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头穴早期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患者炎性因子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2017-11-29胡英华蒋雪玲张丽洁梁振湖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头针针头气虚

胡英华 王 燕 蒋雪玲 张丽洁 梁振湖

(河北省临西县人民医院,河北 临西 054900)

电针头穴早期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患者炎性因子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胡英华△王 燕 蒋雪玲 张丽洁 梁振湖

(河北省临西县人民医院,河北 临西 054900)

目的观察电针头穴早期干预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患者炎性因子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早期加用电针头穴治疗,共治疗2周。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在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FMA评分和MBI评分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患者早期电针头穴干预治疗可抑制缺血造成的炎性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电针 头穴 炎性因子 血液流变学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由于脑的供血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由于供血不足导致脑神经细胞坏死而发生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及时恢复或改善脑组织缺血区血供,减轻因缺血造成的神经细胞损害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在一定时间窗内可挽救处于缺血坏死区边缘的濒死脑细胞,因此早期的干预治疗对其转归和愈后至关重要,是减轻残疾程度、降低致死率的关键[1]。超早期(6 h内)静脉溶栓治疗是极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治疗时间窗非常短暂,存在出血、脑水肿和血管再闭塞等并发症,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2]。头针治疗可改善AIS不同时期的症状和体征,具有药物不可替代的优势[3]。本研究采用电针头穴早期干预治疗AIS(气滞血瘀证)患者,观察对炎性因子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西医诊断符合 《中国脑血病防治指南》AIS的诊断标准[4];中医诊断符合《中医内科学》中风的诊断标准,辨证为气虚血瘀证[5]。纳入标准:符合AIS中西医诊断标准,辨证为气虚血瘀证;年龄45~75岁;病程≤24 h,为初次发病;中医诊断为中经络,患者意识清晰,生命体征平稳;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卒中中脏腑,伴意识障碍,生命体征不平稳者;除气虚血瘀外其他证型AIS患者;出现肺炎、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可能影响检验结果者;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存在内分泌、造血等系统原发疾病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腔隙性脑梗死及合并脑肿瘤者。退出标准:依从性

差未按预定方案完成治疗者;治疗期间出现晕针等不良反应难以继续治疗者;病情加重需改变基础治疗方案者;未按规定完成资料统计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临西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AIS(气虚血瘀证)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1例患者退出(依从性差),对照组2例患者退出(病情加重),余87例患者完成治疗。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内科基础治疗,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给予降压、降糖治疗,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抗血小板聚集,给予阿托伐他汀钙口服稳定血管粥样斑块,给予胞二磷胆碱静点营养脑神经。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电针头穴治疗,取穴按《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6]取顶颞前斜线和顶颞后斜线(患侧肢体对侧),操作方法:患者取患侧卧位,常规酒精消毒头皮,选取0.35 mm×13 mm一次性不锈钢毫针,沿治疗线两端采用指切法对向刺入,刺入时针体与头皮呈30°左右夹角,快速捻转进针抵达帽状腱膜下层(指下阻力减少)时,针身改为与头皮平行稍推进,待出现热、麻、胀、抽等针感后,连接韩氏电针仪(南京济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WQ1002型),电极连接于治疗线两端针柄上,采用疏密波,频率2/100 Hz,强度为10~15 mA,逐步调大强度以患者感受到跳动而无明显疼痛感为度,电针时间为20 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治疗2周后评估治疗效果。

1.4 观察指标 炎性因子指标:患者于治疗前后健侧肘静脉采血5 mL,3000 r/min离心后取上清液置于-20℃冰箱备集中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试剂盒由武汉伊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 6(IL-6)试剂盒由武汉优尔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均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酶标仪购自德国Benchmark公司,波长设定为450 nm,严格按说明书完成操作过程。血液流变学指标:于治疗前后采健侧肘静脉血,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泰安市康宇器械有限公司,LB-2A型)检测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等指标水平。临床疗效: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测患侧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测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7],记录治疗前后评分变化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见表2。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hs-CRP、TNF-α和IL-6等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下同。

组 别 时 间 T N F-α(n g/L)h s-C R P(m g/L) I L-6(n g/L)治疗组 治疗前 2 2.4 2±1 0.6 2(n=4 4) 治疗后 4.1 5±1.0 4*△对照组 治疗前 2 3.3 1±1 1.2 6 7.4 2±1.2 6 1 4 1.2 4±1 8.4 3 2.1 5±0.5 3*△ 5 1.4 2±1 1.5 3*△7.5 6±1.1 9 1 4 3.1 5±1 7.6 2(n=4 3) 治疗后 9.2 3±1.2 6*3.8 5±0.6 4* 8 6.4 1±1 2.7 2*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见表3。治疗2周后,治疗组在全血黏度(高切、低切)、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等指标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组 别 时 间 纤维蛋白原(g/L)治疗组 治疗前 5 5.4 2±2.4 8 5.4 6±1.3 5高切 低切7.2 2±0.5 4 9.7 6±1.1 3全血黏度(m P a·s) 红细胞压积(%)(n=4 4) 治疗后 2.8 6±0.4 6*△对照组 治疗前 5.6 4±1.1 4 5.1 4±0.2 4*△ 6.1 2±0.8 3*△7.3 4±0.6 3 9.6 2±1.0 4 4 2.2 8±1.5 4*△5 5.5 8±2.6 2(n=4 3) 治疗后 3.2 5±0.3 5*6.2 8±0.4 8* 7.8 3±0.9 6*5 0.3 2±1.4 3*

2.3 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与MBI评分比较 见表4。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和M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

表4 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与MBI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与MBI评分比较(分,±s)

组 别 时 间 F M A评分 M B I评分治疗组 治疗前 2 7.2 4±1 1.6 2 4 3.1 2±9.2 4(n=4 4) 治疗后 7 0.5 3±1 0.1 5*△ 6 1.3 8±1 0.2 1*△对照组 治疗前 2 6.3 6±1 0.8 3 4 2.8 2±8.6 1(n=4 3) 治疗后 5 2.2 4±9.6 1* 5 4.5 2±1 1.2 5*

3 讨 论

3.1 AIS的中医病机和气虚血瘀证的治疗原则 AIS属中医“中风”范畴,患者多在脏腑阴阳失调、内伤积损的情况下,遇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逸失度等外邪侵袭,致气血逆乱上犯于脑,脑脉经络瘀阻不畅,脑失濡养而引发诸症。如年老体衰,元气虚弱,久而伤气,气虚不能鼓动血脉运行,血行乏力致经脉失养,脉络瘀阻不畅则构成AIS气虚血瘀证。其病位在脑,基本病机为气虚血滞,阻滞脑窍。AIS气虚血瘀治疗应以益气活血通络为则[8]。

3.2 现代医学对AIS缺血半暗带和炎性反应的认识脑缺血发生后,中心梗死灶内的神经细胞发生不可逆转的变性坏死,在其周围存在的有梗死倾向而细胞结构尚完整的可逆性脑组织损伤区称为缺血半暗带[9],此区神经细胞可因干预血流再通恢复为正常脑细胞,亦可进展为凋亡细胞。炎性反应在AIS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促炎作用的细胞因子,激活自身免疫应答,产生炎性级联反应,促进活化的白细胞浸润脑组织,导致脑细胞凋亡加重引起不可逆转的梗死灶形成[10]。现代医学中,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挽救缺血半暗区的濒死脑细胞、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性级联反应导致脑细胞凋亡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3.3 电针头穴治疗AIS的机理 现代头针疗法是将传统的经络理论与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在头皮投影相结合,选取特定穴位或治疗区进行针刺治疗的方法,对脑源性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11]。1984年《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的制定体现了按分区定经、经上取穴的特点,增加了头针治疗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头针治疗可对AIS患者从脑部血流、生化指标、免疫学和神经生理学等角度起到良性调节作用。李晓宁等[12]对AIS大鼠选取百会和大椎穴进行头针电刺激治疗,发现可使Bax和Bc1-2蛋白表达差值最大化,从而抑制缺血区脑细胞的凋亡,对缺血半暗区脑细胞表现出良好的保护作用。传统的头针治疗多注重后遗症期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未考虑急性期缺血半暗带的病理变化和炎性反应的重要性,治疗开始时间相对较晚,刺激量偏小,影响了临床疗效。

1)AIS气虚血瘀证头针取穴的原则。本研究选取顶颞前斜线和顶颞后斜线作为治疗线,顶颞前斜线自前神聪穴至悬厘穴,相当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区在头皮的投影,控制对侧肢体的运动功能[13],前神聪穴具有醒脑开窍,镇静安神之功效,悬厘穴具有疏通经络、降浊分清之功效。顶颞后斜线自百会穴至曲鬓穴,相当于大脑皮质中央后回区在头皮的投影,控制对侧肢体的感觉功能[13],百会穴位居颠顶正中,为诸阳之会,可升阳举陷、通络安神,曲鬓穴可降浊除湿。研究选治疗线跨越顶、额、颞3区,对AIS气虚血瘀证患者具有振奋阳气、调畅气血、醒脑开窍之功效。

2)电针头穴操作手法的特点。头针因其特殊部位关系,多采取用多针透刺、接力排刺等刺法,长针、多刺入点、长针在帽状腱膜推进和捻转时产生的疼痛感易导致患者产生晕针感,行针多采用捻转手法而非提插手法以防出血,刺激量相对较小,施针人员捻转频率差异较大。本研究选取0.5寸毫针,沿治疗线两端相对而刺,针尖刺入帽状腱膜且不过度前行以减少疼痛感,针尖并不相抵,辅以电刺激以达治疗所需刺激量。研究表明短针针刺头穴更易为患者接受,采用电针辅助刺激较之捻转手法刺激更加稳定持久,可逐步提高刺激强度从而加大刺激量,同时也减少了施针者的工作强度。

3)治疗时间窗的选择。现代研究显示,早期针刺干预治疗可在一定程度抑制缺血造成的炎性级联反应,挽救缺血半暗带的濒死脑细胞[14]。缺血半暗带自缺血发生后1 h出现,发展到梗死的时间窗为24 h左右,随着时间的延长,缺血半暗带存活的脑细胞越来越少[15]。在此时间窗内,采取积极措施挽救缺血半暗带,使其向正常组织转化或稳定不再恶化。针刺治疗在急性期的即刻效应明显,因此发病后针刺治疗时间愈早,临床症状改善愈明显。刘勇等[16]研究2 h、72 h等不同时间点介入针刺治疗对AIS大鼠的疗效,发现越早介入针刺治疗效果越好,存在最佳治疗时间窗。本研究吸取以上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对AIS气虚血瘀证患者入院3 h内(发病24 h内)即开始给予电针头穴治疗,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3.4 研究思路与存在不足 本研究针对AIS气虚血瘀证患者依据国际标准化头针取穴进行电针治疗,强调了早期治疗(入院3 h/发病24 h内)的重要性,在操作方法上选取0.5寸毫针对向针刺,辅以电针治疗保证治疗刺激量,观察到患者炎性因子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说明电针头穴可能通过抑制炎性反应,改善血液黏度和凝滞性以挽求缺血半暗带濒死脑细胞而发挥治疗作用。

治疗中发现头穴治疗线多相互交叉,采用电针辅助时穴位的选取受到一定限制,研究仅从缺血造成的炎性反应和血液流变学角度进行了检测,未对其他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头针治疗AIS的机制涉及多角度、多学科,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1]姚红,倪光夏.基于“治疗性血管新生”理论探讨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J].吉林中医药,2016,36(5):521-525.

[2]张小雪,张京芬,李锐铭,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低溶栓率的原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11):863-867.

[3]肖艮,赵杨,范刚启.头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针刺方法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9):1685-1688.

[4]饶利明.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0-32.

[5]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69-279.

[6]徐远红,王俊华,李海峰,等.头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期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5,30(2):120-121.

[7]梁振湖,张红蕾,祁德波,等.头、体针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2):2360-2361.

[8]王凯华,黄龙坚,黄建民,等.气虚血瘀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分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16,37(2):145-148.

[9]李桥,何慧瑾.“一站式”CT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的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4,37(6):523-527.

[10]任玥,曹文峰,吴晓牧.缺血性脑卒中与免疫相关因子表达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2):146-149.

[11]王金海,赵敏,鲍英存.头穴透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炎性反应因子水平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6,41(1):80-84.

[12]李晓宁,綦雪巍,王振宇.头针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大鼠Bax 与 Bc1-2 蛋白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1):64-67.

[13]陈晓娟.头针联合董氏九里穴巨刺法配合倒马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 20 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6,25(3):45-46.

[14]王琳,曹奕,宋祖贤.针灸对缺血性脑卒中炎性细胞因子影响研究概述[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32(4):386-387.

[15]祝林,曾宏,余帮龙,等.存在半暗带的急性脑梗塞超时间窗溶栓治疗的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4):3124-3126.

[16]刘勇,王洪,赵军,等.针刺介入时机对缺血性中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和Bc1-2、Bax表达的影响[J].环球中医药,2014,7(8):581-586.

R245.9+7

B

1004-745X(2017)11-2040-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7.11.049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hyh8405@sina.com)

2016-10-09)

猜你喜欢

头针针头气虚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推拿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气虚便秘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头针结合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42例
头针配合逍遥散加减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