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英语访谈中之非语言符码认知语用研究

2017-11-29郭卫平

青年时代 2017年32期
关键词:符码

郭卫平

摘 要:运用传播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阐释电视英语访谈中非语言符码的认知语用,结构主义中的“经济原则”和“省力原则”为电视英语访谈节目中的非语言符码的认知提供了理论框架。在电视英语访谈中,非语言符码有其独特的表意手段,以确保节目的艺术性、真实性和娱乐性。

关键词:电视英语访谈;非语言;符码;表意手段

一、引言

随着国际国内媒体事业的迅速发展,电视新闻传播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电视传播起着桥梁作用,使国际之间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组织、组织与组织相互关联、互相影响。而所有这些联系和交流都离不开交际的两种渠道:语言和非语言。非语言交际是交际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电视新闻访谈节目中非语言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笔者观察研究了美国CNN、CBS、ABC等电视新闻网的一些新闻访谈节目和CCTV的《高端访问》、《Dialogue》、《Up close》等英文访谈节目,发现非语言中的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四种形式总会交叉无序地融入其中,本文拟以非语言在电视英语访谈中的运用为切入点,根据实际语料,运用传播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非语言符码形式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媒体和受众如何运用非语言作为表意手段来达到交际的目的,进而丰富我们对非语言交际形式和交际功能的认识。

二、电视英语访谈中非语言认知语用框架

在结构主义中,经济原则或省力原则是对关联性的一种描述,在保证达到交际目的的前提下,用尽量少的表达方式来表达相关意义。在语篇中,人们除了有意识地使用非语言符码表达意义外,还借用周围的活动,事件来间接的表达意义。另外,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看,任何语篇都是情景语境中的语篇,这些非语言意义表达形式都是在情景语境中的主要特征,交际双方根据情景语境进行编码和解码, 电视英语访谈就是一种交际情景, 所以,语言学的这些理论为我们研究电视英语访谈中非语言符码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语用理据和认知框架。

三、电视英语访谈中非语言符码的表意手段

电视英语访谈中的非语言传播是利用符码来完成的,通过这些符码的传递,节目主持人和受访者能沟通自如,而受众也能领会符码所表达的丰富的语言蕴意。这种非语言符码表意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形式:[3]

(一)“表述符码Performance Code)表意

“表述符码”是指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说话人意图的具象符号,包括面部表情、眼波、目光接触、手势、触摸、体味以及与言语相关联的音色、音高、音速、停顿、笑声、叹息声和呼喊声等具象符号。“表述符码”能表达抽象言语所不能表达的内涵。纵观国内外各种英语访谈节目,我们不难发现:主持人和受访者的交流除了使用抽象的语言符号以外,他们还通过各自的表情、目光、特别是手势来使对方更加领悟自己的话语含义,有的还运用韵律语音和修饰语音等具象符号来判断说话人的意图,确定其态度,然后根据自己的判断,完整确切地理解交际对象的话语含义。

我们以CCTV9《Up close》的一期节目为例,研究“表述符码”这种表意手段的运用:

这期节目采访的是美籍华裔娱乐界人士David Wu。节目一开始,音乐响起,主持人走进演播室,当她说完:In this episode of Up Close, we invite one of Asia's well- known TV personalities to our studio ___David Wu 时,现场受众热烈鼓掌,同时发出yeah, yeah … 一阵阵欢呼声。不言而喻,受眾热烈欢迎David Wu的到来。David Wu 满面红光,面带灿烂的笑容走进现场,并和主持人互相拥抱。这一连串的“表述符码”用具象的方式表示了David Wu饱满的情绪和他的随意、无拘无束的个性,通过拥抱这一动作反映了他和主持人融洽的关系,也使现场的气氛非常活跃。在现场受众一片笑声中,节目开始了。当主持人说起David Wu的Fans把他称为monkey时,主持人问到:Do you call yourself monkey? (她把monkey一词说得很重,并抬高了声调) David Wu摸着头、笑着,并不断地发出em、oh 、ah等语音分割符号表示回答这个问题有点难度。主持人在采访中也使用了一系列的音调、音量、语音分割符号等非语言变化形式,如:well, you know, uh和升调。当主持人又问到:What's your funniest face? I want to know.时, David Wu大笑,主持人也发出银铃般的笑声。我们知道,笑声是交际者之间进行沟通的最有效的武器,很好地运用笑声,可以积极地引导受众的情绪,渲染现场的气氛,凸显节目的高潮,而且也可以控制交际的节奏与进程。当我们接着欣赏节目时,我们看到David Wu在笑完后又挤眉弄眼地做着各种鬼脸。这时,镜头对准了现场的一位受众,他也正做着一个鬼脸。这时,无论是现场受众、主持人、David Wu、还是电视机前的受众都明白,这位现场受众正用手势和鬼脸告诉David Wu做哪一个鬼脸最好笑。这一切交流都在用“表述符码”进行,现场气氛幽默、活跃,也很和谐。

(二)“工艺符码Artifactual Code)表意

“工艺符码”包括衣着服饰、化妆用品、地位象征、艺术饰品、室内装饰、建筑设计等。这些“工艺符码”是给受众提供一种视觉上的非语言的表意形式,服装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服饰语言蕴藏着许多信息。访谈节目主持人会根据自己的年龄、身份,根据节目的性质、现场环境以及受访对象的不同而着装。如《Up close》中的主持人在采访一些政府要员、知名人士时,必定穿上西装,当采访娱乐、文艺界人士时,她的穿着相对随意,色彩也多样化。然而,受访者的服饰和化妆也能揭示他的性格特征、展现他的精神风貌。比如在CCTV9《Up close》的一期采访美籍华裔娱乐界人士David Wu的访谈节目中,因为受访者David Wu是演艺娱乐界人士,而他又是有名的幽默喜剧影星,所以本期节目中的主持人穿着的是很随意的一套休闲服装,既适合自己的年龄,又得体大方。David Wu也是一身休闲打扮:体恤衫和牛仔裤。这样的穿着打扮不仅给交际双方提供一个宽松随意的交流环境,也使现场和场外的受众感受到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endprint

英语访谈现场及室内的装饰和艺术饰品所提供的非语言信息是不容忽略的,这些物品具有双重功能:实用性和交际性,它们即可以美化环境,又能增添艺术色彩。然而最重要的是,从交际角度来看,这些物品都可传递非语言信息,表明受访者的个性特征及文化职业背景。

如CBS世界人物访谈节目中,有一期采访的是世界第二高人。出于对民族和国家之中的相互尊重和礼貌,主持人和受访者-----世界第二高人都身穿得体的西服,显得优雅大方,最令人注目的是在采访现场摆放着一个巨大的篮球架,它给受众传递着一种信息:这个高人由于身体的特征,可能擅长打篮球或者曾接受篮球方面的训练,说不定等会还有一场特殊的篮球比赛呢。正如符码语言所表达的意境一样,在节目快要结束之前,主持人邀请世界高人、随同翻译人员及现场助手表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篮球友谊赛,整个过程伴随着一连串的投篮动作、脚步移动、笑声、喊叫声和鬼脸等。虽然一切都在无言中进行,但一切都在表达和传递着胜过语言的信息和内涵。

(三)“媒介符码”(Media Code)表意

“媒介符码”包括标题大小、版面位置、色彩运用、摄影角度、音乐效果、现场播放器等媒体运用的专业性技术手段。

在电视访谈节目播放时,根据访谈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屏幕上不停地滚动着大小各异的标题字幕。一般而言,把较为重要的内容放置在正中央,字体较大,根据播放顺序,在正下方配以较为适中的字体。而色彩的运用也包含有丰富的象征寓意。电视色调的审美层面是以画面为载体而闪烁出独特神态的彩光,色调美是形式美的表现形态。可以说电视节目往往对色彩语言的驾驭进入到了一定底蕴的文化层面[2]。对同一指涉对象的摄影的符码,几乎具有无限丰富的选择,拍摄角度、距离、影调、色调、构图等方面具有无穷组合的可能性。所有影像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都会在不同的组合中产生不同的表达。正是这组图像符码的作用,深化了主题,给受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音乐符号是由旋律、节奏、节拍、速度等各种要素构成的符号系统。音乐符号在电视访谈中虽然经常是以配角身份出现,但它又是不可或缺的,它使电视作品更加流畅自然,富有韵味。经历这种视觉感受的时候,总会在心灵深处激起某种反应,在思想、感情和心理情绪上,与画面的灵魂发生共鸣,而音乐的作用正在于:它能通过音调与旋律创造出情感的形象,直接打动人心,直接唤起联想、感情和心理情绪上的反应和共鸣。

访谈节目中,媒体或主持人经常利用一些相关的媒介物体和媒介手段作为开启受访者心灵的钥匙,为访谈营造一种和谐亲切的气氛,从而缩短主持人与受访者心灵的距离,也会使整個节目能流畅地进行。如在北京电视台采访英国驻华大使的现场,其背景会不时的用大屏幕展示英国驻华大使在各个时期所经历和从事的活动,此时,受访者会感到时光倒流,自己在中国历年来的政绩一幕幕的展现在眼前,只要主持人稍加提示,受访者可将对往事的回忆梳理得清清楚楚,对受众来说,这种非语言信息的运用,真有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强烈感觉。

(四)“情境符码”(Contextual Code)表意

这一类型的符码主要涉及时间及空间的运用。这里的“空间”并非针对影视基本结构中的时空关系中的“空间”,而是对人际交往中的接触距离所形成的“语言”。传播学研究认为:所有的人都有一种个人空间感,即他们同其他人接触时喜欢保持一定的距离[3]。一般而言,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主持过程中与受访者应保持适当的位置和距离。距离是节目主持人在运用非语言沟通中最普遍、最无形的一种交流方式,所以在距离的远近选择中应把握住度,既不能过近,尤其不能超越受访者应有的私人空间;也不能过远,使受访者一方有生疏感,缺失互动和亲和力。那么,主持人与受访者保持的距离应介乎于私人区域和社交区域之间[4],同时,根据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节目,交际双方的访谈距离也应做出适当调整。

比如CNN 中一期访谈动作片巨星李连杰的节目,主持人坐在李连杰的左方,还有一个美国女影星作为陪同嘉宾坐在李连杰的右方,三人的座位是并排紧密的。从这种毫无距离空间的“情境符码”表意中,无论是主持人、受访者、还是受众都能意识到交际双方的谈话将是无拘无束的,是随意和充满娱乐性的。

四、结尾语

非语言是我们自然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言语交际的重要补充。它同语言一样,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与语言符码相比,非语言符码更具有普遍性、形象性和多维性的特点.非语言所传递的是外流信息,其信息具有内容的真实性、传递的连续性、通道的复杂性等特点[4]。语言和非语言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的交际系统 ,缺少任何一方,都会导致交际的不完整和效率的降低。电视英语访谈就是这样一种语言与非语言全方位交替的交际现场和交际系统。而非语言的使用更增强了节目的艺术性、真实性和娱乐性,它还能有效地传达节目的内涵,使其更加丰富、形象和深邃,并能深刻影响受众的心理和行为。

参考文献:

[1]Samovar L.et al, Understand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adsworth,1981.

[2]黄匡宇[M]电视新闻语言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3.

[3]张德禄[J]非语言特征的衔接作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7.

[4]李小燕[J]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非语言性沟通视听界2006,1.endprint

猜你喜欢

符码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中的电影符码解读
向真而死——论《菲德拉的爱》的消费符码与悲剧情感
符码的游戏艺术
符码场
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的群体记忆与精神符码
试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多重符码
国家市场经济模式:一个封建社会的解读“符码”
伯恩斯坦语言符码理论在少数民族教育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