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及其对策研究
2017-11-28罗菲杨小丁
罗菲+杨小丁
摘 要: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发展。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着管理模式守旧、思想教育政治工作不到位、学生后勤缺乏保障等问题,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几点意见,以期能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性化管理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培養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各类高职院校办学的首要目标。如何培养和造就具有高素质、创造性思维的人才,也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高职学生管理模式缺乏创新性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基本上沿用传统模式,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种管理还没有摆脱传统管理把学生只当作管理对象的缺陷,尤其是没有真正把握高职学生工作的特殊性。长期以来,学生管理实施方法缺乏主动性和科学性,学生管理仍然是处于金字塔管理系统的行政命令式管理。工作方式基本上是向下传达精神、向上汇报工作。可以说,基本上是进行外部控制,而不是主动地用比较科学的方法或经验指导和帮助学生成才,更不能唤醒学生内在的创新之魂。这种管理只是告诉学生“不准做什么”,而不是指导学生“如何做”,如何才能更快、更好、更有效地成为人才,从而使学生产生茫然、抵触甚至逆反的心理。现有的管理模式忽视了高职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除了少数学生干部有机会锻炼组织管理能力外,绝大多数学生几乎被剥夺了培养和锻炼这种能力的机会。在这样的管理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缺乏创新精神,依赖性强,这样的管理理念已经与时代发展不相符,也是学生对学生管理工作不认可的重要原因。
2.没有足够的教师担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中的班主任(辅导员)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是把班级管好、管活的关键,也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在现实中,许多高校虽然按学生比例配备了一定数量的辅导员(班主任)来管理学生,但效果不佳,作用不明显。实践证明,与学生接触时间较长,又融于课堂教学的专业课教师担任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比较理想。但目前,由于学生数量猛增,专业课教师数量有限,即便所有的专业课教师都担任班主任工作,仍不能满足辅导员(班主任)由专业课教师担任的需要。
3.院校与社会之间缺乏协调
高职院校与社会之间最突出的矛盾是后勤问题。高校后勤社会化,是为了减轻院校建设成本负担,相对减少后勤对教学的冲击。然而,目前多数学校尚未解决一系列权、责、利等有关问题,有时问题还表现得相当严重。由于后勤供应商的过分逐利,造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后勤服务质量低下,由此发生学生对学校的“住宿条件太差”“食堂饭菜差,服务质量低”等诸多投诉现象。这说明高职院校在抢抓机遇,迅速发展的同时,没能很好地做到在校生人数与学院基础设施、服务质量等各方面的平衡发展。学院的基础设施不足、服务质量不高,也是学生管理工作中问题不断的外因。
(二)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因素
1.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引起了中国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多样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社会经济成分、分配方式以及利益关系多样化,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同时也冲击着高校,特别是影响着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由于高职院校与市场关系十分紧密,受社会的影响程度很大,尤其是高职生的学习生活方式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他们有较为广阔的空间去选择和接受各种思想文化,其社交、娱乐,甚至学习、社会工作都呈现出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趋势。他们会主动或被动地踏足社会,以打工、实习等方式去体验社会,不断增强与社会的联系,从而使许多学生问题开始与社会问题连在一起,并导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样性。另外,网络给广大青年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些无疑都给高校学生工作特别是对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考验,影响甚至改变着大学生的成长氛围。
2.高等教育转型对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
受转型期社会经济、文化、意识等的作用和影响,当今大学生的角色意识发生了深刻变化,学生与校方的关系已步入由身份到契约的转轨时期,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与创新
目前,国内不少高职院校都是从中等专科学校升级而来,因此各校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工作过程中既不能因循守旧,承袭以往中专的管理模式;也不能生搬硬套,简单照搬普通高校的做法,而应当不断摸索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
高职管理者要具有“以学生为本”的意识。一切为学生利益着想,了解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要改变过去把学生管理工作看成“管理学生”的错误认识,变管理为“服务”。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信服,一切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着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的,全面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高职学生管理者,不可能时刻与每一位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这时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中坚力量,为学生管理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要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学生干部主要是通过学生民主选举产生的,在学生中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在学生和学生之间,比较容易把广大学生团结在自己周围,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由于现在高职扩招,大多是来自不同的地方,思想素质高低不一,学习成绩参差不齐,仅仅只靠辅导员、任课老师及学生工作者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只有通过学生干部掌握信息,才能及时解决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endprint
(二)建立健全科学的学生管理制度,逐步改变管理模式
首先,建立健全科学的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是建立良好教学秩序、规范学生行为的依据,也是激励学生全面发展的制度保障,绝对不能成为束缚学生全面发展的桎梏。换句话说,高职院校建立学生管理制度的立足点不应是控制、约束,而是对学生的引导和尊重。其次,真正落实院系二级管理模式。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要逐步由原来的集中、封闭、单一的管理模式,过渡到和普通高校接轨的系、部自主管理模式。各院系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并结合专业特点制定学生管理方法和措施。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活动和各种考评工作都以系、部为单位进行,充分调动系、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理顺工作关系,形成合力,优化学生管理工作体制
我国的大部分高职院校在管理上几乎都推行校院级的“二级管理”体制,学生工作职责分布于系、部、院、学生处和团委等几个部门,部分职责还分布于党委的组织部、宣传部等相关部门。虽然要求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但实际上,由于职能重叠、职责不清、责任不明、权力交叉,各部门在一些具体工作中相互扯皮、推诿,导致办事效率低下,不能很好地发挥齐抓共管的优势和形成合力,这些都影响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学生工作干部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生工作水平。高校应该建立一个统一专门的学生工作机构,统一行使学生管理工作职能,形成点面结合的学生工作网络系统,负责对高校各年级学生的专业工作进行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指导检查、考核评估。
(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教育管理队伍
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大量增加,现有的班主任、辅导员严重短缺,学生教育和管理队伍普遍存在着不齐、不力、不稳的现象。高职院校要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就必须从源头抓起,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教育和管理队伍,把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真正落到实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队伍是做好学生工作的中坚力量,这支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整体水平,因此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学生工作队伍结构要合理。本着专兼结合、新老搭配、层次交错的原则建设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队伍。专兼结合就是要求各院校根据本校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设置一定比例的专职和兼职人员,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协调开展学生工作。新老搭配就是要注意学生工作队伍中老、中、青三个年龄段的比例构成,有利于在实践中保证学生工作的传承,保证学生工作队伍的延续;也有利于满足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需要。层次交错,则要求现代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队伍要以多样知识结构、多样学历层次的人员组成。其次,学生工作队伍的素质要提高。高素质学生工作队伍是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选拔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较高个人素质的人才加入学生工作队伍,建立健全系统、科学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聘请经验丰富的导师指导工作,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队伍的业务水平。
(五)创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围,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高职院校要建设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高职院校要注重用世界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来熏陶青年学生,把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与加强校园文明建设相结合,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例如,举办专门的“科技节”“艺术节”“专家论坛”“学者讲座”,组建大学生艺术团等社团,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使青年学生尊重文化、欣赏文化和创造文化;要通过抓好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治安和整顿校园周边环境,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切实形成一个有正确的舆论、良好的教育机制、奋发向上的育人环境,真正做到用先进的文化陶冶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用正确的理论武装人。endprint