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教养方式与3~6岁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现状研究
2017-11-28李晓男
摘 要:3~6岁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家庭是幼儿学习的最早场所,是平时待得最久、最基本的活动地点。心理学家姚本先强调幼儿社会化的个性发展与父母的参与指导之间有很大的关系。顾海银认为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与家庭氛围、父母的参与程度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中国传统的思想中认为父亲起到很大作用,地位也是很重要的。《三字经》曰“子不教,父之过”。孩子最早接受的教育就是来自于父母双方,可是近代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研究以母亲为主,父亲却被忽视。而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母亲逐渐走出家门,拥有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母亲对幼儿的教育和管理就相对减少,这就需要父亲更多的参与对幼儿的教育。父亲参与的减少与孩子迫切的需要父亲加强参与教育的投入之间的冲突是此研究的直接原因。
关键词:父亲;教养方式;幼儿社会性
1 幼儿社会性
有人对社会性做了一个清晰的规定,把社会性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是指每个人生活中需要培养的所有的符合要求的全部。狭义认为人融入到社会中生活、跟人沟通交流, 在原有的自然人基础上所要成为的具有自己特色的个性心理,使每个人都能适应周围的环境.与他人友好交往,受别人影响, 也会影响别人, 在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影响和改造身边的环境。而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指的是3~6岁的。幼儿社会性是指幼儿与现实生活之间的以及对事物的认识和适应结果。影响幼儿社会性的因素主要分为家长参与程度、城乡、民族、年龄。社会因素主要是家庭因素和幼儿园因素。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父母对孩子的关怀和了解程度,对儿童的生活范围,活动内容的掌握以及对社会环境的关注。
我国大多研究人员应用的是陈会昌教授编制了《儿童社会性发展量表》。经过众多研究员的多次优化,得出第三版量表,划分为七个维度。但是陈会昌教授专门编制了针对北方3-7岁幼儿的量表,一共划分了十五个维度。分别是遵守社会规则、社会认知、意志、生活习惯、内外向性、依恋家人、情绪稳定性、自我概念、同伴关系、无侵犯性、独立性、诚实公正、同情助人、好胜心、自尊心。
2 父亲教养方式
父亲教养方式就简单从字面上来看家长教育子女所使用的方法。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家长在指导孩子时所呈现,并能体会出父母的教育思想。父母教养方式主要是家长在养育孩子时所呈现出的风格,是其教育思想及对应的教育的表达。本研究主要是关于父亲的,是父亲平时对孩子时所体现的态度。
关于父亲教养方式的问卷主要是是在IFI(Hawkins 等人编制的父亲参与教养自我报告问卷The Inventory of Father Involvement , 缩写为IFI)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划分为互动交流、鼓励支持、情感表达、关注帮助、间接支持、管教约束。我国学者张文新教授在他们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的文化的背景,进行了修改,改为了六个维度,使其更适合于中国的教育研究。
父亲是幼儿最喜欢学习的对象,父亲角色对幼儿发展过程中的影响主要有四个方面:幼儿性别角色(男孩获得男性角色和女孩了解异性特征)的发展、幼儿社会性发展、幼儿体格的强壮、幼儿认知的发展。父亲能给孩子的东西与母亲不同,教育方法不同,传教的事物不同,父亲能教给孩子一些生存技能,教会孩子如何应对外在的挑战和度过危机,有利于增强孩子处理紧急事物危险的能力和独立性,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3 幼儿社会性与父亲教养方式的关系
有的认为父亲对孩子教育产生的主要有孩子男女意识、孩子才智、孩子心理等。特别强调有了男女差异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主要的方面。父亲对幼儿的参与度高,与幼儿相互交流的多,对孩子的支持度高,孩子就有正向积极的社会行为表现。有人发现了父亲的参与度对幼儿的发展关系更大。若父亲以惩罚性教养方式为主,那幼儿会产生反抗情绪,并用类似的方式来进行反抗。父亲经常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会使孩子学会用这种“暴力”的方法来对待别人。父亲对幼儿的影响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心理因素,二是行为因素。心理控制为主的父亲民主意识比较强,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注重情感对儿童的作用,对儿童需要反应敏感。父亲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父亲对幼儿的教养参与越多,与幼儿越多加强互动和交流,多鼓励帮助支持幼儿,越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的发展。 父亲与女孩的接触和支持的比男孩多,幼儿的独立性和遵守社会规则,意志力越强。幼儿情绪稳定是受父亲教养方式的整体水平的影响,个别因素的影响不大。父亲对幼儿的管教约束越多,幼儿的侵犯性越强。父亲对幼儿的管教约束越多,沟通和交流越少,一味的对幼儿严格约束,幼儿侵犯性会加强,不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父亲要多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多多参与幼儿教养,幼儿侵犯性就会减少。
4 研究结论
父亲的教养方式在幼儿性别上的没有太大的区别,这与已有研究有差异,有可能是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父亲的重男轻女的思想改善了,所以幼儿的性别差异对父亲教养方式的影响很小,只有在情感表达和间接支持这两个维度上女孩比男孩要高很多,父亲与女孩的交流和对她的支持更多,俗话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情人,当今社会这种思想在父亲的意识中越来越根深蒂固,父亲更易于与女孩一起交流表达情感。不同年龄的父亲的教养方式的差异不大。父亲的年龄对父亲教养方式影响不大。30岁以下的父亲对孩子的关注和帮助比31一35岁和36岁及以上的父亲要少。
不同文化程度的父亲的教养方式会存在不同。文化程度越高的父亲,自身素质越高,更加懂得去和幼儿沟通和交流,更加注重对幼儿的家庭教育的质量,学习了更多的育儿知识,采用民主科学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文化程度较低的父亲对幼儿的管教约束越大,对幼儿关注的方式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使用的强硬手段较频繁。面对不同性别的幼儿,父亲参与教养是差不多的,但父亲对女孩的情感表达和间接支持比男孩要多。不同年龄的父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差异不大。年龄小的父亲对于幼儿的教养关注比年龄大的父亲要少,管教约束要多。文化程度多高的父亲,越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父亲教养方式的各个维度和总分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关系,说明了父亲与幼儿加强交流沟通、多给予幼儿支持鼓励、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制约,这都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的发展,反之阻碍幼儿的社会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海根,等.2 岁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學,1997,20(6):519-524.
[2] 范静平.3~6岁幼儿父亲教养行为的现状调查——以天津地区为例[D].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13.
[3] 张洁.父母教养方式、价值观对幼师生道德行为的影响[D]山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4]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08.
[6]孙彦.城市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现状研究——以陕西省宝鸡市为例[D]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7]魏栋.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以上海市A区三所幼儿园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8]王莉.国外父亲教养方式研究的现状和趋势[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3):290~297.
[9]那仁格日乐.幼儿社会性发展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0]陈会昌.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测量《中国3~6岁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课题总报告[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04):1-2.
[11]张晓,王晓艳,陈会昌.北方地区3-7岁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2):43-46.
[12]余舒.父亲教养行为及与2-6岁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作者简介
李晓男(1993-),女,汉族,河北定州市人,在职研究生,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