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制造业服务化”融合发展分析
2017-11-29衡宁
衡宁
摘 要:“互联网+制造业服务化”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的一种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和物联网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人们对商品的选择也变得的多种多样,商品信息的丰富多样满足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对于传统产业来说是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制造产业与互联网结合形成新的模式,对制造产业来说而言,如何广泛的进行信息收集,高效地信息处理,使制造业企业实现自己的企业价值,使“互联网+制造业服务化”科学的融合,起到了关键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融合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广泛的应用到人们生活中,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企业内外经济有着横向和纵向上的发展空间,从生产到发展,从提供产品制造到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制造业的价值链得到了不断的延伸,制造业由原本的工业经济体系在互联网的促进作用下逐渐转变为服务经济体系,深度的融了生产资源和市场信息,提升了制造业企业的创造力和企业价值。
一、制造业服务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有关信息显示,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由传统的制造业向着制造业服务化的方向转型升级,是时代的趋势,也是制造业突破原有企业价值的契机,互联网的普及优化了制造业的生产,制造业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生产制作,而联合市场信息对企业制造的产品不断的改进,以互联网为媒介,通过对市场的调查,实现内外经济的紧密联合,由传统的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产品与服务紧密关联,互联网和制造业企业深度融合,在互联网提供的平台中搭建属于制造业企业的平台,制造业企业向服务化转型可明显提高自身竞争力,是互联网高速发展带来的机遇,通过集中企业实力发展自己的产业设计,倒在自己的产业品牌,将制造环节和市场营销同样重视,彼此在独立的情况下完成深度的融合,通过产品设计和市场策划进行生产,生产过后通过市场反馈进行自身改进,提高自身实力和竞争力,随着制造业服务化的推进,制造业逐渐焕发了新的活力。 由传统的单一收入逐渐转变成了销售品和提供服务共同收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内部体系, 多数企业通过信息技术运用远程监控以及运维等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或将制造部门独立,企业专注于发展产品设计以及市场策划、经营管理等方面,或将信息服务、运维服务、系统集成紧密联合,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周到服务,打造属于自身的品牌优势。随着国外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逐渐转型成功,“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越加明显,我国也颁布了相关政策,鼓励制造业企业进行转型,推动了我国的制造业服务化发展,使得很多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自己的企业目标,提高了企业竞争力。我国的大多数制造业企业与信息技术融合不完善,与制造业文化水平低和产品技术含量低有相当大的关系,我国的制造企业大多是对产品加工,技术含量不高,不能为产品提供产品服务,像改变了汽车制造未来的福特汽车以不断提高服水平满足客户需求为宗旨,以提供顾客需要的高质量服务而吸引消费者,依靠自己的核心产品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而我国目前大部分制造企业多从事零售批发以及仓储物流等,无法对产品进行开发、设计等服务,在服务增值的日趋重要的情况下,服务化促进了我国制造业根本形态的变革,为制造业创造了巨大的利润空间,吸引更多的制造业企业投身到变革中来,为我国实现制造业的腾飞发展做出努力,相比于国外的制造业,我国的制造业尚还在摸索阶段,但发展比较迅速,已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像通讯设备、信息技术、汽车等行业,为我国的制造业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
二、制造业服务化如何发展升级
(一)实现产品核心价值,为服务为中心
各制造企业应该积极探索实现产品的差异化路径,增加产品竞争性,使产品具备核心技术,改变粗放式工业发展模式,提供相关的售后服务,以服务和制造并重,为核心技术服务化为发展目标,从产品导向研发设计到市场销售、人员培训、售后服务层层把关,深度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平台化服务提供优质的内容,依托互联网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对知识的创新和产品核心化服务为企业创造效益,提高企业的效益。服务是为将企业核心技术进行价值最大化,应以服务中心增值,为企业核心技术附加价值,从制造为中心逐渐转型成为以服务为中心。
(二)依托互联网发展服务水平
服务水平决定制造业企业服务化的深度,从对人员的深化培训,到品牌维护等层层步骤,要严格要求,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制造成本的上升,对于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将产品服务独立成一个环节,依托互联网建造服务平台,对企业的优势进行整合,将平台创新化,增加客户满意度为宗旨,整体研发设计依靠对信息技术采集的客户需求进行制定,为客户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制定完善的解决方案,避免粗放式制造。服务平台应让消费者了解生产制造的全过程,了解产品的价值,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度,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对产品进行业务开展,依托互联网的优势在平台进行广告投放,吸引消费者,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准确分析,实现个性化营销,在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中打造最吸引客户的产品,超越客户预料的服务,利用服务平台推进产品定制化。
(三)依托互聯网开展远程服务
为突破地域的限制,使用互联网进行远程服务,对客户购买的产品进行远程运行维护,利用制定的解决方案对产品进行维修服务,使产品服务更贴近消费者生活,更具效率和个性化,增加企业的自身竞争优势,为企业竞争力注入新元素,通过与客户的互动,帮助客户,增加产品的稳定性,增加客户与产品的亲密度,为进一步扩展业务打好基础,使用信息技术实现与客户的人性化互动,帮助消费者增加对产品的理解,实时帮助消费解决产品运营问题,解答客户的各种问题,实现对客户的全方位服务。
三、互联网与制造业企业融合发展的意义
互联网与制造的深度融合可以促使制造企业的制造业企业实现企业价值,造业业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集客户需求信息,将客户的观点以及意见进行汇总,有利于决策层的分析和制定战略,兼顾了企业的核心技术价值与产品服务宗旨,客观的对产品进行改进,加深客户对产品的忠诚度,使企业收集信息具有及时性和经济性。互联网对企业带来了便利,对制造业企业进行信息变革,促使企业进行产品核心价值的附加,并为个性化营销制定企业的的战略决策方向。在外部,为企业服务化提供探索方向,在内部,可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和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在制造业企业提高配套的服务水平,对客户进行需求满足,实行针对性的远程维修,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优化企业结构,为企业增加市场竞争力,并推动技术变革,是智能化制造逐渐普及,便于信息技术的传播与应用。互联网与制造业企业的深度融合可促使企业对人才的重点培养,深化服务精神,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水平,使制造业企业不断完善销售渠道,建立企业影响力,利用互联网进行大范围推广,促进生产与服务的协调。互联网与制造业企业的深度融合可加强企业内外的联系,增加企业的效益与核心竞争力,并未制造业企业提供更重要的生产要素,实现制造业服务化的完全转化。endprint
四、结束语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制造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艰巨的挑战难度,在互联网的影响力之下,制造业企业对信息采集和分析有利于进行战略制定,只有少数企业在政策的支持和自身的探索下实现企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并向企业服务化过渡,大多数国内制造业企业还因企业产品无附加价值,无法增加自身产品核心价值,并对其进行服务化,应以制造业服务化为目标,延伸企业价值链,提升企业创新力和生产力,实现企业文化建设,建立企业服务平台,促进交易的便捷以及售后对产品的维护运转。通过售后服务和信息反馈等方面改进企业产品的不足,增加消费者的满意度,推进制造业企业生产的效率,为产品设计提供差异化和个性化,以个性化营销和全方位服务为支撑,以产品核心技术为根本竞争力,加强企业的自身实力和影响力,提高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提供优质的服务比辅助以完善的整体解决方案,增加企业服务化深度,在不断市场竞争中提高产品核心价值,使产品功能和服务水平达到和谐统一,产品可以模仿,但服务水平不是模仿可以达到的,制造业企业的服务水平决定了企业的上升空间,为企业附加值提供深度优化,促进了制造业服务化的关联协同,使制造业企业可面对市场竞争中一系列的挑战以及产品中的潜在风险,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产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达到企业的市场目标,成为增值链的主要增值点。在制造业服务化逐渐普及的国际化形势中,只有紧跟时代潮流和环境趋势,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最大限度实现制造业服务化,在降低市场风险的同时丰富企业的内在价值,实现产品与服务的深度整合,转型为服务提供商,進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持续推进企业的改革创新与管理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陶永,王田苗,李秋实,等.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全生命周期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J].科技导报,2016,34(4):45-49.
[2]李子伦,张文杰,闫开宁,等.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路径模式[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7(2):32-37.
[3]潘静."互联网+"驱动佛山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模式创新[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5(2):35-41.
[4]常玉苗.“互联网+”背景下江苏沿海制造业的价值链重构[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6(6):10-14.
[5]陶永,赵罡,王田苗,等.以加快科技创新推动先进装备制造转型升级的策略思考[J].高技术通讯,2016,26(2):173-179.
[6]陈满,向秦,魏香梅,等.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企业创新设计平台构建与应用[J].科技创业月刊,2016,29(18):24-26.
[7]李培根.2016-2017制造业及两化融合十大热点解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2):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