竭力去发现那些意义深远的细节。”而高明的教师则能用一双“读小说的眼睛”去捕捉“细节”,去琢磨“细节”,去发现文本所要展示给读者的深刻内涵。例如,在教学《穷人》一课时,张祖庆老师拎出往往被读者忽略的重要句子——“睡觉还早”,让学生带着“是否真的睡觉还早”的疑问细读文本。学生很快发现文中有“孩子熟睡”“钟声已过十二下”“西蒙昨日去世”这三处表示时间晚的细节描写,体会到其实时间已经不早了,这么写是因为桑娜长年累月总是忙到凌晨才睡。在“早”与“不早”的细节琢磨中,穷苦勤劳的桑娜的形象立刻丰满起来。我们在读小说时,会关注人物的外貌体态,容易忽略服饰描写。《“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中,作者对王熙凤首次出场的着装做了细节描写:“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对这难懂且拗口的句子,教师一般采用“囫囵吞枣”战术,大致感受到王熙凤着装华丽富贵即可,点到为止。而刘冰老师则在此处驻足,带领学生“津津有味”地啃下这块“硬骨头”。刘老师教学生先“跳读”——读出墨线勾勒的“凤辣子”;再“细读”——读出服饰的图案、质感、细节、色彩,读出工笔细描的王熙凤;令人拍案叫绝的是最后刘老师采用京剧配乐朗读,使得王熙凤“美丽高贵、泼辣张狂”的形象呼之欲出。

三、聚焦环境 烘托形象

对于小说的中心要素——人物来说,环境不可或缺,它是人物活动的背景和空间。环境描写具有有助于塑造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表现个人情绪等作用。如,读《桥》时,当你聚焦在“大雨倾盆、洪水狞笑”的环境描写上,就会看到在那座摇摇欲坠却连着生死的窄窄的桥上屹立着一个舍小家为大家的老汉。《草船借箭》中的“漫天大雾”成就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儒林外史》时说:“它是我们中国非常有名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讽刺有很多读书人成了伪君子。但是在这本书中,王冕例外。作者把他放在整本书的开头,就是想告诉读者,王冕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后面那些伪君子的丑陋面目。而书中出现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在中国人的眼中是花中的君子。作者对荷塘的环境描写其实是烘托王冕的君子形象。”在小说当中,透过环境描写,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深深的用意;透过环境描写,我们能看到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心境等。

当然,开启小说阅读大门的方法还有很多种:在教学《海底两万里》时,笔者采用“对比着读”的教法,先从展示船长“热爱生命、知识渊博、善良勇敢”的正面形象入手,再呈现他“冷酷无情、杀人不眨眼”的邪恶、黑暗的反面形象,最后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位学识渊博、热爱祖国却又满怀仇恨、性格分裂的船长形象。王崧舟老师在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这节课时,让学生“把自己‘摆进去”读小说,当英子挨打时,设身处地地想英子的感受,问:“你恨爸爸吗?”学生明白了爸爸是恨铁不成钢,读懂了用心良苦的爸爸。

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不但阐明了个人阅读感受的独特性,而且指出了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复杂性。由于学生的年龄、人生经历、阅读经验等的不同,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也不尽相同。如果教师能够在小说情节的安排、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面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解读小说中的人物,那么学生所感受到的人物形象一定是丰满的、逼真的、鲜活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乐市漳港中心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辛铭)endprint

猜你喜欢

蜡烛人物形象细节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吹蜡烛许个愿吧等
细节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